APP下载

故乡何处

2018-07-30张晶

金山 2018年6期
关键词:安国沛县镇江

张晶

好 不容易休息的休息日,拿出王川老师著 述的《千古江山》。这是一本关于镇江风土的记述,其中一段与徐州有关。所谓镇江,就是早先说的“南徐州”。按照王老师的考证,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兵荒马乱,徐州作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当时荒乱的中心,于是大批的徐州人被迫南迁,其中很多人在镇江落脚。这些远离故乡的人,出于对老家的怀念,便把镇江称之为“南徐州”。如此说来,“南徐州”的称谓已经有了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现在的镇江人中,也偶尔会听到“南徐州”的说法。事实上,现在的镇江,也有多处以南徐命名的地名,如镇江市行政中心前的景观大道,就叫南徐大道。“南徐州”,这让我对镇江就有了特别的情愫。把镇江当成我的第二故乡,该是顺理成章的。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说起故乡时,都有着坐标的参照。也就是说,您家在哪里,并且是在给谁说故乡:如果在国外,会说中国是故乡;如果在国内,会说某省是故乡;如果是省内,会说某市、某县是故乡。

以此说来,我的故乡在哪里呢?

我是江苏人。当然,江苏就是我的故乡。江苏的美,如水,如诗。如果是一个作家,哪怕是如我一样的一个蹩脚的作家,在抒情时,一定会是:哦,江苏!在中国浩浩荡荡的文明史中,写赞美江苏的诗文的名家名段,可谓群星璀璨,数不胜数:远者如王羲之、李白、刘禹锡、苏轼、欧阳修、王安石,近者如朱自清、陶行知、陆文夫、范小青、赵本夫、储福金、苏童等等,所以,江苏的知名度、品牌,连同天堂一起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国人。

早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东奔西走、走南闯北。每每遇到了外省市的朋友,他们一定会不自觉地流露出羡慕并且些许嫉妒恨的表情。我常常在内心很得意,骄傲自己生活在江苏,很下意识地消费着先哲贤达、社会名流对于江苏金牌美誉的贡献。所以,每每遇到外省的朋友,他们好像要表达的疑惑是:富足、发达、文明为什么偏偏是江苏呢?

问题是,我更多的时候,生活在江苏的地域里,所以,我不能说江苏是我的故乡。因为,这样说不符合中华文化的表述方式,会贻笑大方的。

我会说,我的故乡是徐州。

哎哟,一提起徐州,很多朋友会眼睛一亮。太震撼了,太有料了。是的,徐州有料,很有料。徐州古稱彭城,已有6000多年文明史。帝尧时建大彭氏国;徐州还有26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

1974年,作为少年的我,第一次从农村走进城市。那个夏天,我在徐州停留了十来天的时间,只是在大哥工作单位的方圆百来米的附近玩玩,我不敢到更远的地方,大哥在工作之余带我出去溜达。1980年底,我远去湖北荆门,在徐州等待火车的两天时间里,多次在文化宫附近的淮海东路的新华书店转悠。我不敢一次在书店里停留很长的时间,而我的内心里,居然有做贼的感觉,怕被营业员发现我这个带着原生态味道的人,流露出的那种对于读书的期待、占有的眼神。可惜,我身上没有钱。1981年10月5日,在我生日的那一天,我从农村转身而跨入省城南京,路过那个新华书店的心情,尽管已经从迷离、难过转为欣喜、舒朗,可是,依然无奈:因为我依然囊中羞涩。1981年的寒假,我又回到了徐州的那个书店,我终于用学校结余的伙食钱,买了两本书:一本是《中国地图》,一本是《世界地图》。

如果这样就说徐州是我的故乡,便有些欺世盗名之嫌,至少会发生小小的误会。因为,别人会以为我是在徐州城里长大的孩子。

其实,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或者说是专业的农民。如上面文章里说过的,我20岁生日的那天,才从农村走出,走向了省城。所以,我的基因是农民。

很多人都有填写籍贯的经历。据说,按照基本的规范,籍贯是指祖宗八代生活的地方,现在一般是指自己的祖父生活的地方。对于我来说,无论是祖宗八代,还是父辈祖辈,我的籍贯一律地填沛县。没有任何悬念,也没有任何的投机。就是沛县,没有办法。所以,每一次填写籍贯,我的心中,就会有莫名的感动,甚至有些得意:嘿嘿,我是沛县人!我的籍贯是沛县!

是的,沛县就是小沛。小沛,对。就是三国演义中被罗贯中描写的小沛。那里发生的三国故事,你可以不知道;吕布在沛县上演辕门射戟,平息刘备与纪灵的纷争,你也可以不知道;刘备在小沛苦心经营六年,经历人生苦乐,你也可以不知道;沛县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渡口,曾经在漕运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同样也可以不知道。问题是,刘邦被称作沛公,分明说的是:刘邦是沛县人,这个你应该知道。因为刘邦,因为楚汉之争,因为汉朝,成就了今天的汉族、汉语、汉字……所以,沛县又被称之为“大汉之源”。

沛县人的精神,不是创业、拼搏、奉献、为民的那种大路货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文化传承。如今被概括为四个字、两个词:讲究、有种。

先说“讲究”。这个词,对于外地人来说很费解。很中性的词,有什么精神可言,又有什么内涵可挖。其实,在沛县语境里,“讲究”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词。

这里的讲究,不是吃穿用的阔绰、大手大脚的那种讲究,而是更多地倾向于对于一个人的义气和担当的描述。怎样的义气和担当,才是沛县人字典里的“讲究”呢?这里做一个通俗的定义:沛县人凡事要个面子,你给足了他面子,甚至这个面子给得让他可以感动,这大概就是沛县人的讲究了。

举例子,当年我大哥在徐州工作,这在二三十年前的农村,可是个了不起的事。于是乎,我大哥成了全村人在徐州的全权代表。什么替生病的人买药、什么染整衣服布料以及日常的购物,都成了我大哥每次回家的必须功课。这里单说染整衣服,哪家需要什么样的布料,需要什么样的颜色,需要什么样的款式,回来的这一次记好,下一次回来,就必须办妥。那时的交通也没有现代这么发达,我大哥每次回来,都是在距离我家五公里的杨屯镇下车后,步行回家。大哥好面子,只要乡里有人来,都尽可能好好地招待。为此,大哥在老家落得了“讲究”的好名分。受家风影响,我也讲究,但是,比大哥还差一大截,因为,有些事,我是帮不上、办不了的。可是,因为沛县的讲究,托办的人,就有了很高的期待,而办理的人,因为各种政策、制度障碍,难以办妥,难以让请托者满意,这样,受托者就极可能面临“不讲究”的指责和难堪。我就是常常被指责的人。没有办法的。在讲究这个精神里,我是欠缺了些。真是枉做了沛县人。

再说“有种”。这个好理解。这是说沛县人的义气。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这反映出沛县人的憨厚、耿直、诚实、勇猛。在我对沛县文化的理解里,有种,也隐含有鲁莽、彪悍的含义。但是,鲁莽和彪悍的含义,相对较弱。如同样对于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争议,沛县人和苏州人的处理方式,就迥然不同:苏州人,以吴侬软语来评出个是非曲直;而沛县人认为拳头更能说明一切。简洁、明快,效率高。

其实,要说故乡、说老家,更具体一点说是:我的故乡是沛县的安国镇。因为,我是乡下人。所以,在日常的自我介绍里,涉及到老家的时候,我会说:我是沛县的,我不会说我是沛县人。安国镇是沛县西北的一个镇。

安国,是一个镇,一个并不显名的镇。即便在徐州圈里,更多的人,并不知道安国在哪里。其实,安国的名头很大。大到足以让人震撼。如果你百度一下,定会知道“五里三诸侯”的故事。

如今的安國,经过了改革开放的洗礼,也成为全县的重点镇之一。那种苦叽叽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说到乡土,故乡的小河,也可以作证。它有一个极朴素的名字——姚桥河。在我对故乡的二十年记忆中,姚桥河的普通在于她的小巧,小巧到她只能灌溉,或在夏天时,小朋友们在河里逮鱼。

故乡的土地是沙土地,每年春天的干旱季节,一遇上刮风的天气,就沙尘飞扬。那沙土的结构极细,抓在手里,不一会,就会从你的手缝隙里“沙沙”地彻底地流出。我们小孩子,都喜欢玩这种“游戏”:努力把自己不大的手,使劲地张开,要抓“很多很多”的沙土,无论你的拳头握得怎样紧,沙土都会从手缝里慢慢地流出。

故乡的小河,又绝不是一般意义的小河,她延续着故乡的文化,承载着我无尽的乡愁。不过,说是这么说,屈指算来,我已经近三十年没有再见到故乡的小河——姚桥河,甚至也不曾在梦里相遇。

故乡小河,我心中的河,你还好吗?!

我在安国生活了整整20年。20岁的那天,我走出了农村,来到了省城。如今30多年了。可是,离家的时间越长,就越具有了思乡的品格。那里的水土滋养了我,那里的父老乡亲哺育了我。我的心、我的身,都属于那块温暖而湿润的土地,都属于那些仁爱而厚道的乡亲。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想起我的故乡,想起我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想起爷爷的糖精茶,想起奶奶温柔的双手,想起父亲的臂膀,想起母亲的剪纸,想起大叔的大嗓门,想起大婶的笑声……

如今再回故乡,那些喊着我“爷爷、爷爷”的孩子,绕在身旁,他们多是以小名介绍他们真正的爷爷奶奶,一时竟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梦幻感觉。

猜你喜欢

安国沛县镇江
千年药都,健康安国
沛县大屯街道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沛县经济开发区多措并举宣安法 高压清剿除隐患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沛县靶向施策 探索“综合治安”新路径
敢为当先
沛县全力推动“9+1”场所防患于未“燃”
盼春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