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模式探索
2018-07-30赵红玲
赵红玲
【摘要】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建造技艺、社会伦理和艺术审美等传统文化要素的集中体现,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然而,随着今年来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一些传统村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甚至面临消亡,传统村落保护和抢救工作刻不容缓。
【关键词】美丽乡村 传统村落 保护模式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等价值的村落。上街区是1957年国家批准设立的一个工业型城区,素有“中国铝都”、“蝶阀之乡”的美誉。目前,上街区正积极转型发展,推动传统铝工业、装备制造业创新升级,积极培育以通用航空、健康养老等代表的新兴产业。上街区的发展定位为“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国际商都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医疗健康中心、新材料生产基地、军民融合示范基地,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根据区域产业定位,该项目围绕上街区“产业高端、环境优美、城乡一元、文明和谐”的总目标,紧抓上街区在郑州国际商都发展中的重要位置与利好机遇,加快产业新城建设步伐,将委托区域打造成郑西新城的扛鼎之作。
一、采用PPP模式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财政压力,转变政府职能,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
近年来,上街区一方面有较大的城镇化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国家明令禁止增加地方政府债务。PPP模式是投融资体制改革,也是行政体制和经济供给侧改革,项目采用PPP模式符合国家现行政策法规的要求,可在缓解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的同时,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本项目总投资75.6亿元。若采用政府传统采购模式,政府面临资金压力,还款压力大;而通过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实现政府、社会资本、社会公众的共赢。
二、通过PPP模式,取长补短,提高建设项目运营效率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土地整理投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及公园、学校等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园区的产业发展服务,规划设计咨询及其他服务等,项目涉及到的工程领域及专业技术领域较多,建设与运营内容较复杂,而对项目的建设、管理是社会资本方的优势,引入社会资本先进理念、建设技术及市场运营管理化模式,以此拓宽视野、统筹规划,推进项目的高规格建设,全面提升上街区的经济水平。同时可以使政府方专注于做好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通过设定针对性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更好地鼓励社会资本在项目建设和运营工作中发挥其资源和管理经验上的优势。
本项目引入社会资本,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和运营,不再追求单个阶段成本最小化,而是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风险的合理分配,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争取获得全生命周期最低成本,实现物有所值。传统模式下,全生命周期成本高,初步估算项目PSC值为605988.0万元;在PPP模式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为426011.3万元(PPP值),VFM为179976.7万元。
三、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对PPP模式给予大力支持
财政部2017年4月发布的财预[2017]50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明确指出“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战略,严格执行预算法和国发[2014]43号文件规定,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地方政府举债一律采取在国务院批准的限额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方式,除此以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同时指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规范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管理,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尽快转型为市场化运营的国有企业、依法合规开展市场化融资,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干预融资平台公司日常运营和市场化融资。”此文对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及投融资平台增加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进行了相关限制。财预[2017]87号《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指出“严禁将铁路、公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以及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储备土地前期开发,农田水利等建设工程作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在对地方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的政府购买服务、投融资平台等途径进行限制的同时,对PPP模式采取大力支持的态度。国办发[2017]7号《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进行开发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在现有的开发区中投资建设、运营特色产业园,积极探索合作办园区的发展模式。”
四、强化各级政府官员和村民的保护意识,完善传统村落保护的组织
领导机构应广泛开展传统村落保护普及宣传,充分利用宣传平台,如电视、网络、广播、报纸、手机等,推出相关的主题讲座、专题研讨、学术交流、文化展览、视频宣传制作等,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专题课程探討,以强化保护意识,使大家认识到国家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不是自相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重视传统村落保护的良好氛围。传统村落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做好。政府必须起到监管作用,建立相应的传统村落保护领导小组,成立保护工作机构,明确保护管理责任主体、相关政府职责、经费来源等,把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好坏,作为考核这些部门政绩的主要参考依据。同时,调动当地基层政府和群众的保护积极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全面覆盖的工作体系。
五、结语
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在实施过程中,尤其要加强文化保护,传承文化基因,保留文化记忆,真正打造特色景观与文化品牌相一致,满足新农村居民的家乡情感、生活情感、历史情感、文化情感,真正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做到“记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传统村落是我们研究传统建筑的实物依据,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不仅可以为创造具有地方风格的新建筑及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及借鉴,同时也可以为改善城乡经济发展状况、发展地方特色旅游提供实物例证。
参考文献:
[1]程海帆.传统村落更新的动力机制初探——基于当前旅游发展背景之下[J].城乡建设,2011,(9).
[2]胡彬彬.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立法建议[J].人民论坛,2015,(3)下.
[3]周乾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思考[J].长白学刊,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