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中“天人合一”的艺术美
2018-07-30张亚玲冯雪君田鑫
张亚玲 冯雪君 田鑫
摘 要: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有第二政治中心之称,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自然山水式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引自然山水入园,追求“天人合一、物我相容”的理念,展现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四大特征: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揉融、诗画的情趣、意境的蕴含。这是中国古典园林区别于世界其他园林的特征之所在,更是当下现代园林艺术、环境设计、景观营造等相关领域中我们应更去探究和发展的中国古典园林中“天人合一”的精髓。
关键词:承德避暑山庄;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诗画情趣;意境含蕴;天人合一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有第二政治中心之称,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自然山水式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引自然山水入园,追求“天人合一、物我相容”的理念,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经历清朝三代皇帝至建成历时八十九年。
历来皇家园林选址,首选就是可纳自然山水入园的良址。在康熙所写的一诗中有详细的叙述:“万几少暇出丹阙,乐山乐水好难歇;避暑漠北土脉肥。“避暑山庄地处于燕山山脉连绵起伏的古北口外,附近奇峰怪岭,意境悠远,武烈河自东蜿蜒流过,热河水源丰沛且有温泉,康熙曾评价“水性杂苦甜,水芳即体厚。名泉亦多揽,未若此为首。”避暑山庄夏季平均气温约22-24度,空气清新凉爽,冬季北部高峻挺拔的狮子岭挡住了西北方向的冷风,形成了山庄自己的小气候,山庄内部土层比周围山岭的厚很多且土质好,又为园内植物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
一、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理念之美
在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思想中,秉承自然有自己的灵魂之美,追求“天人合一、物我相容”的境界。
避暑山庄整体设计是尊从自然依山就势,既是对自然的尊重与认可,更是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避暑山庄的结构布局依据山庄园林功能的需要来分析,并且融入周围环境巧妙自然地将组群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建筑山水灵活分区后自然地分布于整个山庄。乾隆在园林艺术有很深造诣,相传他衷爱江南风景园林,曾多次到江南游览江南风景名园,因此南方典型园林,乃至各地名园胜景都集于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四周群山环抱,武烈河自东蜿蜒流过,园内有林木茂盛的山丘,千姿百态的松林覆盖着山岭,幽静深邃的峡谷,平坦如茵的平原,迂回曲折的湖泽和溪流,集山、水、林、泉于一体,恰似中国地貌之缩影。据记载康熙曾亲自顺着蜿蜒的河道对避暑山庄的基址进行实地探查,决定不拆迁附近的田庄,也不砍树木,保持这片原始的天然风致。整个山庄巧用地形依山就势,理水、筑堤、造洲,保留了原有溪涧幽谷和峰回路转的自然景观,分别以不同的风貌带给人以大自然的享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揉融之美
可以将山庄建筑特色大致分为三点:首先,避暑山庄将南方的温婉恬静与北方气势磅礴完美结合在一起。正如山庄中仿苏州狮子林而修建的“文园”,园内假山奇峻,亭台水榭,布局紧凑,在不大的面积内集中了山水和建筑之美,是园林艺术史上“园中国”的代表;或如仿杭州西湖苏堤和白堤而建造的“芝径云堤”,相传清帝酷爱江南风光,但又不能长时间逗留,故而在避暑山庄中修建了众多江南风格的景致,时常游览其中。
其次又如山庄“春好轩”,春好轩5间正殿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乾隆为其亲笔御题“花际霞峰”,此外东西方向上各3间配殿,殿后有一亭名曰“巢翠”。春好轩庭院内古松参天,郁郁葱葱,清爽舒适,海棠飘香,沁人心脾,庭院周围古树成荫,朱梁碧瓦,建筑与景致相映成趣。
再次建筑色调与山庄整体景观的自然融合。山庄建筑青灰色调的屋顶及墙壁,朱红色的廊柱,随着时间季节的变化又与山庄中的花草树木相互渲染,增强了山庄季节的色彩。
三、诗画的情趣之美
整个山庄犹如一幅融入时间和空间的画。而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建筑题刻和匾额则为我们展开了这幅画卷中中国传统文学典籍之美。山庄清舒山馆东镜湖小岛上建有“戒得堂”,取自康熙一方闲章“戒之在得”即《论语季氏》:“子日:君子有三戒,少之时,气血未定,戒之在色。”避暑山庄正宫主殿,修建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乾隆十一年用楠木改建,故亦称楠木殿,殿内康熙亲题“澹泊敬诚”匾额,取自诸葛亮《诫子书》“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山庄之中文学典籍之美应提到文津阁,“析木之次丽乎天,龙门知名标乎”。乾隆在《文津阁记》中写道:“欲从支脉寻流,以溯其源,必先在乎知其津。”意思是说要获得知识,要追源溯流去探究。在苏东坡的《赤壁赋》中写到“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如果你想体会这一诗画之美那就到山庄的“月色江声”,晴朗的夜晚,皎洁的月光,清静的湖水,你会感到夜色中山庄的静谧。
四、意境的含蕴之美
与其说避暑山区是风景园林创作,更不如说是顺应自然追求自然情趣的艺术思想。如避暑山庄通过“分景”手法,增加动观空间景色层次,使身在园中的人体会到移步换景之感;还通过“隔景”手法运用建筑的门洞、长廊、窗等使空间之间相互渗透,隔而不断,有隔亦有通。避暑山庄还展现了含蓄的障景手法,用建筑或实物阻挡视线后使人感到“山穷水尽“而望而止步,但深入之后又会收获“柳暗花明“之感。此外山庄中处处渗透着框景、借景等如画的意境,又如山庄中展现了诗画之美的“月色江声”,置身其中你会真切体会到是如何以建筑、园墙的窗、门洞等为画框书写一幅幅图画。又如避暑山庄西北山峰最高处的“四面云山”,身处四面云之中数百里外山峦云影尽收眼底。伏暑时亭中四面长风萧爽如秋。四面云山巧妙把山庄之外的山峦云海“借”到园内,是园林造景中借景技法的典范,为山庄造就了无限风景。避暑山庄另一处借景是三十六景中的南山积雪亭,无论春夏秋冬都可以在此看见承德僧帽山上的白雪。与此相对的是北山之巅的北枕双峰,也是山庄主要借景之一,可以欣赏山庄以北百里之迢的黑山、金山,乾隆曾为此题诗“欲排云雾叩仙关,咫尺罗天即此山。却喜晴明聊纵自,滦河如带一湾湾”。
五、细节之美
避暑山庄中园路贯穿全园,联系着各个景点和园区,穿过草原,环绕水边洲岛之上,此外各种平桥、拱桥、曲桥、榭桥、堤桥丰富了园路的同时各自又成为一个景点。园路的细节上通過铺装形式及色彩、材质的变化运用,暗示了空间的性质和景点的转换,与周围的湖光山色融为一体。山庄的林下、亭旁、水边、桥岸都点缀着各色景石,文津阁中对假山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园中蹬道时而如峰峦重叠之间,时而犹如入洞壑之内。又如沧浪屿中用太湖石堆叠而成的假山,瘦、透、漏、丑、皱于一体,挂瀑于其中喷涌而出,山石上老藤盘绕,充满传统古典园林意味。避暑山庄山水布局、植物种植、亭廊构建等都以营建舒适宜人的环境为初衷,以光影、气流、温度来创建山庄的气候,尤其是山庄中树木花卉等植物有机配置,山庄中几乎每一景都离不开丰富多样的植物,其带来的节奏和韵律是形式美的法则,也是园林艺术中构图美的标准之一。
避暑山庄中浓郁的江南情调、无垠的塞外风光,集南北风景于一处,可谓移天缩地在君怀。在其造园艺术上巧于因借,突出自然美,为了居住游憩生名而随形融景布置的殿斋亭榭,是前所末有的以天然山水见胜的宫苑。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典范”的盛誉,所展现出的艺术魅力是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建筑美与自然美的揉融,是诗画的情趣更是意境的含蕴。这是中国古典园林区别于世界其他园林的特征,更是当下园林艺术、环境设计、景观营造等领域我们应更去探究和发展的中国古典园林中“天人合一”的精髓。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肖亮琼.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传统哲学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