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及经济效益探讨
2018-07-30滕春节
滕春节
摘 要 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是广西茶油业重要发展地之一,全县油茶总面积居广西第八、百色市第二。由于种植的茶油以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为主,管理技术未能跟上等问题,凌云县茶油多为低产林,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全县的经济效益。基于此,对凌云县茶油现状及其低产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造技术措施,达到有效提高低产油茶林产量和效益的目的,同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和探讨,让凌云县的茶油实现高产且优质的目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2.043
油茶自古野生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适应在中低海拔地区生长,属于山茶科的一种山茶植物,也是一种重要的产油树种。油茶具有用途广、产量高、油质好的特点,在我国,茶油栽培始于2 300多年前,也是人们基本的食用性茶油树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西百色凌云县对营养价值高的茶油尤为喜爱,也大量种植了油茶,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降低了对茶油的生产,茶油的产量也大幅度下降。凌云县位于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属桂西地带,海拔在210~2 062 m,进而降低其对茶油的生产效益。基于此,探讨对凌云县的茶油树种低产林改造的技术措施进行分析,并且对其总结经济上的效益,进而加快对凌云县油茶产业的发展。
1 凌云县油茶林低产现状
凌云县是广西茶油业重要发展地之一,先后获得了“中国名茶之乡”和“全国重点产茶县”荣誉称号,县域面积2 053 km2,全县林地面积17.21万hm2,有林地面积9.85万hm2。其中油茶林面积1.71万hm2,80%为老油茶林,约占林业用地的10%,全县油茶总面积居广西第八、百色市第二[1-3]。油茶面积分布在全县8个乡镇91个村。油茶种植方面以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为主,多为任其自然生长的状态,很少对其进行有效的人工管理或改造技术措施。由于管理技术未能跟上等问题,导致了该县油茶产量的普遍低下,影响了其经济效益,也大大制约了茶油产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油茶产业发展较快,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油茶产业发展予以充分重视,出台多项优惠、扶持政策,随着我国食用油市场供需矛盾的加剧,凌云县群众对油茶产业发展的认识也有所提高,在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下,紧紧抓住国家号召发展油茶产业的重大机遇期,以国家启动实施油茶产业发展项目为契机,积极向上级争取油茶各种建设项目,认真落实项目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对油茶低产林的一些块地进行技术改造,其产量有所增加,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从而加快促进了凌云县油茶产业的发展。相比之下,加强对凌云县茶油低产的现状进行改造是很有必要的。
2 油茶低产原因分析
2.1 对产业发展认识还不足,缺乏统筹发展
目前,全县发展油茶产业存在“上面热、下面冷”的突出问题。由于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大部分群众将种植油茶主要定位于满足自家生活需要,生产上仍沿袭粗放的种植技术和原始落后的管理,对油茶林放任不管,不到茶籽成熟不进山。加上家庭分散经营,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油价偏低等因素,使得广大农民群众没有切实树立起种植油茶发家致富的观念,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低,所以很少投入人力、资金对油茶林进行管理和开发,认为抓油茶林不如外出打工,从而导致劳动力缺乏,严重影响了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4]。
2.2 品种混杂低劣,经济效益还较低
长期以来,凌云县油茶农户一贯奉承传统的老品种,无创新,缺少良种良法,更新品种观念不强。主要表现在:1)品种退化,树势衰老,树龄老化,大小年突出,平均667 m2产茶油仅在3~5 kg;2)油茶品种皮厚、仁小、产量低,出油率低。
2.3 管理粗放,投入不足,產量下降
凌云县油茶林基本上是采用实生繁殖方式,品种混杂严重退化,树势衰败严重,枝条混杂重叠、枯干,病虫害严重。加上茶农对油茶种植生产方式原始粗放,技术含量低,对高冠嫁接、修剪等丰产技术知之甚少,由于油茶低改复垦需要高投入,群众觉得风险大,对垦复油茶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油茶林“老、稀、残、杂”现象比较严重,停留在“人种天养”的经营习惯,对老油茶林疏于管理,导致油茶林的整体效益不高。
3 油茶低产林的综合改造技术措施
3.1 加大宣传力度,切实转变群众观念
要利用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油茶新造林及低产改造的意义和效益,提高群众对油茶重要性的认识,改变群众落后观念。同时,组织油茶大户、乡村干部、有意向发展油茶的群众到油茶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学习参观,借鉴经验,坚定他们种植油茶的信心和决心,充分调动全县群众发展油茶生产的积极性。
3.2 发展专业合作社,进行抱团发展
采取土地流转、入股等方式整合山地资源,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对零星种植、小规模种植的油茶林,化零为整,变小为大,进行连片开发,形成油茶基地,走规模化发展之路[5]。动员和组织种植大户参加合作社,进行抱团发展,提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降低产业发展成本,提升产业效益。同时要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从而增加油茶的销售量,提高经济效益。
3.3 强化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
由县林业部门举办油茶丰产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授课和现场技术指导,让凌云县更多人员熟练掌握油茶种植、修剪、嫁接换冠、松土、施肥等油茶管理技术,从而更好地开展油茶生产和管理工作,提高林农的经济收入,从而推进凌云县油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3.4 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选择年667 m2产油3~5 kg的低产林分,采取清理林地、密林疏伐、整形修剪、深挖垦覆、蓄水保土、合理施肥、稀林补植、油茶高位嫁接换冠技术和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加以改造,通过改造提高油茶产果量,逐渐恢复其丰产稳产水平,使油茶高产稳产,大幅提高茶油产值。
3.5 广泛推广油茶良种
引进软枝油茶2号和3号品种,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抗病虫害能力和速生、早实、高产等优良特性,培育芽砧嫁接苗,种植5~8年后,产油量和产值均高出2~3倍,经济效益喜人。
3.6 加大油茶产业资金扶持力度
设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上级每667 m2补助新造林350元、低产林改造150元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扶持油茶产业发展,重点支持油茶林基地造林、良种苗木保障、低产林垦复、油茶良种繁育及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通过加大对油茶产业项目的资金投入,全力推进油茶产业发展。
4 经济效益分析
凌云县是百色市油茶种植大县,共有油茶林面积1.62万hm2,其中,产前期600 hm2、初产期400 hm2、盛产期1.37万hm2、衰产期867 hm2,老油茶林约占80%,年均667 m2产油量仅5~6 kg[6]。近年来,在县党委、政府、林业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结合发展油茶产业政策,凌云县的油茶由低产、低效、少面积种植逐步走向高产、综合利用、多面积种植方向发展,开展老油茶林改造,建设油茶低改示范点,将油茶产业作为提质增效、助农增收、优化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抓。截至2016年,凌云县大力推进油茶低产林改造,全县共改造2 333 hm2,种植新品种油茶867 hm2,部分优质油茶高产示范林667 m2油茶产量由以前的6.25 kg提高到现在的32.5 kg。2017年,全县产油茶生果46 000 t,干籽11 000 t,年产毛油2 990 t,产值2.3亿元(其中毛油产值1.8亿元、茶麸及油茶精炼油等附加值0.5亿元),同比增长4 800万元。由此可知,在低产林改造技术的投入下和人力有效的管理下,油茶的生产大大提高,有效改变油茶低产的现状,进而推动凌云县油茶产业经济效益的发展。
5 结语
要想提高凌云县油茶产量和经济效益,必须提高人们对当地油茶产业发展战略的认知度,对导致当地油茶产量低的主观因素和品种参差不齐等客观因素要進行改善,多了解改造油茶林的一系列政策和技术措施,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要求,对不同程度的油茶低产林进行有效改造,通过技术改造,从而油茶林的产量和品质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凌云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凌云县油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Z].2017.
[2] 梅家东,林麒麟,吴胜虎.信阳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35(24):102.
[3] 杨富贵.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及经济效益探讨[J].绿色科技,2016(9):113-115.
[4] 尹承勇,邹中华,王之颖,等.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效果分析[J].绿色科技,2017(23):125-126.
[5] 刘喻娟,张应中,丁晓纲,等.广东省油茶低产林原因分析及改造技术措施浅探[J].广东林业科技,2011,27(6):68-73.
[6] 杜美,成凯,夏光旭,等.赫章县油茶低产林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7,23(5):83-85.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