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请看过来

2018-07-30周春婷

关键词:集体活动引导注意力

周春婷

【摘要】学龄前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时间较短这都是孩子的特性。研究表明孩子分心的程度与年龄成正比:两岁的孩子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只有七分钟;四岁为十二分钟;五岁为十四分钟。孩子年龄越大越会逐渐懂得将注意力放在重要位置,而中班年段的孩子在这段时期是最特别的,活动中最容易走神。

【关键词】注意力 引导 优化 集体活动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229-01

案例呈现:

案例一:

美术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都非常有兴趣欣赏图片,可是翔翔的注意力就没在图片上。只见他东瞅瞅、西看看,就是不往老师这边看;而且手脚也没闲着,不是摸摸这个小朋友的手,就是拽拽那个小朋友的衣服,一会儿拉拉自己裤子上的带子,一会儿又把脚搁到椅子上。嘴巴还不时地蹦出几句和活动无关的话。

案例二:

有一次语言活动中,轩轩没听一会儿,就开始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即使别的孩子不理他,他也要去扯扯人家衣服上的毛,拉拉女孩子的长头发,故意去惹人家。当我提醒了他,他马上在椅子上坐好了,但只要你一不留神一眨眼的功夫,他又跟刚才一样了,时不时地低头玩自己的鞋子,还用脚不停踢小朋友的凳子。

案例分析:

对于上述提到的翔翔和轩轩的表现,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坐立不安,不断地跑动、玩耍,说个不停等等情况,这是许多学龄前儿童共有的特征,我们不能轻易地给这些习惯贴上“多动症”的标签。因为多动与好动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孩子自己无法控制的,作为老师要学会基本的辨别:1、正常好动的孩子虽然也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但对有兴趣的事情,却能专心致志,很少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而多动症的孩子则做不到。2、正常儿童虽然表现散漫,如上课做小动作,甚至吵闹打架,但当他意识到必须控制自己时,他能控制得住,而多动症的孩子却不能控制自己。3、正常儿童做快速、反复和轮换动作时,表现得灵活自如,而多动症患儿却表现得有些笨拙。

解决策略:

针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具体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呢?《指南》中也指出,家長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所以为了更好地教育引导孩子,一定要做到家园共育。

一、教师利用多种途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1.游戏是孩子认知发展的动力

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如:音乐活动《小蚂蚁避雨》中,虽然已经到了活动的尾声,应该说孩子们的注意力是最最容易分散的时候,但是老师及时组织了游戏,请幼儿扮演蘑菇和小蚂蚁进行表演,就又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了起来,很好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2.操作是孩子技能锻炼的前提

在活动中我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到操作活动,课前多动的孩子安静下来了;走神了大半节课的孩子也回到了上课的主题中了;和别人打闹的也终于和其他孩子一起操作了。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尽量加入幼儿操作。

3.环境是孩子学习活动的源泉

幼儿常常会因无关刺激物的干扰出现注意分散的现象,因此,要清除环境中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尽可能隔绝一切外来的“刺激”。例如:音乐活动时,教师弹琴时位置的摆放、教室内外人员的走动、教具的生动形象,大小适中,给幼儿强烈地刺激等等。

4.教学手段是孩子学习活动的增效剂

每一次集体活动,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因此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感染力,也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怎样说话,怎样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去感染幼儿也显得十分重要,在很多时候,精彩的效果就产生在教师的一句话语背后。

5.正面引导是孩子心灵深处的有效洗涤

可以集体组织孩子讨论一下,上课时如果小朋友都不听老师讲课、自己玩会怎么样。引导孩子认识到,班里组织集体活动时,如果自己的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干扰其他小朋友,不仅自己学不到知识,而且也会影响其他小朋友学知识。同时,教育孩子这种行为也很不礼貌。

二、鼓励家长用多方式配合老师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习惯

1.养成法——习惯如自然

鼓励、引导孩子参加一些适合其发展水平、直观生动的活动,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有意注意的习惯。

在家里,可以在一个比较固定的地方放置一些图书、纸笔和玩具,引导孩子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段安心看书、画画、玩玩具。在这段时间内,大人不要去干扰他,但可以走到他的身旁看一看,对他的表现和成果,给予适当的鼓励。

2.疏导法——方式多变化

根据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形式,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引导他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对于精力旺盛的孩子,每天要保证至少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户外场地宽敞,有足够的施展空间,可以开展多种活动,以充分释放孩子的能量。比如,奔跑或球类游戏运动量大,当孩子玩一段时间后,要安排他休息一下或做一些轻松的游戏。夏天天气较热,户外大运动量的活动应安排在晨间和下午太阳快下山时进行,以便既能保证活动量,又能防止中暑。

有些孩子在集体活动或玩游戏时精力不集中,也可能是身体不适,或有什么心理负担,应该弄清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调整或疏导工作。

3.告知法——规则心中记

要让孩子知道,凡事都有一定的规则。规则会让我的生活方便有序。例如,如果没有交通规则,就会出现交通拥塞现象;如果在影剧院大声喧哗,就会影响其他人;如果人多时买东西不排队,就会引起矛盾,拖延时间。

所以,作为我们老师、家长面对集体活动时经常做小动作的孩子,千万不要轻易用“调皮”、“讨厌”“多动”之类评语给幼儿贴上许多负面的“评价标签”,应充分理解、运用各种有效方法帮助他改正这个不良的坏习惯,使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主编[M]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

[2]刘云艳主编幼儿园教学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M]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4][苏]M.B.加麦佐等主编李世钦等译年龄与教育心理学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

猜你喜欢

集体活动引导注意力
让注意力“飞”回来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谈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操作材料的体验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