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法自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

2018-07-30唐静云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道法自然天性

唐静云

摘 要:文章首先将对“道法自然”这一理论体系进行一个相对全面的概述,其间包括对其出处、发展及影响的分析。而后,将从“道”“法”“自然”三个方面切入,对“道法自然”如何运用于中国传统园林中进行一番论述,其中,以“法”为整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最后,对上述论述进行了一个总结,以指出这种传统造园理念对现代环境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道法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天性;曲径通幽;形散神聚;空

“道法自然”这一哲学理念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不仅仅是老子思想的精华所在,更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无数的文人骚客将它尊为修身正道、为人处世的准则。这句话也正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讨论的“道法自然”这一核心理论体系的出处。在“道法自然”这一哲学理念中,最值得我们探究的是“法”,其为效法、遵循之意;其次,需要注意的是“自然”,为自然而然之意;而“道”则可理解为自然规律。作为道家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道法自然”表达的是道家在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上极其注重对于自然规律本身的追求。从宏观角度上来看,这些规律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分析和创作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从微观角度上来看,这些规律定义、规范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每一个元素的风格、状态、位置等。“道法自然”这一哲学观念,不仅仅揭示了万物间的内在关联,也对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一、“道”与“自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

老子认为,道,虽承载着万物生长,却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它既不会将万物占为己有,也不会夸耀自己的能力。道其实就是顺应自然。任何事物都有趋向自然的本性,只有顺应了这种本性,才可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与个性一般,万物也都是拥有自身的本质和天性的。如果说儒家思想为中国古典园林提供的是理性基础,营造的是一种“世俗的气氛”,那么,道家思想则更侧重表达园林的感性特征。老子认为,只有表达出园林的天性,才能传达出园林的本质,而关于天性的表达也就关系到了对自然本质的理解和表达。

关于天性的表达,不仅需要建立在对真理的认识基础之上,还需要培养对自然的领悟能力。天性的表达涉及到了对事物本质的理解,需要认识和学习生命,而这种认识也不仅仅是停留于感官之上的,还需要人们从客观上理性地去剖析生命的存在。所以,为了获得天性,我们需要具备更高的文化素养。只有知天性后,方可寻天性。此外,任何有关于艺术天性的表达,都需要包含 “自然”这一概念。真正的艺术作品是需要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规律的,任何出于个人炫耀或个人利益而产生的艺术作品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由此看来,“道法自然”是对天性最完美的诠释,同时这也揭示了道家思想对事物本质的追求。

天性的表达要求艺术家们去寻求一种可以表达自己真切感受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来表达他们在观察思考中所掌握的东西。也只有这般的思想方法才可以表达天性,因为天性是“自然”的,而非矫揉造作的成果。童寯在《江南园林志》中,曾是如此描述中国古典园林的:“虽狐鼠穿屋,藓苔蔽路,而山池天然,丹青淡剥,反觉逸趣横生。”这一返璞归真的概念为艺术家们追求中国古典园林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提供了一个具体而有效的方式,使艺术家们摆脱了世俗世界中的“道”,绘出了一幅幅如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意境,悠然自得。

当我们畅行于中国古典园林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随处可见的粉墙乌瓦的建筑,苔痕遍布的台阶、汀步,仿佛随意散落在园林各处的植被,以及肆意流淌在园林中的河流。在这里,没有绿篱, 没有经过精心修剪的草坪、花坛,也没有规则式的行道树……所有的景观元素都是经过精心地提炼与归纳,严格地依据大自然原始分布格局形态构成的。然而,这些看似随意分布在园林四处的景观要素,事实上却是设计师们有意而为之的。园林中的每个构成元素都处在自己合适的位置之上,修短合度,濃纤得宜,仿佛为天公造化一般。大“道”应以“自然”为基础,意在传达出自然和谐的氛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我们不需要过度修饰风景,只需要让人们在此找回真正的自己,只需要做到“道法自然”即可。

二、“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所遵循的是“道法自然”的原则,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之美。其中,“法”可解释为“遵从、效法”。那么,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大“道”又是如何“遵从、效法”自然的呢?

山、水、植物和建筑是构成风景式园林的基本构景要素。中国古典园林对于风景式园林的塑造绝非简单地去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这些造景要素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练概括的、典型化的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极其擅于利用人工艺术去模仿自然风景,中国古典园林可谓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及诗文等多种艺术的复合体,“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一)“平淡天真”

“平淡天真”是中国古典美学理念中的一个理念,这里的“平淡”指的并不是作品本身看上去让人感觉乏味,而是指事物纯朴简洁的本质。“平淡天真”这一理念的运用,最终传达出的品质不仅不会是单调乏味的“空”,而是与“空”相对的品质——丰富性,这个丰富性是事物的“天性”所促成的,而非矫揉造作的结果。譬如:在北京的颐和园中,古代的造园师利用一个大型人工湖将整个颐和园的“气色”给衬托出来了,那条看似空旷的湖面却是将整个园林的美景全都囊括其中了,它是整个园林的“气”之所在。还有,在江南私家园林中,古代的园林设计师们擅于塑造白墙,在周边环境的掩映下的那一面面看似白皙空旷的白墙传达出的却是丰富性。这些都是园林中“天性”最真实的表现。

(二)借景、框景等

此外,在空间组织设计方面,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师们并不会将自己的设计思维局限于一个单向内敛的空间组织之中,而是将目光放在园林内外空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方面。关于这一点,苏州的沧浪亭可谓是一个经典之作:一条曲折伸展的长廊,一条蜿蜒的河道,以及那些河畔散布的树木亭台,它们都以各自独特的形态组织着空间,将城市空间与园林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像是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此外,古代的能工巧匠们还擅于利用框景、借景等手法自然将空间关系组织得更加井然有序。他们利用框景将园内各部分的主体景观联系起来,使各部分主体景观互相呼应;利用借景来获得主体景观与其周围景观之间形成了的和谐的构图,并且还可以设计一些象征性的地标性景物,使其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起来。无论是江南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这一点运用得都是十分广泛的。北京的颐和园和承德的避暑山庄都是将远山作为自己的背景来衬托园内景色,而园林中的河流与湖面也是息息相通的,各种自然地形错综复杂地穿插其间,将自然风景与人工风景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三)“曲径通幽”

中国传统园林所讲求的这种“自然之道”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园林所无法比拟的。为了效法这种“自然之道”,园林设计师们不仅采用了空间延伸的态度来看待园林空间及其周围的环境,而且还采用了曲径通幽的设计手法来确定不同要素在园林中的位置。曲径通幽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一种极具特色的造园手法,它与欧洲园林的几何形布局截然不同。在字典里,“曲径通幽”指的是通过弯曲的路径去到一个隐秘、美丽的地方。在艺术上,“曲径通幽”可以看作是一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在给游人展示景物的时候,并不是一开始就开诚布公地告知大家,让人一览无余,而是给予一定的暗示,给人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这种设计手法给人造成的感觉就如同走在林间小道一般,恬适、自然。传统园林中,主要景点与次要景点看似都错乱地分布于院内四处,没有任何章法,形态、材质也各不相同。设计师往往通过看与被看的景观设计手法联系景观节点,这些看似随意布置的景点,其实,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

道家的这种“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可以完全地体现于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之中。对于道家哲学而言,道法自然是其永恒的核心,它建立了道与自然的联系,暗示了整个宇宙的运行法则,并强调了一种对自然界的无比崇高的敬意。而对于中国古典园林而言,正是以“道法自然”作为设计的指导原则,把设计的目标定位在将个人的情感以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才能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之上享受到自然之美,与此同时,这也揭示了“道”对自然界给予的应有的尊重。

三、结语

作为一种独特的形式艺术语言,中国传统园林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了古人的自然观、风水观、审美观,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惬意的环境氛围。如今,在这个“城市化”现象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一下中国传统的造园思想。中国有中国的国情、风俗习惯、文化特色和审美观,我们需要以中国传统造园思想为本,结合西方先进设计理念,这样才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走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任辉.初探道家思想在设计伦理中的体现[J].艺术品鉴,2016,(01).

[2]鲍鲳.华人德:道法自然 守望传统[N].光明日报,2015-11-12.

[3]陈晓瑜,曲双为.基于美学角度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J].美术技术,2015,(10).

[4]钱威丞.“师法自然”与“道法自然”:耶麦与陶渊明的自然观比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S3).

[5]佚名.苏州古典园林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J].文明,2015,(Z1).

[6]沈志野.论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空间创造手法[J].高校科技,2015,(32).

[7]杨猛.“道法自然”——中国古典园林蕴含的道家哲学思想[J].文化与艺术,2011,(09).

[8]吴家骅,朱淳.环境艺术设计[M].上海:上海書画出版社,2003.

[9]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园林道法自然天性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中国古典园林漏窗的艺术应用
场地设计与中国传统建筑理论
鼓励孩子爱玩天性的家具设计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