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菜头叶栽培杏鲍菇试验初报

2018-07-30冉景盛徐兴武冉明才陈今朝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栽培

冉景盛 徐兴武 冉明才 陈今朝

摘 要 杏鲍菇的栽培原料一般为棉籽壳,其价格直接影响杏鲍菇的栽培效益。以青菜头叶部分替代棉籽壳栽培杏鲍菇试验,测定了栽培过程中不同培养配方对菌丝生长、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了杏鲍菇栽培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栽培杏鲍菇的最适配方是棉籽壳68%、青菜头叶20%、麦麸10%、石灰1%、石膏1%,产量比对照配方提高13.18%,生产成本降低23.88%。

关键词 榨菜叶;杏鲍菇;栽培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2.011

杏鲍菇(Pleurous erynjii)具有分解木质素、纤维素的能力,而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可以满足杏鲍菇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1]。重庆市涪陵区青菜头种植面积数十万亩,在收获青菜头时,大量的青菜头叶被丢弃在田中,造成浪费资源[2]。基于此,以青菜头叶添加其他原料栽培杏鲍菇,筛选出杏鲍菇的适宜栽培配方,为解决因棉籽壳、木屑等原料价格上涨致使杏鲍菇栽培效益降低的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杏鲍菇菌种,由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实验室提供。斜面培养基为去皮马铃薯200 g、麦麸5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蛋白胨5 g、水1 000 mL,pH自然。栽培原料为棉籽壳、青菜头叶、玉米粉、麦麸、石灰,石膏。

1.2 方法

将长势良好的杏鲍菇菌种转接于无菌培养基斜面,25 ℃恒温培养6~7 d,菌丝体长满斜面备用。原种、栽培种配方均为79%棉籽壳、15%麸皮、5%玉米粉、1%石膏。按此配方配料,调节含水量为60%,装袋、0.15 MPa、125 ℃灭菌90 min,接种杏鲍菇母种,(24±1)℃培养成熟,备用[3]。

参考彭玉松等[1]栽培杏鲍菇的方法设计栽培配方:配方A(对照)为88%棉籽壳;配方B为68%棉籽壳、20%青菜头叶;配方C为48%棉籽壳、40%青菜头叶;配方D为28%棉籽壳、60%青菜头叶;配方E为88%青菜头叶。再向上述配方中分别加入10%麸皮、1%石灰和1%石膏。

将青菜头叶晒干,按照上述配方称料,充分拌匀,控制含水量为65%。用12 cm×24 cm×0.05 cm的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干料约180 g),装料松紧适度,每种配方装5袋。于121 ℃灭菌90 min,冷却,接种。将接种后的栽培袋于培养箱中,25 ℃恒温培养,定期观察菌丝体生长状况,记录满袋时间,计算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菌丝满袋后,移入人工气候培养箱。控制温度15~20 ℃,空气相对湿度90%~95%。观察、采收、称重,计算生物转化率、栽培效益。

用DPS7.05数据处理系统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培养配方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配方A、B满袋时间最短为24 d,配方D满袋时间最长为60 d,配方E几乎未见生长,见表1。可见,配方A、B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颜色纯白、浓密;配方C、配方D次之,配方E生长最慢,菌丝色泽淡黄。配方A、B与配方C、D的菌丝生长速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2 不同培养配方对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

不同配方的产量、生物学效率见表2。可见,配方B的产量、生物学效率最高,分别为113.04 g/袋和62.80%;配方A、C其次;配方D最低,仅为68.57 g/袋和38.09%。配方B的产量、生物学效率与配方A、C、D的产量、生物学效率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2.3 栽培效益

各配方的产值、成本、利润和投入产出比见表3。由表3可知,配方B的产值、利润和投入产出比最大;配方A、C次之;配方D最低。配方A的成本最高,配方B、C次之,配方D最低。配方B与A、C、D的产值、利润之间的差异显著。

3元/kg,石灰1元/kg,石膏0.5元/kg,栽培袋0.07元/个;杏鲍菇12元/kg;“-”表示未采收子实体。

3 结论与讨论

以青菜头叶、棉籽壳、麦麸、石膏等为原料栽培杏鮑菇,菌丝生长良好,满袋时间短,生物学效率高。杏鲍菇的最佳栽培配方棉籽壳68%、青菜头叶20%、麦麸10%、石灰1%、石膏1%。产量比对照组高13.18%,投入产出比为1∶2.67,生产成本比对照组低23.88%。

在杏鲍菇栽培原料中适当添加榨菜叶,既可降低其生产原料成本,又可利用青菜头叶,让青菜头叶变废为宝,提高青菜头种植及杏鲍菇栽培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彭玉松,范育明,赵书光,等.秸秆资源开发杏鲍菇栽培基质技术研究与应用[J].上海蔬菜,2017(5):76-77.

[2] 唐将,李勇,邓富银,等.涪陵榨菜不同器官元素含量分布特征[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26(6):706-707.

[3] 冉景盛,陈今朝,王慧超,等.茎瘤芥叶栽培金针菇试验[J].北方园艺,2017(3):148-150.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栽培
无土栽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甬优1540再生栽培留桩高度试验总结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杂志社书刊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杂志社书刊
品种名称:京阑
母 校
草莓的立体栽培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
南方桑枝反季节栽培秀珍菇技术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