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咖啡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18-07-30郭寿平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产咖啡栽培技术

郭寿平

摘 要 云南省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云南省的咖啡形成了浓而不苦、香而不烈以及含油多带果味等特有品质。在咖啡栽培的过程中,充分掌握其栽培的技术要点,有助于提高咖啡产量及质量,同时还可以节约生产成本,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

关键词 咖啡;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7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2.019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得以不断增强,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消费观念呈现出多元化,逐渐向国际化迈进。在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消费习惯的推进影响下,咖啡作为国际性饮品在我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基于此,结合咖啡高产栽培技术作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1 咖啡品种的选择

结合云南省的实际情况,小粒种咖啡在云南省种植面积较为广泛,目前在栽培中有70余变种,适宜栽培的有波帮、铁比卡、卡蒂姆(P3、P4、7963)和s288等,各地区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咖啡品种,以达到高产、高质量的生产目的。

2 适宜栽种的环境条件

咖啡栽种温度为19~21℃,雨量在1 000~1 600 mm为宜,光照要求有适度荫蔽条件,土壤土层厚度需超过100 cm。

3 咖啡的育苗技术

咖啡繁殖的方式是种子繁殖,通常情况下丰产性能较好的咖啡母树,其后代也较为丰产。采种时,需采集盛果期充分成熟、饱满的果实,选取、挑选后及时去掉果实的皮肉,果肉胶质也需要除去,用清水将其冲洗干净后进行摊晾,摊晾处要求通风、阴凉、忌阳光直接曝晒,1~2d的摊晾后即可实施播种。

3.1 选择合适的咖啡苗圃地

咖啡苗圃地应选择在靠近水源、土壤层深厚疏松且排灌良好的砂壤土地块,土壤pH值在6~6.5、交通较便利,咖啡苗圃地通常靠近咖啡园。选择好苗圃地后进行整地,将其深翻25 cm,将土块锄细,清除石块。苗圃地垄墒长10 m、宽1~1.2 m,同时在每667 m2墒上施细碎、腐熟的农家肥料3 000 kg。将土、肥拌匀制作营养袋,其规格通常为15 cm×20 cm,剪通袋角有助于排水。将土肥拌匀制作的营养土装入营养袋中,每排12袋,整齐、直立进行摆放。每667 m2种植6.5万株左右,需要设置遮阴支柱,桩距4 m、植高2 m,遮阴密度80%左右,苗圃地四周需要设置围栏防护[1]。

3.2 咖啡催芽床整理与播种

咖啡催芽床整理与播种在整个咖啡高产栽培过程中至关重要。将整理好的苗圃地按间距50 cm、墒宽1.2 m、高18 cm左右垄墒摊平,用多菌灵消毒土壤,消毒后加8 cm左右厚江沙即可形成催芽床。1 kg咖啡种子5 000粒左右,将种子用40~45 ℃温水浸泡1 d,取出种子均匀播于沙床之上,避免堆积,以0.5~0.6 kg·m-2,用平整的木板将浸泡过的种子压入到厚江沙中,在用1~2 cm江沙覆盖,表面覆盖稻草,水分浇透。在出土前需定期浇水,通常情况下播种80 d后咖啡种子出土,幼苗出土后需及时揭草,以防幼苗生长变形。

3.3 咖啡苗木的管理与移栽技术

病虫害对植物苗木的生长有直接影响,因此咖啡苗木移栽装袋前需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以确保植物健康生长。咖啡幼苗拔苗前需充分淋水渗透,这样有利于减少拔苗过程中对苗木根部造成的损伤,选好的幼苗需在盆、桶等容器中进行保鲜处理,约盛水10 cm。将营养袋用水淋透后将苗木插入营养袋,保持幼苗根正、苗直且立即给予幼苗浇定根水。咖啡苗圃期间,需进行施肥、除草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咖啡苗株高15 cm,四五对真叶时即可移栽,苗木移栽前需要2~3周炼苗,以确保苗木的质量[2]。

4 咖啡高产栽培技术

4.1 咖啡园的开垦技术

咖啡园的开垦通常应用基线定标法,确定好基点后需要用挖出明显的标志,拉线或插木棍等方式。当行距≤1.5m时即可断行,宽≥3 m时即可进行加行处理,避免给土地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开槽从上往下实施开挖,开槽规格通常为口宽60 cm、底宽60 cm、深50 cm。第一行的表土朝上翻,其余各行进行回槽处理,开槽要求上下槽口平滑,一般在挖槽后晒槽1个月再回槽[3]。

4.2 回槽的相关要求

第一次回土的厚度保持在20 cm左右,每667 m2施肥量为农家肥1 500 kg与含量16%磷肥100 kg,底肥铺拌均匀。施肥完成后进行第二次回土,将开挖的槽回填满,回槽完成后进行平梯,要求台面宽1.5 m,内倾2°~3°为宜。

4.3 咖啡苗木移栽技术

咖啡苗木移栽过程中需要完成选苗工作,所选的苗木应为真叶4~5对、高度≥15 cm、无分枝的健壮苗,咖啡苗木在移栽时要求打塘,打塘规格为深20 cm、宽30 cm。将塘土锄细,株距定为80 cm,每667 m2栽416株,将营养袋放置于塘内,覆土后轻轻压实。以咖啡苗木主杆为中心整理出一个直径20~30 cm的平底水坑以供均匀浇水使用。

4.4 咖啡园管理技术

4.4.1 幼年咖啡施肥

咖啡苗木第1年定植后,20 d第1次施肥,尿素20 g/株;

7—8月第2次施肥,氮、磷、钾混合肥30 g/株;8—9月第3次施肥,施氮、磷、鉀混合肥50 g/株。第2年的2—3月后第1次施肥,5—6月第2次施肥,8—9月第3次施肥,施氮、磷、钾混合肥100 g/株;第3年1—2月中耕锄草,每株施1 kg油枯,其施肥量、追肥时间等与第2年一样。

4.4.2 成年咖啡施肥

2—3月第1次,每株追施1 500 g油枯;5—6月第2次,施氮、磷、钾混合肥150 g/株;8—9月第3次,施混合肥150 g/株。

4.4.3 施肥的方法

将所施肥料于植株滴水线的外围四周,半月形施肥沟,宽度为20 cm,深度25 cm左右,长度35 cm左右,植株施肥后需立即盖上土层。

4.4.4中耕除草作业

每年三四次中耕除草作业,清除干净台面的杂草,同时还需要进行台面维护以及田埂保护。

4.4.5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最佳时间2—3月、5—6月、10—11月,平均每年修剪3次即可。在修剪整形的过程中,需根据植株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通常采用单杆整形结合自然式整形的方法,单杆整形时只保留咖啡植株的一条主干,在植株高1.6 m的时候选取一次去顶法,其余的直生枝也需要全部修剪、清除[3]。

4.5 咖啡苗木的虫害、病害防治

咖啡苗木虫害以天牛类、蚧类为主。天牛类虫害可应用人工捕捉的方法,利用剖秆的方法将受害植物的幼虫杀死。若发生较多时,可于2—4月、7—8月高峰期用氧化乐果500倍液涂干处理[2]。蚧类虫害需在雨季前2—4月,用氧化乐果8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等。咖啡苗木虫害的防治需要进行提前预防、及时处理。

咖啡病害以褐斑病、煤烟病、叶锈病等最为常见。在病害防治过程中,通常用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调配成5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农药尽量选用低毒、无残留的内吸性广谱杀菌剂,并且农药需要轮换使用,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而影响药用效果。

4.6 咖啡鲜果的采收处理

咖啡鲜果需要进行分批采收,采摘时需要采成熟红果,严禁采摘蓝果与青果。正常成熟的红果、紫果需与病果、干果等分开采收加工。咖啡鲜果需逐个采摘,不能将咖啡果穗采摘下来,所采果实不能带有果柄或果梗,苗木未结果部位的花芽、枝条等也不能受到损伤。鲜果去除干净杂质后将集中放置于树荫下,避免阳光直接曝晒而影响鲜果品质[2]。

参考文献:

[1] 莫丽珍.云南小粒咖啡新病虫害[J].云南热作科技,2002,25(3):14-15.

[2] 戴渊.小粒咖啡丰产经验[J].中国农垦,1960(2):29.

[3] 李建洲.干熱区小粒咖啡抗旱节水与抗寒防冻高产栽培技术[J].云南热作科技,2001,24(4):40-42.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高产咖啡栽培技术
下午三点的咖啡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咖啡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咖啡罐子
两块结婚的糖等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