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扶贫与扶志、扶智相脱节问题

2018-07-30梁金成

重庆行政 2018年2期
关键词:扶智贫困户攻坚

梁金成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俗话说“欲去昏惰之病必以立志为先。”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眼下,一些贫困村、贫困户,之所以“扶不起”,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缺少脱贫致富的锐气、勤劳实干的底气,多了些等靠要的不良习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践证明,“输血式”帮扶虽可解一时的贫寒,却不能形成稳定、长效的致富机制,不能真正拔除“穷根”,增强“造血”功能。目前正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要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凝心聚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为贫困群众“输血”,解决迫切的生产生活需要,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要注重有针对性地扶志与扶智,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1.帮扶单位认识不到位。部分帮扶单位简单地把扶贫工作看成是一项政治任务,认为其主要工作就是给帮扶村整修村便民服务中心,添置办公设施设备,给予工作经费,安排工程项目,督促帮扶责任人到岗到位,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或者给贫困户发放慰问金,就算完成了帮扶任务。

2.帮扶干部认识不到位。部分帮扶干部对“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认识不够到位,将其简单理解为到贫困户家串串门、聊聊天、算算账、给给钱。直接给钱给物解决了贫困户的燃眉之急,虽然扶贫干部也觉得效果明显,增进了与贫困户的感情。事实上,帮扶干部并没有深入了解贫困户贫困的原因,忽视了对扶志和扶智的思考,没有意识到贫困户思想上的貧困,甚至无形中助长了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使扶贫效果大打折扣。

3.镇村干部认识不到位。部分镇、村干部在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时,主要将精力放在修修路、通通水,帮贫困户建房子、解决医疗等民生问题上了,没有将加强贫困户思想教育,开展基本技能培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

1.思想认识差距。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自主脱贫意识淡薄,认为扶贫攻坚是政府和干部的事,出现被动脱贫、坐等脱贫、不愿脱贫的现象,部分不符合条件的非贫困户相互攀比,甚至争当贫困户,对没有将自己纳入贫困户耿耿于怀,影响了干部群众的关系。

2.风险承受有差距。部分贫困户年龄偏大,思想保守,不愿接受新事物,自主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部分贫困户对镇村和帮扶干部提出的产业发展思路缺乏信心,顾虑重重,自我发展产业又无从下手。如针对贫困户的金融扶贫贷款政策,一部分贫困户对利用扶贫贷款发展种养殖业的积极性不高,存在怕欠债,不愿承担风险的思想,导致政策无法落地。

3.能力提升有差距。部分贫困户文化水平偏低,不愿学习、不爱学习。就业部门每年针对贫困户开展各类劳动技能培训,但有些贫困户对培训以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存在疑虑,甚至认为参加培训耽误了其务工和挣钱的时间,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不高,应付式、被动式、凑数式培训现象普遍存在,难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三)宣传力度不够

1.思想认识不够。部分帮扶单位、乡镇、村(社区)认识不到位,没有将扶志、扶智工作放在与修路、通水、建房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认识到经济上的贫困只是外在的表现,“志”和“智”的贫困才是内在的根源。

2.氛围营造不够。没有在全社会营造出不当贫困户、致富靠自我、人人争脱贫的良好氛围,对在扶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总结不足,没有及时发现并广泛宣传。

3.教育沟通不够。要让贫困户认识到政府帮扶是责任,自己努力最关键,要想脱贫致富,首先要消除思想上的贫困,必须发展产业,掌握一技之长,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真正走上致富之路。

二、对策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是前提

1.要切实转变乡镇、村(社区)、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的观念。首先要消除思想上的贫困,将扶志、扶智工作放在与扶贫同等重要的位置,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除了必要的给钱给物,帮助贫困户解决住房、医疗、教育、饮水等方面问题,还要设法让贫困户发展产业,掌握一技之长,切实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实现从“外扶”到“内强”的转化,完成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蜕变,防止出现返贫现象。

2.要切实转变贫困户的观念。切实增强贫困户主动脱贫的意识,消除其等靠要思想,在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帮扶干部的帮扶下,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埋头苦干,自力更生,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同时也要让贫困户明白,脱贫不是简单的“一脱了之”,脱贫之后不脱政策,只要是建卡贫困户,脱贫了照样能享受教育、医疗、就业、小额贷款等一系列扶贫政策,消除贫困户的担忧和顾虑。

(二)加强教育引导,内生动力很重要

1.加强产业引导,增强发展活力。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切入点,建立以脐橙、油橄榄、中药材等为主导产业的特色产业支撑体系,针对每户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指导,落实产业资金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发展传统产业,实现特色产业和规模传统产业对贫困户的全覆盖,激发贫困户主动投身特色产业和传统产业发展中,不断取得扶贫攻坚的阶段性成效,让贫困户树立脱贫奔小康的信心。

2.利用金融扶持,激发创业动力。创新制度设计、服务流程、带动模式和风险防范机制,组建项目调查管理团队,全程负责金融扶贫贷款的入户调查、项目规划、项目实施、创业指导和技术培训。帮助贫困村形成长效产业,培育贫困村自身“造血”能力,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稳定、可持续的经济收入来源,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建立健全扶贫金融资金风险防控机制,鼓励贫困户将贷款资金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入股龙头农业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激励贫困户勤劳致富奔小康。

3.强化教育培训,提升致富能力。加强技能培训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要教育贫困户主动参与各类劳动技能培训,本着“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贫困户的需求设置培训科目和开展培训,帮助贫困户提升能力素质,掌握一技之长,从而激发贫困户利用所学技术发展产业和务工就业,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培训,真正起到授人以渔的效果。

(三)加大宣传力度,典型示范很关键

1.加强政策宣传。要求驻乡工作团、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全覆盖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等,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村村响等形式,不断扩大扶贫政策宣传的覆盖面,提高扶贫政策的知晓率,使扶贫政策精准对接,让贫困群众知晓政策、熟悉政策、运用政策,全面挖掘致富潜力,营造人人知晓政策、人人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

2.树立身边典型。通过树立典型,营造自主脱贫氛围,挖掘脱贫攻坚一线的感人故事、先进典型和脱贫致富经验做法,以榜样面对面、微电影、编写自主脱贫书籍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励志事迹,鼓励贫困户对照标杆、学习标杆、争做标杆,营造“脱贫致富贵在立志”“脱贫光荣、致富争先”的氛围。鼓励贫困群众学身边典型,做身边典型,自觉摒弃等靠要思想,奋力摆脱贫困,主动脱贫摘帽。

3.增强脱贫信心。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志智双扶”不可能一蹴而就,脱贫致富终归还是要靠贫困群众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要通过开展“两回两讲两解”等活动载体,组织领导干部和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让他们回到原籍、回到原工作过的乡镇、村社,为贫困群众讲政策、讲变化、解民怨、解难题,让贫困群众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脱贫信心,懂政策、懂感恩、知自强、知奋进,真正实现户脱贫、村销号、县摘帽的目标。

责任编辑:马健

猜你喜欢

扶智贫困户攻坚
3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走进遂宁“扶智”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助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