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2018-07-30莫申容
莫申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领域而言,但对文化领域的改革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社区公共文化作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政府非常重视社区公共文化建设,但与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相比,社区公共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做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值得深入探讨。
一、沙坪坝区勤居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为大力推进社区公共文化建设,使社区居民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勤居社区在原有特色亮点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挖创新,以“礼仪仁孝传家久,翰墨诗书继世长”为特色口号,加快提升居民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
(一)扎实推进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一是设立图书室。备有3000多本各类读物,并配备有资料读物索引表,便于居民随时到社区查阅;同时,为社区居民订阅了各种报刊、杂志等读物。二是设立文化娱乐活动室。设有棋牌室、健身休闲室、书画室以及可供辅导讲座的活动场所等,并购置音响、灯光等设备;社区内各居民楼旁还设置了8处健身器材便民场所。三是对社区内大小宣传栏、宣传牌及80多米长的文化长廊做好更新和维护工作,丰富宣传内容。
(二)积极组建各类公共文化活动组织
社区舞蹈队、歌唱队、朗诵队、摄影队、书画协会等文化活动组织不断壮大和发展。为壮大书画社成员,营造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特举办青少年免费暑期书画班,受到了辖区青少年和家长的青睐,书画社成员也越来越多。
(三)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区公共文化活动
一是依托墨石书香队为活动载体,以“礼仪仁孝传家久,翰墨诗书继世长”为口号,结合创文工作,以“文”化人,每周在各个网格定期开展一次书画活动,并利用寒暑假开展书画培训班,免费为社区居民和孩子培训书法和绘画,提升社区文化韵味。二是携社区舞蹈队、歌唱队开展友邻之约舞会、太极拳、健身操、唱歌比赛等,融洽楼上楼下居民关系,培养居民老有所学,引导居民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三是利用春节、中秋节、三八妇女节、国庆节等节日,在社区居民院坝开展庆节日晚会、字谜、趣味运动会。四是在社区成立了“社区一家长”学校。将家长学校工作与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紧密结合起来,立足社區实际,宣传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传授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素质。
二、沙坪坝区勤居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区干部、居民群众文化理念缺乏
第一,社区干部文化理念缺乏。一方面,部分社区干部对社区公共文化理解存在偏差,简单地将社区公共文化等同于社区开展的诸如广场舞、太极拳、健身操等各种娱乐活动,没有真正了解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与不断追求邻里友善、互助和谐的社区氛围不相适应,文化活动吸引力不大;另一方面,部分社区干部认为经济建设比文化建设重要,社区文化建设是务虚的,发展社区文化只是搞形式,社区文化活动好坏影响不大,主要应付上级各种检查工作,导致社区公共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人员欠缺、制度规范不完善等。第二,社区居民文化意识淡薄。大部分居民以一种消极被动的心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甚至有部分居民以不感兴趣、没时间等为由拒绝参加社区活动。
(二)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有待完善
调查发现,一是社区公共文化设施还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随着社区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参与社区活动的居民越来越多,使得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尤其是针对儿童、青年群体的设施相应短缺,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很多文化活动因场地限制无法开展,或者限制参加的人数,降低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文化的积极性。二是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利用不充分。社区虽然设有文体活动室、健身室、棋牌室等,但由于没有注重不同群体对文化的需求差异性,导致一部分文化设施闲置,造成公共文化设施的浪费,另一部分文化设施却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匮乏
一是由于编制数量、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当前社区配备的工作人员比较少,而这些工作人员除了要做好民政、计生、综合治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日常工作,还要忙于上级各项检查、创建评比工作,没有精力开展其他工作。因此,社区文化工作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开展。二是社区公共文化建设要想取得较好的成效,需要具有文化建设专业背景的人才队伍,但社区并没有配备具有相关背景的工作人员,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四)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错位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但现实中,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与社区居民需求是脱节的。一是社区公共文化缺乏创新性,主要局限于送图书、送演出、社会主流价值观活动开展等形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却十分匮乏,出现有文化需求却无文化供给的尴尬局面。比如社区书屋摆放的书籍,大多是在不了解群众需求的前提下购买的,导致很多书籍不符合群众的兴趣爱好和阅读需求,最终造成社区书屋无人问津,没有达到文化惠民的根本目的。二是社区文化活动缺乏针对性。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社区还未能营造契合大众需求的社区文化,符合年轻人需求的文化活动较少,仍不能满足现代年轻人日益增长的发展型文化需求。
三、推进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只有坚持贴近群众实际生活,才能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无效的问题,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增强干部、居民群众文化意识
一是社区干部要充分理解社区文化的内涵。社区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深刻认识到社区文化在改善邻里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社区干部要通过外出调研、专题会议、专家讲座等形式,学习如何开展社区文化建设。二是要增强社区居民文化认同,尤其要激发社区老年人发挥余热,参与社区公共文化建设。以社区文化活动为纽带,利用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宣传栏、社区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宣传,加大社区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便于居民群众及时掌握社区文化活动动态,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要注重推出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种具有典型代表的活动,让居民切实感受到自己也是社区文化的创造者,从而凝聚社区居民的集体意识,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居民公共文化参与度,自觉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二)完善社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社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社区文化活动正常开展的保障,解决目前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对于新建住宅小区,要按照总建筑面积、常住人口比例,建设相应面积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配备公共文化设施,并兼顾各个年龄段和各个群体對文化设施的需求。二是对于老旧小区,有条件的新建,没条件的要充分发挥露天广场、庭院的作用。三是共建共享城市社区文化基础设施。有的社区基础设施齐全,应有尽有,但经常出现闲置,而有的社区相对较少。因此,要共享社区文化基础设施,走出封闭的路子,达到物尽其用,避免浪费。应整合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的图书馆、体育设施、影视播放厅、职工活动室等文化设施,制定相应的共享措施,动员其向社区居民群众开放,为居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便利。此外,应研究出台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的补助政策,提高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服务质量。
(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是社区文化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因此,要想方设法、多措并举,建立一支懂社区文化发展规律,熟悉社区文化业务工作的人才队伍。第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社区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落实好社区文化人员的编制,适当提高工作待遇,吸引、留住优秀的文化工作者,确保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的稳定性。第二,完善社区文化人才招聘引进政策,建立人才招聘引进专项资金,招聘引进一批符合社区文化事业发展需要的社区文化工作者。社区可与文体类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并使社区成为签约学校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或就业岗位,学校则为社区输送年轻专业人才,充实社区文化服务队伍,加快构筑社区公共文化人才高地。第三,立足社区现有文化工作者的实际情况,定期举办社区文化服务培训班,加大培训指导力度,全面提高社区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第四,发展壮大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组建一支热心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文化设施的管理,策划、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尤其要把具有文化特长的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的文艺团队凝聚起来,使之成为社区文化服务的骨干力量。
(四)加强社区公共文化供需对接
社区在策划文化活动时,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不忽视任何居民的文化需求。第一,根据不同社区居民的需求设计各类文化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兴趣爱好。比如针对残疾人、失能老人,提供特色化、差异化,具有人文关怀的文化服务;针对老年人提供书法绘画、读书交流活动、健身活动等;针对青少年开办各类文化兴趣班;针对无业人群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等。通过开展多层次文化活动,扩大社区居民参与面,调动他们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这就要做好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的调查,摸清他们的文化需求,供给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第二,社区文化活动应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推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结合起来,通过法律、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提高居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讲文明、讲卫生等方面的意识。第三,各社区要充分挖掘本社区区域特色、民俗特色或人文优势,打造一批反映当代文化、贴近老百姓需求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品牌。
责任编辑: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