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对策

2018-07-30罗有俊

关键词:阅读习惯培养小学语文

罗有俊

【摘要】阅读不仅是丰富人生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习惯成就命运,对于学生而言,从小在学习中学习习惯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其一生的生活。阅读教学向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想要突破这个难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了,可以拓展其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小学阶段的学生若是缺乏良好的阅读能力,就会面临知识狭隘的问题,影响以后学习。因此,从小学开始培养阅读习惯十分重要。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行了以下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习惯 培养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92-01

通过对语文进行阅读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陶冶学生情操,还可以提高小学语文作文写作能力,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教师不重视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让语文阅读在教学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本就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探究,以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有效的阅读是帮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增强学生语感、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对教材文章中的情感主旨进行揣摩,使得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短时间内得以快速提高。而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语文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今后的成长与学习创造良好条件[1]。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课程改革政策已经实施多年,但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的阅读教学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仍然不重视,学校教育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大多数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认为只要学生完成对文章内容的阅读就完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让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对文章中的词汇、语句或段落进行记忆,这种枯燥的学习模式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资源仅仅来源于课本,也不利于学生对阅读知识的扩展,影响语文阅读教育的有效率[2]。

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增强语句训练

学生阅读文章所产生的感悟会随着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而发生改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语句训练,促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主旨以及作者所要表达出的具体情感。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借助相关语言语句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教材文章的理解,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例如语文教师在进行“讲春天”这一部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感情朗诵,为学生构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文章中所描写的优美场景,并从中找出作者写作时的具体特点。如:“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教师可利用这一段文字描写,为学生讲述有关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相关知识,使得学生可以借助生动而形象的语句充分了解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实际涵义,从而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3]。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習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较好的思维模式,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与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并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在课前充分做好课本预习,以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文章中描写较为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帮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学习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将文中不理解的部分划出并及时提问,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使得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思考来提升个人学习能力。最后,语文教师应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克服懒惰心理以及其他学习困难,对于学生的表现做出及时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在肯定学生自身优点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不足,促使学生可以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加以改正并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三)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通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内容,使得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4]。教师应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阅读教学中,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柳树醒了”这一部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春雨”这一角色,同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小雨沙沙的歌曲,并在大屏幕上为学生展示相关图片,为学生创设符合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并利用音乐来渲染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阅读教学中,充分享受教学过程。教师可在教学结束后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将这首小诗有感情的朗诵出来,促使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方式更加深刻的体会文章内容,从而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正是人生起步期,从小学开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但是小学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阅读这件事情,此时需要学校和家庭进行有效的引导才能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新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J].新课程·小学,2017(5):179.

[2]马战军.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探讨[J].赤子,2017(34):273.

[3]陈迎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游戏策略研究——以保定市东马池小学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7.

[4]霍德丽.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新乡市某小学为例[D].河南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培养小学语文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