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理论在班级工作中的运用和成效
2018-07-30佘静昕
佘静昕
【摘要】共情是教师育人的一种能力和技巧,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语言沟通,完成情感交流的一种艺术,需要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不断的领悟和提升!教师与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二者都有共情的需要,希望对方能够理解自己。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理解对方,就好像感受到对方的情绪体验一样,才能产生情感共鸣,谱出和谐的师生乐章。文章基于此对共情理论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共情理论 班级工作 模型设计 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208-02
一、“共情教育”的理论模型
(一)“共情反应”的涵义
共情(EMPATHY),是一种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Mayeroff(1971)认为,共情就是“关怀一个人,必须能够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须能够好像用他的眼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样,而不能把他看成物品一样从外面去审核、观察,必须能与他同在他的世界里,并进入他的世界,从内部去体认他的生活方式,及他的目标与方向。”换言之,共情即双方存在共同的情感体验基础,产生情感共鸣反应。
(二)班主任掌握共情能力的必要性
共情能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能力,有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推动工作顺利开展。有共情习惯的人少与发生冲突,能以适度的心情理解别人,以平和的心态与人相处。与他人产生矛盾时,以和平的方式或者以建设性的姿态去处理和解决。班主任的共情反应能够触发学生的深度情感,决定与学生交流的深度,增强对学生的影响力和管控力。
(三)掌握共情能力的方法
(1)学会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是全身心地聆听对方的表达,不仅听取其口语表达的内容,还包括观察其非语言的行为,有适当的反应,及时给予语言和非语言反馈,传递出老师听了并且理解了。(2)适时表达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不主观臆断;接纳学生的信念,不予批评;尊重其选择或决定,不试图替其做决定;善意理解其观点与行为,而不是加以排斥;尊重其不同观点,不做价值判断。(3)学会换位思考与体验。从对方角度为其行为寻找合理性,最大限度理解对方,这是“共情”的关键。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绪体验,不易准确准察觉,或不易精准地找到恰当的共情表达方式,传达共情的情绪。这需要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探索,达到理解与沟通。(4)实现共情教育方式的技巧。共情教育的前提是先倾听,后反应,包括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如点头、身体前倾、正视对方、示意继续等,表达倾听的意愿,鼓励学生说下去。
二、“共情三步曲”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班干部选拔
笔者刚接手一个班时发现一个学生(A)与众不同,因为她上课时总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于是,笔者任命她为班长,任期一个月,三月重新竞选。竞选时只有一个学生(B)跟她竞选,A同学以压倒性优势胜出,她的管理能力得到大家认可。可是B同学当场痛哭,这让班级气氛有点尴尬。笔者马上示意B同学到办公室去,然后心平气和地与她交谈。共情第一步:学会倾听,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教师:能聊聊你此时的心情吗?学生:我准备了一个月却还是输了,我觉得我的付出没有回报。同学都用异样眼光看着我,我都没脸去面对同学了,我想转到其他班去,可以吗?教师:竞选失败了,确实不好意思面对大家,到新的环境也许会好一点。学生:老师,谢谢您能理解我,您还是帮我转到其他班去吧。
共情第二步:准确共情表达,形成感情共鸣。教师:竞选班长失败内心很痛苦,我很理解,我以前也有类似经历。当时,我到学校操场跑了五圈,之后就好多了。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总会遇到沟沟坎坎,要学会排解不良情绪。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是,不付出就一定没有回报。失败了不要紧,以后还有机会。你想为班级做点事情,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很好。但是,失败了就退缩,可能永远不会成功,关键是要寻找这次竞选失败的原因。
共情第三步:实施共情探究,引领学生自我成长。教师:你觉得同学们为什么不选你?学生:可能我平时只关注自己的学习。教师:你觉得一个班长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学生:要学习好,还要人际关系好。教师:你觉得以后该怎么做呢?要多帮助别人,吃饭时也要多与同学们一起吃,不要老一个人吃饭。从此以后,这个学生开始主动地与大家打成一片……这样经过三步曲之后,她的痛苦感减轻了很多,并且领会了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
(二)座位安排
每个学生的位置由其表现来决定,表现是用分数来衡量的,每个学生的分数由德育考核量化分数的80%加上每次月考成绩的20%構成,分数在全班进行排名,排名第一的同学先选择座位,排名第二的同学后选择座位,以此类推。结果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几个同学争抢座位的现象,于是,笔者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调解。
共情第一步:学会倾听,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教师:聊聊你们打架的经过好吗?学生甲:某个座位是我们先看中的,而且我们分数比他们高,有优先选择权。学生乙:那个座位是我们先到的,我们虽然分数比你第一点,但是我不知道是你要选的座位。
共情第二步:准确共情表达,形成感情共鸣。教师:你们都想选择好的座位,但是,先看中的还是先到的,按照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好像都有权分享权益。你们可以去查阅相关法律条文……学生甲:那我先用手机百度一下(查了几秒钟),确实是这样。学生乙:那我们谁坐这个座位,难道两个人坐一个座位?
共情第三步:实施共情探究,引领学生自我成长。教师:是谁先动手打人的?这是确定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同学之间动手都不应该,我们应文明地解决问题。按照班规处罚你们,没有意见吧?(学生都默认了)你们觉得应该如何避免此类现象?学生:第一个同学进去选完座位,第二个同学才可以进去选,以此类推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教师:这是我的错,事先没有安排得更严谨些……以后就按你们说的办。所以,当问题产生了,不要急于去追究责任,而是应该冷静地了解事情的经过,并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郭海英,蒋捍.论共情能力及其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培养[J].江苏教育,2016(5).
[2]姜楠,张守业.班主任,你在班级管理中“共情”了吗?[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