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媒体时代从网红建筑师青山周平谈中国当代建筑师职业身份转变的认识
2018-07-30李稼祎刘喆
李稼祎 刘喆
摘 要: 在大众参与的媒体时代,建筑师的社会文化身份发生诸多变化。青山周平,一个成为网红建筑师身份的,并与大众品牌绑定,成为建筑师身份IP化的典例。探讨在众媒时代下建筑师职业身份发生的转变,对建筑师职业前景提出新的思维方式,并说明新媒体时代环境中,建筑师要借助媒体互动性,用户业务数据化,提升职能身份识别性,主动回应在商品经济中弱势的地位,完成建筑市场中“身份”的重构。
关键词:众媒时代;网红建筑师;青山周平;社会文化身份;IP化
一、绪论
青山周平,一位80后日本建筑设计师,因参加《梦想改造家》二季、三季的录制,在C端和B端俘获万千中国人的心,成为唯一一位“网红建筑师”身份的存在。“网红建筑师”这个词将网红和建筑师结合,其作为一种营销方式适应于当前流行的媒体文化趋势,将建筑师本人IP化(名誉商品化),冠以一种品牌效应。在提升建筑师职业地位的同时,商业活动和媒体曝光不过是一种经济和时间的交换。如今的青山周平除继续主持事务所设计工作,同时在北工大教课,还参加主题演讲,尝试于其他跨界合作项目:松下、博世、戴森等电器品牌争相与其合作;互联网巨头百度邀请他设计展厅。还有各大品牌的活动邀约,比如在戴森空气净化风扇新品发布会上发表“室内空气流通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演讲;参加艺术北京 Thinkpad 25 周年活动;为 freeplus 在上海的活动现场搭建了装置“敏感之家”。青山周平的设计项目类型由从“居家”转向“商业”;受众对象从面向“个体”转向“群体”;社会活动也由单一建筑、城市改造到快闪设计、装置艺术、运营文案设计等维度。同时,这些也正改变他对建筑的理解:“以前工作和生活是分开的,我们的城市也是——工厂、住宅、商业区是分开的,但现在的界线却越来越模糊。建筑与室内、建筑与景观、建筑与物理,在学科上也是这样。”
当代中国建筑师由于主动性的丧失而被强势文化塑形和建构,结果必定是一种悲剧——弱势文化只能通过一种镜像身份,而非真正的主体身份完成自我建构。[1]从青山周平身上,似乎显示出一个道理——被人知道的越多,机会就越有可能降临。不仅建筑行业在发生变化,建筑师的职业身份变化也有多种可能性。
二、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师和网红建筑师
建筑学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被注以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因素。建筑师常常面对的甲方对象不是企业名流,就是达官贵人。文艺复兴时起,就有对“大师建筑师”“明星建筑师”的追捧。从柯布西耶、密斯到现代扎哈、库哈斯等人,都被写入建筑书籍,成为专业人们心目中的偶像和房地产商、政府追捧的对象。不同于其他类明星,即使没有漂亮的面孔,建筑師们也能周旋于上流社会引起瞩目。
“网红建筑师”是“网红”和“建筑师”词语的组合,指在某人以建筑师身份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在大众媒体作用下,作为非主流引导的建筑实体,社会审美价值走向逐渐被大众引导。库哈斯说,一个顶级建筑师的薪水还远远不及好莱坞的三流明星,但他们在业内的曝光度和追捧度相当之高。传统意义上,建筑师的客户是社会中1%的人,而目前,空间功能升级需求旺盛,尤其是普通家庭——他们并不是建筑师的传统服务对象。[2]与“明星建筑师”不同,“网红建筑师”通过大众媒体出名,并在媒体平台上得到关注而走红。不同于一般建筑师,青山周平以建筑师的身份出现在各类品牌的邀请现场,做的事却与建筑相关甚少。在当今消费市场中,建筑师不仅要学习数字化媒体技术,还应该利用媒体工作面域,将设计产品化,将项目链接化,将身份IP化,提升大众中的广泛曝光度,不失为一种职业身份转型方式。
三、网红建筑师时代原因
在消费社会被内爆的除了不同领域或学科之间的传统界线外,还有精英(高雅)文化与大众(或通俗)文化之间的旧有划分。进入现代社会,由于现代艺术独特的风格,区别了大众文化和高雅文化,致使精英与大众界线的消融。传统社会,建筑艺术承担着维护社会伦理、传承道德信仰的作用。马克斯·韦伯认为: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强制的社会等级被打破,宗教衰落,价值领域逐渐分化并且相互独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获得了独立的价值,并且作为宗教的替代物,承担起一种“世俗救赎功能”。建筑师拥有专业且高深的内涵思想,在群体圈内孤芳自赏,按照自己专业的标准“创作”只有自己或者同行才能理解的“作品”。传统建筑师忘记了建筑这一庞大而复杂的物质实体是社会协作的产物,建筑师只是这一负载社会生产中的一个环节。以往设计院及政府领导的引导设计偏向,主流大众引导设计标准的转变,而服务的评价权不再仅属于建筑师的专业群体内,更属于享受服务的客户群。众媒时代,媒体用户则占领着主要市场。
四、网红建筑师的特征
中国建筑师在时代发展下逐渐变为被动,这需要建筑师群体中能涌现一些精英代表。网红建筑师的存在,充分发挥更多的社会影响力,在建设方面争取更多话语权,重塑建筑师的文化职业身份。网红建筑师的特征为:
(一)个人识别度
建筑师在中国的职社会业地位并不像自我认为的那么高,在市场和权力挤压下,建筑师的设计行为相当被动。建筑师是一个服务的行业,建筑师销售的是服务。青山周平在改造节目中,为亲身体验居住者生活不便,24小时与住户同住,相对于同一节目中的另一位日本建筑师本间贵史,“谦逊的态度”“帅气的外表”“温柔的个性”获得众多粉丝关注,并冠以网红建筑师的称号。通过媒体,提高了公众对建筑行业的认知,特别是提高了建筑师的知名度,才能增加建筑师的影响力。
(二)执业能力
不同于“网红”,“网红建筑师”是具有职业限定性。国际上对建筑师的职业及其职业性的内涵有明确的规定。“职业实践和建筑学服务是国际通行的对建筑师职业内容的描述,许多国家通过行业学会对建筑师职业服务的流程和标准进行了规范和定义,明确了建筑师的专业职责和对社会的职业责任。”吴彦祖在《漂亮的房子》节目中设计蒙古包获得建筑界的奥斯卡奖,而其人却并被冠予网红建筑师的身份。"建筑理论家阿尔伯蒂认为:建筑师应该是一位天赋极佳之人,是一位实践能力极强之人,是一位受过很好教育之人,是一位久经历练之人,尤其是要有敏锐感觉与明智判断力之人,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的人,才能有资格声称是一位建筑师。可见,建筑师的工作绝不仅限于建筑设计,一名合格的职业建筑师不仅要会做建筑方案设计,还需要长时间的实践过程。所以,成为网红建筑师,需要有行业认可的职业能力。
(三)流量/点击量
众媒时代,就是一个大众参与的媒体时代,时代中的每个人都是媒体。与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不同,权威化和精英化的媒体话语体系被冷落,新一代用户群体摆脱被动地消费权威内容,重视参与和自我表达。与传统建筑师面对的受众体不同,网红建筑师其本质是自媒体支撑,面对的大众设计对象。青山周平在微博约30万粉丝关注度,也经常与粉丝互动回答问题。通过合理运用自媒体聚合特征的信息传播模式,依靠传播信息圈子化、传播用户群嵌套化,背后推手公司输出品牌效益。也正因他是大众选出的设计师,具有较高人气和点击量,因此受到各类消费品牌的青睐,创造出更多的职业经济价值。
五、思考
既有良好的职业能力,又懂得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青山周平作为“网红建筑师”,虽是一种个体行为,其实是在当下合适时机的普遍行为,不失为一种社会范例。在当代中国建筑界,建筑师们必须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完成手段的多样化,将身份明星化和IP化,先做流量吸粉从而逆向重塑建筑师职业个体身份。对于潜心做学术研究和认真做建筑设计的从业人员,可能不太公平,但只要具有行业认可的职业能力,便可从职业群体变成大众群体认同的网红,利用媒体宣传,虽有包装炒作之嫌,但可以让建筑设计以及建筑师走进群众,对大众于设计理念的普及具有一定意义,目的是增强建筑师的职业身份认同和职业影响力。
受网络环境影响,与网红建筑师的身份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变革了传统建筑师的安定创作环境,但同时也为建筑设计寻求新突破。未来具有市场价值的设计师应该是有品位、有情怀、会讲故事、能跨界以及有职业理念的人。全球化及信息化时代,青年建筑师更应该开阔视野,把“引领世界文化潮流”作为己任,提升自身在文化方面的认同度,夺回建筑师的话语权,找到建筑师职业身份认同及职业影响力:重新定义建筑师 “身份”,为个人身份打上鲜明的符号,创造独特自有文化符号价值;借助社交媒体、网络微博、微信公众号、直播社群、线上线下活动营销,加强社交媒体互动,借势持续发声;根据社交媒体、用户留言及评论、用户分享、访问数据等一切用户信息的渠道高频与用户互动,提高回访率和曝光度。对中国当代建筑师来说,把握众媒时代为建筑师及建筑设计带来的机遇,将一部分建筑创作重心侧重于消费审美及需求取向,找到媒体介入和运作的方式,重新寻求建筑师自身职业社会文化身份的突破,成功实现解决当下建筑界发展困境的问题,以实现研究对象范围的扩展和设计方法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謝天.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职业角色与自我认同危机——基于文化研究视野的批判性分析[D].同济大学,2008.
[2]张雅楠.青山周平:一个日本建筑师的中国“冒险”[N].经济观察报,2017,(12).
[3]华霞虹.消融与转变——消费文化中的建筑[D].同济大学,2007.
[4]姜涌,汪克,刘克峰.职业建筑师业务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5][意]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建筑论:阿尔伯蒂建筑十书[M].王贵祥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