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阿瑟韦列译本的误译分析
2018-07-30田红义
田红义
[摘要]本文以韦列 英译本《道德经》为范本,指出了其中的不妥当之处,并分析了出现这些不当翻译的可能的原因,以说明中國古文的英译是相当困难的,要做好此类文章的翻译,既需要精通中英文,对中文而言尤其是文言文,还需要深刻了解中西方文化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道德经 道 翻译
引言
道德经是博大精深,自从被罗马天主教传教士波捷翻译之后,已经出现了百余种译文。其中阿瑟.韦列译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能反映出著作者所处时代解经译经的水平。他自己曾经说这本道德经译文不是‘文学翻译。理由很简单,原文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其文学质量,而是其所要表达的哲理。他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在细节上精确的表达原文的意思。
根据韦列自己的翻译标准,我们可以发现它主要还是注重译文的信和达。不过用他所说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可以看到仍有很多不妥之处,大概有以下几种误译:
一 因译者未悟大道而导致的误译
1)原文:道可道,非常道。
译文: The Way that can be told is not the Unvarying Way.
老子所说的道基本有三层含义:一指宇宙的本源与主宰者;二指自然规律;三指人类社会的一种准则规范, 因此,如此丰富涵义的“道”在英语语言中不可能找到一个现成的完全对等的词, 韦列将“道”字译成“Way”.那么“道”的多层含义如本源、规律、准则、规范,都无法译出来,让人觉得他没有真正理解“道”的丰富内涵。鉴于美国韦氏词典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 一九八三年由Merriam -Webster Inc. 出版,将Tao (道) 作为英语语言的一个词条收入, 用来专指老子的“道”, 因而可以断言, Tao 一词已被接受,因此 将 “道”译成Tao比较规范。
二 因译者没有正确理解意义变化了的词或词组而导致的误译
2)原文:知其雄,守其雌
译文:He who knows the male, yet cleaves to what is female
在汉语发展的过程中,词语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词的意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对文本的历史性有一个正确的考虑,正确理解它,还原它的历史意义与价值,有时还要结合上下文来推测,认真揣摩。如果译者只看到其辞书意,就难免产生误译的情况。在这句中,“雄”的意思是指“强劲”、“雄强”,“雌”是指“柔弱”、“雌柔”,而不是指性别上的雌雄差异。整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刚强争胜,却柔和谦让。译者没能正确理解这两个词的意义,只照着字面意思来理解,错误地传达了原文信息。辜正坤则译的较好:Though knowing what is masculine, you are ready to play the role of female.
三 因中西方思维不同、语言结构不同而导致的误译
3)原文: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译文:The one must get underneath in order to do it; the other is underneath and therefore does it
“或下以取”是指大国谦下以汇聚小国,“或下而取”是指小国谦下而见容于大国。两个句子主语不同,并且与上下文紧密联系。就字面形式看,前后句只差一个字,给理解加深了难度。韦列并没有正确理解,未能将省略成份译出,只是照原文字面翻译,读起来让人不知所云。
结语
《道德经》博大精深,把它准确的翻译成英文,难度大,故不管多少种翻译,都只能是见仁见智。英汉语言、东西文化之间差异大,翻译过程中语义或文化的损失可以理解。但作为译者,我们最好抱着“既译之,则慎之”的心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熟悉相关的文化及东西方思维方式,才可能把翻译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