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的农业信息化发展问题探讨

2018-07-30韩博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网络环境

韩博

摘 要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背景下,推动农村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成为推动农村地区发展重要途径。近年来,网络环境下农村信息化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面临着突出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化人才等方面,因此,有必要围绕网络环境下的农村信息化发展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基于此,对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实践进行了详细论述,结合目前网络环境下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和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网络环境下农业信息化的特点、实现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建设方向。

关键词 网络环境;农业信息化;建设方向

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2.092

在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中,网络环境下的农业信息化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内容,其作用不可忽视。在农业生产现代化观念的指引下,农业信息化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主要通过信息科技促进农业发展,为农业产、供、销等管理过程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1]。为了充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时代现代农业,应落实相关管理措施,实行有效政策,进一步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农业现代化。

1 网络环境下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在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普及以来,网络经济发展迅速,农业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发展,快速准确地采集、获取、处理、储存信息,为分析、决策提供全面有效的农业数据,通过改革生产方式、管理结构以及发展理念,推动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2 网络环境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2.1 农业信息网络体系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国家农业门户网站,该网站在重塑中国农业信息网的基础上,整合20多个农业专业网站。各省份利用自身的信息网络和局域网连接农业指挥调度卫星通信系统,通过这种方式建立相对独立的信息服务平台,各地的农业部门可以设置多个农业信息采集点,形成对全国各地的农产品主产区集贸市场以及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覆盖,建立统一的市场信息网络,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市场的信息服务能力。

2.2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通信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村村通电话”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已有24个省区全面实现了行政村通电话,电视、电脑的普及更是推动了农村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开始建设“村村通宽带”工程,青岛市早在2006年就实现了宽带的全面覆盖,超过一半的乡镇机构已经拥有自己的门户网站。

3 网络环境下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落后

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农户居住较为分散,交通也不够发达,政府难以对广大地区全面投资,农民自身也无力负担。我国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还没有得到完善,更不能推动农业信息的发展,这直接导致我国农业化水平远远低于工业信息化水平[2]。很多农村地区所开展的信息化建设依然停留在较低层次,甚至有的地区尚未开始建设计算机信息网络,这意味着真正的信息化还处于萌芽状态。农民主要获取信息的渠道依然是电视、报纸等,无法及时获取有效信息。

3.2 信息资源匮乏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依然存在很多缺陷,由于廣大农村地区的信息产品市场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无法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信息资源,而且大部分单媒体产品也无法高效率地完成对农业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严重阻碍了农业信息市场的进一步扩展。此外,农业信息服务手段的落后和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信息无法顺利传递出去,导致农民获取信息的方式较少且无法及时获取。

3.3 信息专业人才稀少

在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方面,首先需要重视的是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既要了解现代化网络技术,又要有一定的农产品供销知识基础,进而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信息[3]。但在农村地区,有一定知识水平的青壮年一般都选择外出务工,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的不重视、管理机构的不完善、网络日常维护的缺乏都严重制约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和进步。

4 网络环境下农业信息化建设方向

4.1 建立农业信息骨干网

以各地区的农经网为基础,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信息骨干网,打造功能完善、辐射较广的综合农业信息网,使其全面贯通,进一步扩大信息来源渠道,为用户及时提供准确的农业信息。另外,要充分运用信息科技建设网站,建立科学完善的农业信息管理机制促进网站朝着灵活高效的方向发展。

4.2 完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

充分拓展现有网络,从省、市、县、乡四个方面打造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县级农业信息网需要做好向外延伸,重点面向经营大户、产业龙头企业、大中型批发市场以及具有经济优势的乡镇。乡镇可以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农村经济信息网的建设,完善电脑等基础设施的配备,在建立信息工作站的同时,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等方式加强和其他农网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农技站和经管站的优势,打造出集信息收集、处理、分析以及发布为一体的综合性交互平台,更加方便广大农户通过上网获取相关农业生产信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农业信息采集、传输及反馈流程。

4.3 打造完善的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体系

要进一步组织农业专家整合现有农业信息资源,科学处理和分析所收集的信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快速、有效地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信息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尽量使用现代化信息采集技术,充分降低运营成本,提供各类农产品及和作物生产相关的信息[4]。实时、有效、准确的数据有利于多次挖掘,更有利于管理层制定农业发展策略,有效提高农业管理运行水平和农业信息的客观分析能力,进而充分提高农业生产的管理效率。

5 结语

对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而言,网络环境下农业信息化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在适应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基础上,农业信息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乡镇农业信息网站已经逐渐完善起来,但需要注意的是农业信息化的主体依旧是农民,只有积极引导农民接触网络环境下的农业信息化,才能全面建立起现代化农业信息意识。此外,各地区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具体的网络环境下农业信息化要求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政策,做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王松海.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导刊,2007(10):91-92.

[2] 刘小平.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建设[J].农村经济与科学,2005(1):14-15.

[3] 周雪飞.发展现代农业的信息化之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11):35-38.

[4] 张峻峰,罗长寿,孙素芬,等.网络农业信息标准化问题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11(1):461-465.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农业信息化网络环境
基于本体的农业知识建模研究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农民农业信息化意识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