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PSIR模型的南昌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调控对策探究
2018-07-30薛杰徐颐叶露锋
薛杰 徐颐 叶露锋
摘 要 依据DPSIR框架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评价2008—2015年南昌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2008—2015年南昌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经历了理想安全、临界安全、理想安全的变化,且生态安全状况正在逐步提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南昌市的土地生态环境仍会面临巨大的压力,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最终实现土地生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调控对策;DPSIR模型;南昌市
中图分类号:X82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2.090
21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生态安全逐渐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1],并将“美丽”纳入国家现代化目标之中。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地生态安全是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2]。土地生态安全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重点内容与热点问题,也是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3]。
我国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集中在生态安全概念界定[4-5]、评价指标体系建立[6]与多元评价方法应用三个方面,模糊数学法[7]、能值分析法[8]等评价方法被运用到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但研究还存在评价指标繁多、评价体系和评价等级划分无统一标准等问题,评价研究受到指标代表性及其权重主观性的影响。基于此,立足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内涵[9]及理论基础,运用DPSIR框架模型,构建区域化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通过对南昌市近8年的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得出土地生態安全综合值,对南昌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进而对土地生态安全良好维护与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调控对策。
南昌市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下游,所处江西省森林覆盖率稳居全国前列,且是第三个正式发布生态保护红线的省份,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逐年提升。南昌市又是唯一与我国经济最活跃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10]。
1 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DPSIR框架模型由PSR模型演变而来,能够揭示环境影响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其结构清晰,为人类活动、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基本框架。运用DPSIR框架模型,构建南昌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得出南昌市2008—2015年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对南昌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2009-2016年《南昌统计年鉴》[11]。
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体系是评价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的基础,必须能够综合反映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与统一。运用DPSIR框架模型,在指标选取过程中遵循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综合分析南昌市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因子,构建了包含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共19项指标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3 指标无量纲化处理
选用Z-score标准化公式处理原数据,其原理是用原数据减去均值再除以标准差[6]。
1.4 指标权重的确定
采用熵权法[6]确定各指标权重。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中,某一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说明其提供的信息量越多,在生态安全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其权重也应越大。
1.5 计算生态安全综合指数
对22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及权重确定后,获得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基础数据,计算土地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值:
式中,Ai为第i个评价时段的综合评价值;n表示年份;Wj为第j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值;Xj为第j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
1.6 确定土地生态安全等级
为了定性描述定量的综合评价结果,根据南昌市区域特点对土地生态安全态势进行不同等级的综合判别。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上述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南昌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的综合评价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南昌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大体先由2008年的1.093减少至2013年的0.521,再由2013年的0.521增长至2015年的1.354,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级先由2008年的“理想安全”(Ⅰ)降低至2013年的“临界安全”(Ⅲ),再提升至2015年的“理想安全”(Ⅰ),其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南昌市土地生态驱动力状况变动呈波动性有两方面原因:1)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南昌市人均GDP年增长率在10%以上,但与此同时人口密度逐年增长,威胁到土地生态安全格局;2)2012年以后,南昌市积极推行新型城镇化,极力构建以绿色产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内容的绿色产业体系。
土地生态压力方面,2011年之前,南昌市农药、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多,对土地生态安全产生了巨大的挑战;2011年之后,南昌市农药、化肥施用强度与总量逐年双降,2015年全市地表水监测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重达到80%以上,这与农药、化肥施用量减少息息相关。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南昌市森林覆盖率与粮食产量在土地生态状态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对粮食安全的日益重视,大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使2008—2015年南昌市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
南昌市土地生态影响状况逐年波动的原因有两个:1)2012年之前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南昌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逐年增加;2)南昌市的固定资产投资额逐年上升,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额实际使用额的增加,使土地生态影响呈趋好的态势。
土地生态响应方面,响应指标2008—2015年呈较大的波动性,这是由南昌市政府对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力度决定的。总体而言,南昌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较高,污水处理率也逐年升高,对南昌市生态响应值产生了较大影响。
3 南昌市土地生态安全调控对策
评价结果表明,南昌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级先由2008年的“理想安全”(Ⅰ)降低至2013年的“临界安全”(Ⅲ),再提升至2015年的“理想安全”(Ⅰ),从整体上反映了南昌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动态趋势。在以下方面对南昌市土地生态安全提出调控对策。
3.1 土地生态驱动力
南昌市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GDP增长、市民福祉与土地生态安全的关系,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升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积极发挥新型城镇化的效应,缓解城镇化对土地生态安全的胁迫,打造以绿色、生态和现代服务为核心内容的生态小镇与田园综合体。
3.2 土地生态压力
可利用财政手段大力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加强水系、湿地等自然斑块保护以及水体面源污染源头治理,加强对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实施动态监测,发挥媒体监督在市区水质监测中的作用。
3.3 土地生态状态
要积极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基本农田面積不减少、产能不下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同时管控市区绿地与湿地面积,提高市区绿化覆盖率。
3.4 土地生态影响
南昌市严格控制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大力招商引资,推进“退二进三”,打造南昌市地区特色产业,吸引外商投资者在市区投资。同时要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协调好农业人口市民化与土地撂荒之间的矛盾,以土地适度规模流转提升农业机械总动力。
3.5 土地生态响应
政府应加大财政对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支持力度,提高生态安全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比重,建设美丽南昌、生态南昌,打造生态南昌样板。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许月卿,崔丽.小城镇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5):345-348.
[3]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 current state and trends[M].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2005,498.
[4] 史培军.人地系统动力学与生态安全建设[N].科技日报.1998.
[5] 黄辉玲,罗文斌,吴次芳,等.基于物元分析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3):316-322.
[6] 李秀霞,张希.基于熵权法的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生态安全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9):13-17.
[7] 刘庆,陈利根,舒帮荣,等.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10):1192-1197.
[8] 郜红娟,蔡广鹏,罗绪强,等.基于能值分析的贵州省2000—2010年耕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6):307-310.
[9] 李玲.河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4.
[10] 南昌门户网.南昌概况[EB/OL].[2018-02-28].http://www.nc.gov.cn/ljnc/sqgl/.
[11] 南昌市统计局.南昌统计年鉴1995-2016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