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城市公园植物造景初探

2018-07-30田甜孙静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植物造景城市公园

田甜 孙静

摘 要 人在创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影响着人。从植物造景的概念入手,以人在不同植物景观下的心理需求为基础,并对当前城市公园中植物景观营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初步探讨植物造景的营造策略。使人们在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中获得视觉体验的同时,能更好地满足其在心理上的多种需求。

关键词 环境心理;城市公园;植物造景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2.038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市民游憩、观赏、休闲健身等日常功能需求,并配备有一定服务设施的开放型公共绿地。公园中的植物景观不仅能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丰富城市景观空间层次,而且具有净化空气、防尘降噪、调节局部小气候等多种生态效益。

1 城市公园中的植物造景

1.1 植物造景的概念

传统的植物造景是指运用艺术构图的原理,使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等多种植物充分发挥其线条、姿态、色彩、质地、肌理等自然美的属性,配植出可供人们观赏的美景[1]。在现代社会,随着景观内涵的进一步丰富与拓展,植物造景从原有视觉层面的愉悦体验深化至以人为本的多层次、多学科指导的景观综合性表达。

1.2 植物造景的类型

不同人对于植物景观的欣赏具有不同的爱好和观点。修剪整齐的规则式植物景观多见于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古典园林中,体现西方人定胜天的哲学观。规则式植物景观与规则式建筑的外观、体量较为协调一致,具有一定人工美的艺术价值;自然式植物景观多为模拟自然界、农村田园风光等,体现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营造宁静、深邃、活泼的氛围。

1.3 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植物造景的核心在于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依据植物的生态习性,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发展规律,结合绘画与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地配置,使植物个体及群落的形式美得到充分发挥,营造舒适宜人的植物景观[2]。

1.3.1 统一的原则

通过多种植物在外形、色彩、质感、比例上存在的差异和变化来显示景观的多样性,同时注意保持整体上的相似性和统一感,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统一的群落美,切忌变化过多引起观赏者心烦意乱或毫无变化致使单调呆板。

1.3.2 调和的原则

植物景观营造时,注意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其他造景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通过近似性与一致性产生舒适的协调感、变化性与差异性形成强烈的对比感,突出主题。

1.3.3 均衡的原则

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照均衡的原则进行配植,形成相对稳定的景观布局。在植物配置時,规则式均衡常见于规则式建筑及庄严的陵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自然式均衡常见于花园、植物园、公园等较为自然的环境中。

1.3.4 韵律和节奏的原则

植物配置时,讲究规律性变化与韵律感,避免单调。例如,一种植物等距排列称为简单韵律;乔灌相间排列或带状花坛中不同花色分段交替重复,产生交替韵律;园林景观中连续重复的部分,作规则性逐级增减变化形成渐变韵律。

2 不同植物造景下的环境心理特点

2.1 多样性的心理需求

快节奏的城市化生活,使人们渴望在闲暇时能够最大程度地接触自然,置身于幽静的环境中感受自然美、消除疲劳和恢复精气神。城市公园作为联系人与自然的一个重要媒介,在植物造景的过程中就不得不考虑人的心理需求。单一的植物造景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追求,人们更需要的是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多样化植物景观,因此城市公园中的植物造景应具备多样性特征[3]。

2.2 安全性的心理需求

植物景观的安全性分为心理层面和物理层面。心理层面指由植物所围合的场地空间应具有一定的通透性,使人对所处环境拥有一定的领域感和安全性,避免植物景观在视觉和心理上带来的压迫感。物理层面指构成景观的植物本身应选取无毒无刺的品种,避免人在游览途中意外受伤。

2.3 私密性的心理需求

私密性是人类基本的行为心理需求之一,人们需要通过私密空间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自我评判、自我实现等。因此,植物景观的私密性营造应注意空间的围合性,阻隔外界环境过多的干扰,使人能在相对私密的空间中得到情绪的释放和发泄。

2.4 舒适性的心理需求

人作为城市公园中的体验者,环境的舒适度也是评价设计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景观的舒适性包括合理的光照与阴影、四季的风向与风速、适宜的空间尺度与比例、种类繁多的植物、绚丽鲜艳的色彩等,其植物造景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3 城市公园中植物造景的营造策略

3.1 当前城市公园中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

3.1.1 功能与形式不统一

目前,许多城市公园中的植物造景存在片面追求形式,而忽略景观功能及生态效益的问题。例如,公园中常配置了大面积草坪作为绿化,这些草坪通过低矮的灌木进行围合后仅供观赏,不但阻隔了人与景观之间的互动联系,也不利于后期的管理养护。

3.1.2 科学性与艺术性不统一

城市公园中的植物造景往往在追求艺术效果时,忽视了植物的生态适应性以及环境中的温度、光照、土壤等综合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例如,盲目引进外来名贵植物,不仅破坏了乡土文化特色,而且由于对外来植物的栽培养护、育种水平有限,还会导致所引进植物的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3.1.3 植物造景趋同化

各大城市公园的植物造景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地域性,没有体现出其所在城市的地理环境差异与文化特色。植物造景应注重所在城市的风俗习惯、社会环境、历史文化,同时结合当今时代特征来体现各个城市独有文化氛围。

3.2 植物造景的营造策略

3.2.1 因地制宜,营造地域性

植物造景要以适地适树为前提,既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活空间,又要充分保护乡土植物的地域性,通过地域性景观来展现城市的历史文化性。地域性景观的营造不仅造价低廉,而且更利于其生态效益的发挥,实现以最少的投资来创造最大的景观效益。

3.2.2 结合生态,营造多样性

植物造景需依据具体的环境条件来选择生态习性相宜的植物品种,结合人的审美需求,将不同品种的乔木、灌木、地被等植物科学合理地配置在一起,使各物种间相互协调,形成丰富多彩、层次鲜明、结构相对稳定的群落景观,达到“师法自然”的造景境界。

3.2.3 适当搭配,营造艺术性

植物景观带给人的感官享受不应仅停留在视觉层面,还应在听觉、嗅觉、触觉等层面给予人更多美的体验。因此,在植物造景使应注意观果类、观花类、观叶类、闻香类等植物的季相搭配,营造更佳的艺术效果。

4 结语

设计的宗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因此在植物造景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人面对不同的景观时所产生的心理效应以及人的行为对环境景观塑造的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与空间组织更好地满足人在情感上的交流和心理上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19-26.

[2] 芦建国,郑国栋,徐新洲.论园林植物造景的“七性”[J].风景园林,2012(5):60-63.

[3] 余声.基于设计心理学角度的景观营造设计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218-219.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植物造景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
世界上的知名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公共空间设计
上海城市公园夜间延长开放服务需求与管理对策
男人的较量
浙江城市广场设计分析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
《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