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修缮问题研究
2018-07-30文/闵奕
文 /闵 奕
历史建筑是对当时经济、文化乃至社会发展过程的现实见证,具有多方面的实际价值,而历史建筑的修缮与保护,更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一类重要研究课题。一般而言,历史建筑当以风貌保护为主,如果对于标志性的优秀历史建筑,还应该注重遵循“修旧如旧”的核心原则,认真研究后形成科学合理的详尽修缮项目方案,再进行具体细致的修缮保护工作。由于多数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历史建筑往往具有唯一性和特殊性,因而在保持一般历史建筑共性的同时,还具有个性和特殊性,因此对于此类建筑的修缮工作就自然更为重要,对需要留和改的建筑,要重点下功夫。此外,应当建立一套比较完善可靠,具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的历史建筑修缮流程和规范,针对不同等级和用途的历史建筑进行分类实施,制定不同的修缮模式和维护方式。
目前城市历史建筑修缮工作还处于持续发展阶段,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同时又缺乏富有经验的经营管理者对这一类问题提出可供参考的有效解决方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历史建筑需要修缮,客观上也需要有更多的专业人员提供优质服务、技术支撑的先进管理。因此,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如何做好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工作就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作用。
本文作者目前供职于上海曹杨物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三百万元,是上海市物业管理协会会员单位,公司下辖管理曹杨一村至七村、曹杨九村及周边地区其它住宅共计126万平方米物业产业,28个全方位管理小区,辖区内有近3万户住户。在公司业务管理范围内,曹杨新村是上海最早兴建的工人新村,历史保护建筑数量较多,因此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本文作者也对历史建筑修缮工作有了深刻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因此,本文将结合作者多年的实际工作情况,曹杨新村为例,就如何做好历史建筑修缮工作提出自己的认识与看法,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同仁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一、历史建筑修缮工作的主要意义
历史建筑是跨越时空而留下来的一类经典建筑,它们不同于一般现代建筑,不可以随便决定如何修缮和设计,因此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必须以“保护为主”,遵循不改变历史原状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前提下以达到符合当前使用需求的再利用目的。优秀历史建筑更加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为了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指导历史建筑的修缮工作,针对各类优秀历史建筑需要根据它们各自的完损状况、社会价值以及其人文历史等分门别类地给予具体落实。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近代优秀历史建筑已经渐渐隐没,很多建筑年久失修或者功能被大幅改变而造成使用不当,面临着即将消失的风险隐患。如何采取措施保留这些富有历史意义、文化价值和社会积淀的历史建筑,是进行建筑修缮工作中需要面临和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目前,上海的历史建筑修缮工作发展进步得相对较快,近几年来针对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较好成绩。因此可以预计,随着历史建筑保护性修缮项目的不断增加,国内以及上海地区相关法律法规的也越来越完善,政府以及社会的重视程度也会不断加强,需要相关各方认真研究如何更加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地再利用历史建筑。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外相对成熟和先进的经验以及国内其他城市成功的项目案例,发挥相关各方各自优势,发挥挖掘历史建筑的隐藏价值,实现历史建筑的修缮和保护方面的既定目标。
二、曹杨新村基本情况
曹杨新村是解放后上海兴建的第一个工人新村,也是全国最早建造的工人新村,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曹杨新村住宅及附属设施陆续加建、改建、重建,建设活动直到现在仍在进行。每个阶段的建没活动都具有其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的建造设计水平、价值取向乃至社会理想。因此,曹杨新村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建筑的同时又具有其独特意义。
具体而言,曹杨新村内部的曹杨一村小区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系国有职工住宅。小区东临梅岭北路,北为枫桥路,由西至南沿靠兰溪路。小区总建筑面积近58400平方米,房屋57幢,门牌号178个,总居住户数为1787户,该房屋使用年代久远,并且厨卫合用。小区房屋4-49、54-98、100-134、140-180号为三层砖木结构合用住宅(建筑面积:48186㎡、户数1503户),一梯三户,三户合用一个厨房,一至二层卫生间独用,三层两间卫生间三户合用。51-52号为六层砖混结构独用住宅,一梯七户;135号为六层砖混结构独用住宅,三个门洞一梯二、三户;183号、185-189号为五层砖混合用住宅,一梯六户,三户合用厨卫。
三、做好历史建筑修缮工作的主要方法
针对曹杨一村内部的既有历史保护建筑,为做好相关历史建筑的修缮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方法:
第一,为了确保做好修缮工作,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管理与监控。就本质而言,历史建筑修缮工作需要相关人员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与专业化水平。因此在历史建筑修缮过程中,重点做好针对人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把好施工人员质量关,抓好人员资质审查与控制工作。具体操作中,要求项目管理人员、班组长和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能符合标准,从事特殊工种和关键工序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通过制定程序化的优化过程,把住用人关,让人的流动始终处于全面受控状态,从而靠人去实现高质量目标。
第二,通过开展岗前专业技术培训,帮助相关人员了解和掌握历史建筑各项信息等,同时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把前沿的管理方法和经验知识传授给项目人员,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并不断地更新知识,进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同时在修缮过程中, 也要根据实际情况, 加强信息管理, 进而更好地促进项目管理的高效实施, 确保相关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三,涉及具体的建筑外部修缮维护方面,针对不同历史建筑的特点,采取差异化方法与手段。比如,在绿化维护保养方面,根据各个历史建筑的设计意图,充分营造出各个历史建筑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不同整体效果。再比如,通过根据这些不同历史建筑差异性保护类别与要求,在维护修缮时,采用完全不同的技术措施——对于建筑原状保存较完好的,维护时尽量采用近现代历史原状的建筑材料、技术和工艺方法,以符合历史建筑的历史真实性审美原则,并且保持适当的可识别性,而对于历史建筑原状保存较少或是已完全丧失的历史建筑,采取可识别和可逆性的措施来满足合理利用的既定要求。
第四,做好安全预警防范工作,保证应急管理工作流程合理有序。近些年来,极端天气的出现越来越频繁,而历史建筑对于天气变化带来的各类自然影响较为敏感,因此在极端天气出现时,一旦处理不当,难免会导致意事故外的发生。为此,我们建立与完善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体系,通过实施领导责任制,强化领导对于突发事件的管理与监督工作,并且通过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专业机制,加强对于突发事件处理人员的培训与督导,强化突发事件处理意识与责任。此外,针对消防应急预案、电梯故障应急预案、暴风雨天气应急预案等制定不同前置性预案,明确应急预案类别,增强针对性防范水平,确保历史建筑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四、总结
对历史建筑的修缮本身就是希望能更妥善地利用和保护它们,希望通过本文的实际项目案例更加完善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思路。事实上,保护修缮是保障历史建筑再生的重要手段,希望相关各方能尽快出台更多有效的规范及优秀经验,为以后的历史建筑修缮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与实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