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学生兴趣培养 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2018-07-30韩德军

关键词:兴趣中职数学

韩德军

【摘要】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内化,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通过趣味的教学情境、生活化的教学案例、趣味的教学道具以及有效的实践运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巩固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

【关键词】中职 数学 兴趣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27-01

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而中职阶段数学知识的理论性较强、系统性较强,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不少学生看来,数学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的“独角戏”,以及不计其数的练习题、作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自主性不足、抵抗情绪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综合认知,也阻碍了他们的学习发展。新时期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趣味性特点,趣化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数学知识,进而更好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自主性,更好的提升数学学科的教学效率。

一、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趣味的教学情境能够趣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他们的课堂参与热情,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新时期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传统教学的弊端,教学要根据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制定教学规划,开展教学过程。中职阶段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学生还是以具体思维为主,但是学生好奇心强、对于课本之外的知识兴趣浓厚。结合这个特点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去吸引学生,他们一旦被吸引,往往会去积极思考。教学中教师应该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学习参与,营造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主动掌握知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局面。比如在教学函数知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语文知识中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短短的一根木棒,每天截下来一半,多久能截完呢?引导学生通过函数性质、函数图像进行分析,感受到古代人的古朴思想与古典智慧,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文学性与哲学性,进而丰富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综合认知,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数学知识也是如此的趣味横生,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又比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设置趣味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商场打折时“每满100减20”和全部商品“8折”的区别,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与实用性特点。

通过趣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究,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一个更为科学的认知。这样的情景下学生就能够对于数学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知,同时这样的教学模式具体形象,便于认识,易于促进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为专注,并且还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更好地提升数学知识的指导价值。

二、运用游戏引导策略

由于受认知能力以及生活经历的影响,中职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对于知识的认知不完善,学习效率较低。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相关的生活案例,通过生活化的游戏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究,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学中我们发现,中职阶段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意识普遍不足,而对于课外活动、游戏的兴趣较高。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联系相关的教学内容,善于借助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教学中我们就要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游戏情境的创设,更好的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知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1+2+3+……99+100引导学生进行计算,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来加深学生对于相关公式的印象,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有效运用相关道具

中职阶段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课堂上容易出现跑神现象。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材、黑板”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的兴趣不足,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探究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道具的运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正如布鲁纳说的:“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教学道具,引导学生做好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手机或者GPS给学生演示学校的位置,也可以播放相关的运用GPS定位的影视作品,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趣味的教学内容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这样的道具渗透模式能够很好地一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让学生能够从数学层面感受到数学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到数字、数学计算的实用性。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提升自身综合实践技能的重要意义,也便于更好的趣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加深他们的数学学习体验。

四、鼓励学生探究运用

数学不是简单的理论学科,而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学科,教学中我们除了做好基础知识教学之外,也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与实践性。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实践运用也是数学知识的最终归宿。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活化的素材、案例分析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经历,找出其中隐含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如在教学圆锥曲线性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入地理知识与天文知识,给学生讲述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周期,进而引申到著名的“哈雷彗星”,哈雷彗星每76.1年绕太阳一周,让学生思考科学家是怎么计算彗星的运转周期的呢?再通过彗星轨道的椭圆性质引导学生来认识到轨道方程的计算方式。在趣味的数学案例分析、计算中,学生对于圆锥曲线的相关知识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趣味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引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深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整体理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養成良好的科目学习兴趣。更好的加深他们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兴趣中职数学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