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造乡运动

2018-07-30贺诚卢奕洁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民宿

贺诚 卢奕洁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传统村落与民宿之间的关系,以湖北民宿为切入点分析民宿设计趋势,并探讨各种设计类型和空间营造的可能性。

关键词:传统村落;民宿;设计类型

在快速城市化以前,这种“熟悉”自上而下,一代接着一代,如同基因一样印刻在民众的心里,除非是天灾人祸才能造成大范围人口流动。但在工业化之后,拥有资源优势的城市率先完成工业化转型,更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导致了城市拥堵、环境恶化、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同时农村青年劳动力的快速流失,使得城市与乡村之间走向两极分化的局面。

城市在经过长时间的被输入后,人口趋向饱和,生存压力增大,人群开始追寻基因里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熟悉”感,民宿的出现,正是在这种诉求下应运而生。传统村落与现代生活如何顺利接轨,民宿设计的重要性由此显现出来。在国内,由于地貌以及文化的差异,湖北古村落以武陵地区为代表,汉民族和土家族的交融汇通,迸发了令人惊叹的优秀建筑文化,在拥有如此广袤的自然文化资源条件下,湖北民宿的发展紧跟时代热潮,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民宿设计典范。

一、传统村落与民宿

(一)传统村落现状

传统村落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其中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又包括无形的非物质文化。就像一本鲜活的历史书,传统村落展现出珍贵的历史记忆,而传统村落的消失,将是对数千年的人文传承造成毁灭性打击。追其根本,文化记忆不该只有博物馆的陈列品,人作为社会相互关联的重要执行者,彼此交叉的生活圈衍生出形形色色的民生民态,因此“活态”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相关报道统计,指出目前发现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数量还不到5000个,自2003年至今,先后公布了6批27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4批4153个中国传统村落[1]。但是这个数据明显不容乐观,中国不仅历史悠久,且疆域广阔,应列入保护的传统村落远不止如此,加上资源分配不均、地域差异明显,这一特点严重影响了保护工作有效开展。

近几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传统村落列入保护队伍的数量正缓慢增长,随着2017年首部《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的发布,这个队伍将逐步壮大。湖北省的传统村落保护已提上日程,省政协提案《关于保护传统村落、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强调应充分发挥传统村落在提升农村魅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需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2]。在政策的支持下,湖北省乡村旅游开发出现了热潮,作为旅游附带的民宿产业也开始迅速成长起来。

(二)民宿起源

我国民宿最早起源于台湾,可追至1980年代垦丁、阿里山等景区,由于自然景观、历史人文等环境资源优越,民宿以副业的形式兴起。大陆民宿主要集中在南方,例如丽江、三亚、大理、桂林、厦门、杭州、舟山等主要分布区,北方则以北京、秦皇岛为主要的民宿分布区。这些地区大多是旅游景点,早期由于景区附近的酒店住宿供应不足,因而当地有空房资源的原住民提供民房来招揽游客,因此民宿主要集中在旅游景区周边,依托于旅游景点,并以景区为核心向周边辐射,且初期阶段民宿只是提供基本住宿,并没有配套导游和餐饮等服务。

二、民宿与设计

(一)传统与现代的兼容

传统村落的“活态”传承保护是需要现代社会的支持来完成的,这就需要两者之间的互相融会贯通,但传统与现代的兼容实际并非易事,民宿不仅要保持传统氛围,以此回应人们对乡村的“熟悉”感,还要提升生活环境作为一种缓冲,让居住者感受传统生活的美好而非困扰。整体环境的建立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情景空间,在当地居民和游客之间找到平衡,既不被原住民厌恶排斥,又能满足住客对于文化归属和舒适感的需求。

“地方认同”(place identity)最早是由Proshansky在1978年正式提出,指的是人对居住环境的自我认同,这一概念已成为环境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环境心理学关注人和环境的关系,特别关注环境及其各种因素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3]民宿的情景环境可以说是这种“人—地关系”的再现,如果在乡村引入高风险的工业,将会对人们的地方认同的四个方面:连续性,区分性,自我效能和自尊产生负面影响。[4]当住民从代代生活的地方搬迁出去的时候,人和地方之间的联系便有可能衰减,而失去地方感往往会伴随着失去自我感,并引发强烈的心理反应,原住民或是后代在通过民宿旅游这一渠道来恢复文化认同感时,规划设计者可能需要考虑对个性化的需求和控制。

依照这个观点,民宿的设计趋势应符合以下几个特性:整体化、功能多元化、人文特色化以及可持续化趋势。

(二)民宿设计趋势

1.整体化

所谓“民”宿,为了呼应民居的传统生活,需结合民宿所在村落的文化特色,对建筑环境进行整合优化设计,而不是仅仅对一栋或者是几栋民居建筑割裂式改造设计。脱离情景环境的设计,就脱离了“地方认同”性,这与目标人群来体验民宿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因此无论是功能服务还是空间布局,都应当根据当地情况形成一套完善的整体化方案。

2.功能多元化

早期民宿并未配备餐饮娱乐等服务,仅仅是酒店住宿供不应求的时候,提供的额外便利住宿,实际民宿不应只是提供住宿的场所,而是根据游客的需求,设置多样的功能空间。由于民宿一般是由原住民生活住房改造而成,很多空间规划并未考虑到个人或者团体的不同需求,例如公共空间、餐饮空间、客房空间、辅助空间等,因此民宿设计规划在面对顾客需求时,功能设计需要更加多元化。

3.人文特色化

人文特色化是民宿设计的重点,有别于整体化设计,整体化强调情景归属感,而人文特色化则强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设计目的。如同字面意思,传统村落建筑等是“蓝”,民宿设计的目标则是“青”,在符合当地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再兼容現代化的审美潮流。

4.可持续化

民宿设计在环境与建筑的统一中,同时也要考虑到功能意义的延续,从而重建社群和村民之间的关联性。在满足游客住宿等需要的同时,一定的公共空间也需要方便原住民举办民俗仪式,例如婚庆典礼等使用功能。

三、设计类型与空间营造

湖北区域内的民族具有多元性,古村落以武陵地区为代表,土家族民居干栏式吊脚楼建筑蕴含着特殊的文化意蕴,不仅如此,还有天然湖泊景观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根据不同地域的“地方认同”感,建筑分成传统居民改造和新型生态环境改造两种模式;根据当地特色情景下,空间营造分成居家体验型、度假宾馆型、休闲会所型。

(一)设计类型

1.传统民居改造

少数民族的特色村寨是非物质文化以及物质文化集一体的文化空间,现以湖北土家族鱼木寨为典例——鱼木寨始建于距今600年左右的明洪武年间,位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大兴乡,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地势十分险峻,被称为“天下第一土家古寨”,目前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土家古堡。

鱼木寨现存大部分古建筑属于明清时期建筑,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生活建筑、墓葬建筑、军事建筑。目前鱼木寨内的清代墓葬、古道、寨楼、寨卡以及古民居建筑等22处,古寨基本保持建成初期的格局风貌[5]。寨内建筑往往采用“石块干砌”工艺,由于古寨处于地势险峻的高山地带,因此在建筑材料上没有太多选择,一般就地取材,因此很少使用砖木结构。

为了整合古寨资源,鱼木寨已被列入利川市11个重点民宿旅游示范村之一。鱼木寨特殊地理环境以及自身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也给寨内带来数目可观的经济收入,目前寨内开设10余家民宿,每年接待游客数万人。例如将小规模别院改造成精品民宿,通过客人反馈进行改造升级,新增空气能热水系统、露台等现代配套设施,加上室内软装配置古寨文化创意产品,给顾客更好的融入式住宿体验。

2.新型生态环境改造

现以湖北罗田天堂湖景区改造为例,天堂湖位于黄冈市境内罗田县东北部,大别山南麓,地处国家14条重要旅游线路中3条线的结合处,且拥有年接待游客约8万余人的天堂湖国家湿地公园。

天堂湖景区有骆驼卸宝、天堂夕阳、嫦娥峡、滥泥畈等景区,其规划主要是增添一些具有天堂湖特色标志的景观小品以及合理规划一些民宿。天堂湖目前有两家精品民宿:一家为独栋家庭式民宿,其私密性较强,建筑保留一层木架结构,局部加建钢架结构,并利用混凝土和夯土的交错对比,形成三层立面丰富的复合结构;另一家以标准间、三人间为主的精品民宿群,可以容纳更多游客,建筑群之间的公共空间与周边环境景观的结合,增加了更多互动游乐场所。

(二)空间营造

1.居家体验型

湖北具有居家体验特色的当属“农家乐”型旅馆,农家乐顾名思义指的是以农民为主体经营单位,向城市开放的休闲娱乐类型。这种居家式空间强调的是“家庭”氛围的营造,对于异地慕名而来的游客,能使其更多地体验“原住民”的感受。

2.度假宾馆型

度假宾馆型是针对在目的上更多的是想度假旅游的人群设计规划。有些酒店宾馆是在景点之外甚至更远的地方,而大多数民宿是在景点内建立的,通常游客的行程比较紧张,住在民宿不仅可以浸入式享受当地的风景人文,还能缩减不必要的行程时间,并且在此基础上可以发展景点之间的旅游线路,给旅游的顾客提供更多的便利。

3.休闲会所型

相较于现代发展成熟的酒店,传统民宿在功能上除了餐饮住宿相似外,其他功能还不够完善。休闲会所型民宿是借鉴酒店在娱乐休闲服务上的完备度,并综合考虑到自身的能力和延伸空间所发展出来的一种方向,在功能上增加购物娱乐等设施,以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

四、结语

在如今快餐化生活方式下,愈来愈多的人群开始通过寻根问源的乡村之旅来满足精神需求。本文结合湖北民宿设计典例,展现民宿所具有的特色优势,通过良好的设计更能带来全新感受,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活态传承”之路。

参考文献:

[1]胡彬彬,李向军,王晓波著.皮書系列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2017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2]郑轩.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N].湖北日报,2017-9-16.

[3]庄春萍,张建新.地方认同:环境心理学视角下的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1,(09):1387-1396.

[4]李白羽,吴晓东,邵明.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探讨当今民宿设计趋势[J].设计,2016,(13):54-55.

[5]朱祥贵,周欢,孙儒,张慧.鱼木寨特色村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法律的创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85-90.

作者单位:

贺诚,湖北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

卢奕洁,湖北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民宿
孪生院子民宿
东胡林民宿
睡眠研究所民宿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你是民宿达人吗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