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推动就业服务发展的研究探讨

2018-07-30史理智

商情 2018年32期
关键词:就业者服务体系服务

史理智

【摘要】新形势下我国就业问题依然严峻,保持就业稳中有进,促进充分就业是长期话题。在促进就业过程中,应适应经济新常态与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形势,将就业服务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充分融合,从优化就业服务,加大就业监管力度,搭建就业平台体系等方面促进就业。

【关键词】就业 民生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就业态势良好,稳定和扩大就业是今后工作的重要方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促进就业,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同时,经济下行与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形势,给予就业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

一、发展现状

(一)就业形势严峻,失业率高

就业形势与人口基数密不可分,据教育部数据,2004年至2017年平均每年有近595万名高校学生要面临就业问题,初次就业率一直处于70%左右,且近年来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的同时,我国城镇失业登记率也以每年7%的比例逐年上升。再者,我国巳缓步进入老龄化阶段,存在就业困难的老龄人口需要安置,这无疑使得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愈演愈烈,也给就业服务体系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就业岗位不足,部分行业风险较大

我国第

一、二产业比重过大,可提供就业岗位少;第三产业可吸纳就业较多,但存在所占比重较小的问题,因此,产业的优化升级显得至关重要。随着新旧动能转换与供给侧改革的步伐,企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这也给就业形势带来诸如下岗、失业等风险,使得岗位的就业吸纳能力皇不断下降态势,同时也加大了再就亚的难度。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我国社会保障尚在建设中,没有形成全面的综合保障体系。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也存在覆盖面较窄,城乡覆盖比例失衡,模式单一缺乏多层次保障,社保基金筹集难,社保法律不健全等突出问题。

二、主要挑战

(一)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新形势下我国的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招工难与就业难之间的矛盾,“用工荒”与“留工难”的问题并存。当前,我国劳动力就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随着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对劳动力数量及素质要求较高,由于劳动力素质不能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导致部分新兴产业的技术人员、服务人员的短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员比例较低,发达国家约有四分之三的人口从事第三产业,而我国第三产亚就业人口比重约为35%。

(二)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涵盖就业培训、创亚指导、人才交流等综合性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但是就业市场仍存在不少问题。就业体制方面包括就业资源城乡配置不均衡、东中西部地区就业信息不对称、缺乏统一管理等问题;服务方面包括就业服务平台功能单

一、服务质量方式有待提高等问题,与市场的对高水平就业服务的需求存在矛盾;监管方面包括缺乏统一法律法规、市场监管欠缺、奖惩机制不明等问题。

(三)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各级政府在就业方面出台了许多措施,但由于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激励效果不明显。再加上各级单位疏于落实相关政策,如投入资金少、工作环境差、支持力度不够等,使得广大就业者对工作缺乏热情。此外,一些单位存在人员管理问题,就业者待遇低,升职机会渺茫,这无疑加重了就业者的顾虑。

三、政策建议

(一)优化就业服务,缓解就业压力

就业是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就业问题与医疗、教育、户籍、社会保障等因素有关,政府应积极主动建立与就业相配套的法律规章、社保体系等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完善就业体系。在促进就业监管机制建设中,可以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中介机构等第三方的介人可以有效促进就业服务体系的健全与发展。当前我国的就业群体以高校毕业生与农民工为主,针对两大群体应出台相应措施促进就业。通过就业培训、鼓励返乡创业、提供贷款保险等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可通过人才引进计划、鼓励自主创业、大学生村官等方式促进就业,同时提供准确可靠地就业指导服务,建立完善就业援助制度。

(二)加大就业监管力度,保障公平就业

规范与监督在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中至关重要,因此,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制度,规范就业过程。规范政府部门行为,改善就业服务中的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进一步清除就业歧视与就业限制、城乡劳动力资源分配待遇不同等问题,保证人人享有公平的就业机会,加强就业监督,同时要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就业氛围,建立健全就业体制机制。同时在高校建立就业指导与教育基地,培养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促进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规范就业中介行为和就业市场。在政府、高校、社会协同治理与监管下,更好地促进就业,实现就业公平。

(三)搭建就业平台体系,提供精准帮扶

按照资源共享、服务高效、均等覆盖的要求,应结合就业服务建立市、县、乡村就业服务体系,打造“就业服务圈”。市负责统筹科学规划,进行就业政策、就业人员信息以及企业的招聘统筹。以县为核心推进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扶持个乡镇就业服务点的建立及指导并进行就业信息发布。乡村(社区)一级主要满足基层群众、农民工的就业指导及服务,同时在乡村(社区)一级至少专设一名专职信息员,负责就业服务点的管理工作,引导就业者通过招聘会、网络等渠道积极就业。依托互联网经济,拓宽就业创业融资渠道,开展“互联网+就业”服务,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提供就业服务,便利群众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搭建就业平台,实现就业功能多元化,完善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就业群体提供精准帮扶,满足就业群体的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曹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社会学分析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12(04):67-70.

[2]尚丽明.试论当前“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104-105.

[3]杨光辉.中国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统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6.

[4]李天舒.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建设思路[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244-246.

猜你喜欢

就业者服务体系服务
看见“银发就业者”的权益诉求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金融支持能否提升就业者的幸福感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大连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