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社会到知识主义社会
2018-07-30查有梁
查有梁
86岁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李喜先的著作《论知识主义社会》在今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了。我读了三遍,仍然感到要写一篇书评非常困难。
这本书的最大亮点是:李喜先研究员试图解决建立“后文明”时代这一崇高而美好的愿望。为此,历经20多年的研究、积累、思考、学习,终于写出《论知识主义社会》一书。一位耄耋老人将“知识主义社会”的理论写成文字,从而创新了一种“知识体系”,实现了一位中国知识分子“立功、立德、立言”的心愿。
胡军教授在《序》中认为:李喜先研究员的《论知识主义社会》一书就是“《知识主义宣言》一类的大作”,包含了知识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应用。世界上,在学术领域提出的各种“主义”,形形色色。但是在中国,有勇气提出并系统论证一种“主义”的学者则非常少。董光璧研究员在《序》中写道:“李先生的‘知识主义可是我们自家的创造,虽然它的结论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但它能否作为我们当前改革的一个工具也是值得研讨的。”
李先生认为,知识文明是区别“前文明”和“后文明”的分界线,尽管人类创造有近6000年的“前文明”史,但都不能令人们满意,其中充满着野蛮的行为,如压迫、剥削、欺诈、追逐最大化的利润、血腥的杀戮、野性的战争,仅在20世纪就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等等。只要存在这类社会现象,就说明人类还没有达到理性化、人性化的阶段,因而笔者就只能称之为“前文明”。由此判断,只有人类觉醒,只有知识文明,才能开创“后文明”。
本书展现出创新理论,科学地提出知识既非物质、亦非精神,而是人类精神创造的产物。只有以知识为支配力量的知识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地优于、高于、胜过基于资本的资本主义社会。只要人类建立起美好的高级知识主义社会,就能在人间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仁爱;就能优化人的本性,从而形成理性化、人性化的人类;就能建立起世界新秩序和和谐社会,从而形成全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能构建起“知识文明”,从而开创“后文明”。
李先生认为,知识起源于创造文化的始端,它经历了古代、近代时期的发展,已进入现代时期,并形成了极其复杂的庞大的知识系统。它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产物,并从根本上引起人类社会的变迁。知识发展的水平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水平,并将引导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主义社会里,人类就能构建起“知识文明”,也就是开创“后文明”。在“后文明”时代,全人类还要集中知识和智慧去开拓天疆!
——以上这些观点都是富有启发性的,令人非常赞赏。
这本书的最大暗点是:李先生在书中有偏激情绪地批判中国的儒家文化。這些批判并非李先生的独创,有人云亦云之嫌。书中写道:儒家文化使“中国智慧被束缚”,认为“儒家思想潜移默化地窒碍中华的繁荣兴旺”“中文方块文字不能产生高等数学”,导致“中国传统社会转型之困难”云云。而我则认为恰恰是儒家文化为人类实现“后文明”,奠定了前瞻性的知识基础。1247年,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发表的《数书九章》,已经有“线性方程组之解法”“高次方程数值解法”等研究成果,这就是中文方块文字产生的高等数学。
我经过思考之后,采取着重评论“一大亮点”,同时,指出本书的“一个暗点”,供作者和读者再批评。我始终认为,坦率地交流思想观念,有利于明辨真理,有利于知识发展。
(作者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