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乐化人 立德树人

2018-07-30王祝钧

关键词:小学音乐核心素养

王祝钧

【摘要】培养必备品格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和中国立场。小学音乐教育必须树立“以乐化人”的教育理念,采取“以乐塑魂”、“以乐扬善”、“以乐立美”、“以乐求真”、“以乐习礼”、“以乐达健”等多元化策略,培养学生“必备品格”,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小学音乐 核心素养 必备品格 多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227-02

一、以乐塑魂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称其为教育。”教书只是过程,“立德树人”才是最终目的和结果。所以,理想的音乐教育应该是有灵魂的教育,是充满高尚人性追求和丰富精神生活的过程。具体而言,以乐塑魂的音乐教育表现为:生命对生命的尊重,人格与人格的平等,情感与情感的共鸣,此爱与彼爱的交融,智慧对智慧的点燃,文化对文化的润泽。基于此,我们的音乐教育应该恪守“以乐化人”的教育信念,努力追求有灵魂的教育,实施“蒙以养正”的教育,以音乐塑造学生“为天地立心”之魂、“为生民立命”之魂、“为往圣继绝学”之魂、“为万世开太平”之魂,培养具有爱国情怀、政治信仰、责任担当、国际视野和有道德品质的现代人。

二、以乐扬善

荀子在《乐论》中就指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之礼乐而民和睦。”音乐何以能够移风易俗、良善民心呢?在于音乐能使人不断获得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最美好的“高峰体验”。马斯洛说:“在这些短暂的时刻里,他们沉浸在一片纯净而完善的幸福之中,摆脱了一切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悄然消逝,他们不再感到自己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任何距离而相互隔绝。相反,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与世界紧紧相连融为一体。”学生在“高峰体验”中可以迅速直观地把握人生的价值、自我实现的幸福与世界的本质,这就是音乐教化功能的内隐性。它既满足了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求,又使学生个性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获得前进的动力,进入“忘我和超越”的境界。

三、以乐立美

音乐具有审美的功能,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提高学生的精神品位,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和感知水平,陶冶情操,振奋精神。音乐的审美从类型上可分为阳刚性和阴柔性的美,从情绪发展上可分为悲剧性和喜剧性的美。《乐记》描述了六种音乐情感美的形态:一是“哀美”形态,“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心中有哀伤的感受,其歌声便急促而低沉;二是“乐美”形态,“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心里有快乐的感情,其歌声便振奋而奔放;三是“喜美”形态,“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心里有喜悦之情时,其歌声就昂扬而爽朗;四是“怒美”形态,“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心里有愤怒的情感,其歌声便粗犷而激越;五是“敬美”形态,“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心里有崇敬的感情,其歌声便庄重而严肃;六是“爱美”形态,“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心里有爱恋的情感,其歌声就会和美而温柔。

四、以乐求真

所谓“以乐求真”,就是在音乐教育活动及其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尤其是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创新品格。但长期以来,小学的知性教育以知识概念和逻辑训练为主,缺少早期情感教育及审美人格启蒙教育,造成想象力缺乏、认知模式趋同、思维方式机械刻板,极大地制约着素质教育与创造性教育的深入发展,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与能动创造水平。鉴于此,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以音乐教育为有效途径,培养学生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求真精神和创新品格。陶行知创造教育论指出“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音乐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科学理论,注重课堂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五、以乐习礼

音乐教育如何按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规定,培养学生“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的“必备品格”?自古以来,中国就是“揖让而治天下”的礼乐之邦。礼乐相谐,相得益彰,乃为以乐习礼的大道。《乐记》认为:“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那么,音乐何以辅礼呢?《乐记》解释说:“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不怗懘之音矣。”在音乐五音之中,宫音好比是君王,商音好比是大臣,角音好比是百姓,徵音好比是事业,羽音好比是物质,五音不乱,便不会有不和谐的声音。因此,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一同欣赏音乐,“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一同欣赏音乐,“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一同欣赏音乐,“则莫不和亲”。

六、以乐达健

所谓“以乐达健”,是指音乐教育要引导学生构建“健康生活”,此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规定的“必备品格”。音乐教育如何引导学生“健康生活”?根据中医的学说,中国五音(宫、商、角、徵、羽)的特性,正好与五行(金、木、水、火、土)有不谋而合之处。如宫音雄伟、宽宏,具“土”之特性,可入五脏中的“脾”;商音清净、肃穆,具“金”之特性,可入“肺”;角音属“木”,可入“肝”;徵音属“火”,可入“心”;羽音属“水”可入“肾”。五音和五脏这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概念,经由“五行”而彼此产生作用,促进身心和谐。人体为什么会在特定的音乐环境中产生反应?医学界研究人士认为,这与人体细胞本身的节奏有密切的关系。当人体细胞的震动与外部节奏协调时,人就有舒畅的感觉。西方人士认为听西方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效果最佳。有的专家指出,舒伯特的音乐能助失眠者入睡,巴赫音乐可减轻消化不良,莫扎特音乐能减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感。也有的说,莫扎特的音乐可以起到消除疲劳、重振精神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J].中国德育,2017年第4期.

[2]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版.

[3]荀卿著.张觉译注.荀子[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4]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6]戴圣纂辑,王学典编译.礼记.乐记[M].蓝天出版社,2008版:189-190.

[7]曹理,何工.音樂欣赏与审美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