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反思成为伴随学生左右的一种习惯
2018-07-30李建东
李建东
【摘要】教师需要反思,学生也同样需要反思,成功的反思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反思一旦成为习惯,对学生的发展将终身有益。教师可在“学习情境”“学习过程”“学习总结”等不同学习阶段引导学生反思,感受反思的魅力,直至让反思成为伴随学生发展的一种良好习惯。
【关键词】反思 学习情境 学习过程 学习总结
我们知道,教师需要反思,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及素养。其实,学生也同样需要反思,需要对自身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及素养。
什么是学生反思呢?笔者以为,学生反思是指学生以自己的学习过程(活动)作为主要思考对象,对自身在学习中的行为及产生的效果进行重新审视、分析的过程。成功的反思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催化剂。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与能力是区分学生是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平台、氛围,引导学生反思,经过持续训练,直至让反思成为伴随其左右的一种习惯。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的方式。如果学生仅仅满足于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而不对这些知识与能力是如何取得的进行适当反思,那这些知识与能力注定将是比较肤浅的。可以说,每位优秀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反思;或者说,每一位学有所成的学生都善于反思,他们成长的背后都能找到反思的背影;反思已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成为他们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事实上,一旦这种反思成为习惯,对学生的发展终身有益。本文笔者就如何在不同的教学活动阶段引导学生反思,让反思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谈谈自己的理解与做法。
一、在学习情境中反思
在阅读教学中需要经常创设各种学习情境以帮助学生学习,由于情境的渲染与烘托,在仿真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即时反思,容易让学生触景生情,点燃思维的火花,激起学习上的共鸣,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也就能发挥更大作用。最重要的是,这种学习情境中的即时反思,能促使学生向自己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这种反思能常态化,那么学生离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也就不远了。
在《鸟语》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少年与布谷鸟之间展开“人鸟对话”的模拟情境——
少年问:“你做什么?”
鸟儿答:“种田织布。”
少年问:“你喜欢什么?”
鸟儿答:“勤劳刻苦。”
有学生当即反思质疑:①布谷鸟真的在说“种田织布”“勤劳刻苦”吗?②为什么说“种田织布”,而不说“织布种田”呢?
经过思考讨论,学生明白,问题①:那是作者自己的猜测,因为作者自己勤劳,所以听到的鸟叫声就与勤劳有关了。问题②:那是为了押韵的需要,“布”与“苦”押的韵是“U”。学生弄明白了这两点后,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思维顿时活跃、灵动起来。在随后的仿写练笔活动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人与鸟之间的对话内容,如发生的故事、人物的心情、享用的食物、日常的住所,甚至还有自己的学习成绩。再考虑押韵的需要,于是一个个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妙趣横生的答案诞生了。
無拘无束的模拟问答有趣极了,学生们也仿佛变成了一只只翩翩飞翔的鸟儿。对于这样的反思,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来展示自我,学生因此乐此不疲。只要学生练习时间足够长,练习次数足够多,就会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二、在学习过程中反思
学生反思是一种批判性的思考,其实质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因此,这种反思也就显得比一般的思考要更深刻、全面一些。在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适时反思是必需的,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也是必需的。因为学习活动始终伴随着学生,学习是学生最普遍、最经常、最持久的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适当反思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一边学习一边产生问题,不断地追问着自己。一个反思完成了,另一个反思又出现了。只要学习活动在进行,这样的反思就不会停下脚步。这样的经历多了,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也就自然成了学生的一种习惯。
在《麋鹿》的学习中,当学生读到“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一句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首先追问起自己,尾巴为什么要这么长?短一点行不行?带着这样的问题继续往下读。读到“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长尾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竟然与麋鹿的生死联系在了一起。对麋鹿来说,拥有这样一条长尾巴是一件喜事。这也印证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反思,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反思,让学生能捕捉到的问题更及时,更快速;反思,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更有价值,更有深度;反思,让学生的思维更敏锐,更灵活。在此基础上,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得以童话的形式记录下来,写成了有趣的小故事《小麋鹿的长尾巴》,记录了小麋鹿对长尾巴由“厌”到“爱”的转变过程,揭示了长尾巴的特殊作用。无独有偶,学生们乘势而进,反映宽蹄子特殊作用的另一篇童话《小麋鹿的宽蹄子》也跟着诞生了。
三、在学习总结中反思
学习进入总结阶段并不意味着学习即将结束,而是意味着学习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学习总结,顾名思义,往往是站在全文的角度对所学内容再次回顾、重新审视、提炼升华。此时,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此时反思,有其特别之处,既可针对局部,又可扣住全篇;既可提出心中疑惑,又可分享学习所得。所以,只要运用得当,照样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精彩,说不定会有全新的发现,让学生思维站上新的高度,思维质量得到提升,甚至是飞跃。
《詹天佑》一文让学生看到了詹天佑无比杰出的才华,尤其是那“人”字形线路更让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在总结时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人”字形线路的确是很好地解决了青龙桥附近坡度大、火车爬不上的大难题,但是,这样一来,火车走的路程就比原来的要多得多了。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多学生突然发现,原本看似完美的“人”字形线路,竟也有不足。经过一番讨论,学生豁然开朗,思维境界一下子提升了一个档次,有了质的飞跃。学生明白了:这世上十全十美的事物本就难以找到,看似美好的东西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何况是这样一项大型工程;学生明白了:今后看问题要看全面,不能只看到优点而看不到缺点,更不能只看到缺点而看不到成绩;学生更明白了:评判优劣要联系当时当地的特殊情况,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标准、要求等)去看待以前的事情。
学生反思,对于学生的成长作用巨大。从反思的阶段来看,可以在学习情境中反思,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反思,还可以在学习总结中反思。当然,从反思的对象来看,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追问自己这样的学习是否有效,如何进一步扬长避短;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追问学生这样的学习行为是否有可取之处,对自己的学习是否有借鉴;还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追问教师为什么这样教。从反思的内容来看,既可以对“取得的成功”进行反思,追问为什么会成功,有没有更好的成功途径等;又可以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如何避免再出现类似情况等。当然,不管是反思的阶段也好,还是反思的对象与内容也罢,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反思,强化反思的意识,感受反思的作用。尝到反思的甜头后,反过来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反思的兴趣,直至让反思成为伴随自身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