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草对油橄榄园土壤性质和油橄榄成花生理的影响

2018-07-30焦润安焦健李朝周

草业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野豌豆油橄榄生草

焦润安,焦健,李朝周

(1.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70;3.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油橄榄(Oleaeuropaea)为木樨科(Oleaceae)木樨榄属(Olea)常绿乔木,是著名的亚热带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1]。作为我国林业局规划的3种木本粮油树种之一,国家大力扶持油橄榄产业的发展,其中甘肃陇南白龙江低山河谷地带是我国两个油橄榄一级适生区之一,具有油橄榄生产所需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陇南地处秦岭山地,山大沟深,是一个典型的多山地区,山地占总面积的90%以上[2],油橄榄可种植在山地和丘陵地区,且当前油橄榄种植区主要以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和西汉水流域的半山干旱地区为主,坡度大、土层浅、土壤瘠薄[3-4],由于油橄榄大面积种植的山地易发生暴雨、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当这些自然灾害发生时会对果园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果园土壤退化[5],同时伴随着果园养分的流失;在果园刚造林时易造成地表温度过高,使得植株易受灼伤,进而感染病菌,且清耕制的坡面蓄水抑蒸保墒抗蚀效果差[6]。还有当前武都区的油橄榄生产普遍存在低产、不稳产甚至持续数年低产的问题,其主要原因除了气候因素之外,粗放的果园土壤管理模式直接导致的土壤肥力低下是油橄榄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7];表现为土壤肥力低下、树体自身营养失衡等。为此,改善陇南山地油橄榄园的土壤管理方式是有必要的。

果园生草技术作为果园生长期内采取的一种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果园土壤管理模式,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果园生草也称作“果园生草覆盖制”,它是在果园果树采用宽行距(一般4~5 m)的栽培条件下,全园或行间(株间)长期种植多年生豆科或禾本科草作为土壤覆盖,不使土壤裸露,每年刈割1~2 次覆于树盘下或刈割利用发展养殖业或常年不刈割,在果园生长期内采取的一种现代化的土壤管理制度,该管理模式在二战后即在欧美国家推广。是近年来在国内兴起的果园管理新模式[8-9]。已在苹果(Malusdomestica)园[10]、梨(Pyruspyrifolia)园[11]、葡萄(Vitisvinifera)园[12]等果园中得到应用。

生草是保持果园生态平衡,改善果园土壤环境和维持土壤肥力,降低果园植保投入,创造良好果树生长自然环境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13]。生草对果园环境的影响表现为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减少坡地果园的水土和养分流失;生草能稳定可靠地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肥力相关酶的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孙计平等[15]研究发现生草梨园的有效养分含量与常规梨园相比较,生草4年增加了0~10 cm土层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锌含量和0~20 cm土层速效钾、有效铁含量,生草8年显著增加了0~10 cm土层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0~20 cm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0~30 cm速效磷和有效铜含量和0~50 cm速效钾含量;Palese等[16]研究表明果园生草能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吴玉森等[11]研究发现自然生草7年梨园的 0~20 cm 表层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是清耕的3.8和1.5倍;St.Laurent[17]的研究发现果园生草有助于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Yao等[18]发现,苹果园内生草处理有较大的可培养真菌群体。生草还能保持土温,湿度相对稳定,最终达到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合理利用果园生草可能有利于油橄榄的增肥增产,然而果园生草在我国油橄榄园的应用研究,特别是果园生草在油橄榄成花生理方面的研究明显滞后。研究不同果园生草对油橄榄根际微环境和油橄榄成花生理的影响,揭示生草增肥增产的机理,可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油橄榄果园生草栽培策略提供一定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和试验材料

试验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大堡油橄榄试验园进行。位于104°53′32.8″ E,33°24′03.6″ N,海拔1048 m左右。年平均气温15.3 ℃,极端最高气温38.2 ℃,极端最低气温-7 ℃;平均年降水量468 mm,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年均相对湿度56.6%;年日照时数1871 h,无霜期270 d以上。土壤为沙壤土,排水良好。

供试油橄榄品种为豆果(Arbequina,原产地西班牙,含油率20%~22%),树龄7年,株高2.06~3.25 m,基径 27.61~29.60 cm,东西冠幅1.78~2.67 m,南北冠幅1.73~2.88 m;行株距5 m×4 m。

1.2 试验设计

于2014年4月初于油橄榄行间撒播野豌豆(Viciasepium),播量为60 kg·hm-2,同时确定供试自然生草[主要草种有刺儿菜(Crisiumsetosum)、早熟禾(Poaannua)、苦苦菜(Sonchusoleraceus)等]和清耕(作为对照组)的果园,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个重复,共9个小区,小区面积为12 m×10 m,每个小区9株油橄榄树。于每年5月底对间作野豌豆和自然生草的油橄榄园进行刈割(刈割高度25 cm),割下的生草覆盖于油橄榄树盘,刈割余下的生草继续完成生命周期以供结实,产生的种子第2年自然繁育,不需重复播种,不使用除草剂。清耕则采用常规的中耕除草措施。于2017年进行采样测定。每个小区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3株油橄榄作为试验树。

为了全面反映生草对油橄榄园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规律,本研究在2017年4月2日于试验树对应的树盘采集土样,在每一样地内按五点法取土样,采样深度为0~60 cm,均匀混合后作为分析样。将土样装入自封袋置于低温环境带回实验室。除了用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的土壤样品放入4 ℃冰箱中保存外,其余土壤样品均风干,去除砾石、植物根系和碎屑等杂物后过2 mm筛储藏备用。于2017年5月5日分别统计供试油橄榄树新梢生长指标和成花生理指标。

1.3 测定方法

1.3.1土壤理化性状 参照鲍士旦[19]的方法,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稀释热法;碱解氮测定采用扩散吸收法;速效磷测定采用碳酸氢钠浸提,分光光度法;pH值测定采用1∶5土水质量比浸提,酸度计(pH3C型)法;容重测定采用环刀法;含水量测定采用烘干法。

1.3.2土壤酶活性 参照关松荫[20]的方法,蔗糖酶活性采用 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以24 h后1 g土壤葡萄糖的mg数表示;脲酶活性采用靛酚比色法测定,以24 h后1 g土壤中 NH4+-N的mg数表示;磷酸酶活性采用磷酸苯二钠法测定,以2 h后100 g土壤中P2O5的mg数表示;过氧化氢酶活性采用KMnO4滴定法测定,以20 min后1 g土所消耗0.02 mol·L-1KMnO4的mL数表示[21]。

1.3.3土壤微生物数量 参照卢虎[22-23]的方法,稍作修改,以平板表面涂抹法计数测定: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细菌,高氏1号培养基培养放线菌,改良马丁氏培养基(每1000 mL培养基中加1%孟加拉红水溶液0.33 mL、1%链霉素0.3 mL)培养真菌。

1.3.4成花生理 分别统计试验树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树冠中上部(树高70.00~170.00 cm范围内)新梢数量,用卷尺测量其当年生枝条的长度,将新梢分为以下4种类型:14.40~24.28 cm为短枝,24.28~34.15 cm为中枝,34.15 ~47.70 cm为长枝,47.70~ 54.00 cm为徒长枝,同时,统计每个新梢上叶芽、花芽的数量,计算各处理小区内花芽分化率;用电子游标卡尺测定花芽的长,并统计各处理枝上所有小花数;并在4个方向上由上至下随机选取30个花序,总计120个花序,统计每个花序花朵数和完全花朵数[完全花具有花萼、雌蕊(柱头、花柱、子房、胚珠)、4片花瓣、2枚雄蕊;不完全花缺少雌蕊[24]],计算完全花比例。

花芽分化率=(处理枝上萌发出花序的侧芽数/处理枝上所有侧芽数)×100%
单枝单位长度花芽数=单枝花芽数/单枝枝条长度
完全花比率=(1个花序上完全花数/1个花序上花朵总数)×100%

1.4 数据分析

利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差异显著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采用Duncan法进行处理间差异的多重比较;采用 Excel 2013软件处理数据并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草对油橄榄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间作对油橄榄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清耕相比,间作野豌豆与自然生草分别使油橄榄园土壤的碱解氮含量提高43.36%和25.40%;间作野豌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于清耕和自然生草,比清耕高63.65%;自然生草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清耕,比清耕高出36.06%;不同果园生草对改变油橄榄园土壤容重和含水量均有显著效应,间作野豌豆与自然生草的容重分别比清耕低16.87%和24.34%,土壤含水量分别比清耕高出62.50%和41.33%;间作野豌豆与自然生草的土壤pH值均显著低于清耕,但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表1)。

表1 生草对油橄榄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Table 1 Effects of sod-culture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n olive orchard

注: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差。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P<0.05差异显著,下同。

Note: The data indicates mean±SD. Different small letters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P<0.05. The same below.

2.2 生草对油橄榄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与清耕相比,间作野豌豆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P<0.05),脲酶活性是清耕的8.83倍,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比清耕高39.31%和 45.52%,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清耕无显著差异。自然生草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是清耕的8.13倍,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比清耕高45.43%和 50.34%,磷酸酶活性与清耕无显著差异(图1)。

2.3 生草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间作野豌豆和自然生草的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清耕(P<0.05),分别比清耕提高54.32%和51.64%,自然生草的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清耕和间作野豌豆,比清耕高176.46%,间作野豌豆的真菌数量显著高于清耕,比清耕高63.67%;土壤中细菌与真菌的比值(B/F)可以表征土壤肥力大小[25],B/F值以自然生草最高,比最低值间作野豌豆高7.69%(表2)。

2.4 生草对油橄榄枝条生长的影响

果园生草对抑制油橄榄新梢伸长生长有显著效应(表3),间作野豌豆和自然生草的新梢生长量分别比清耕减少6.36%和6.54%;花枝长也表现出一致的趋势,间作野豌豆和自然生草的花枝长分别比清耕降低24.59%和26.32%。经统计发现,清耕条件下长枝最多,徒长枝占清耕所有枝条的8.33%,间作野豌豆和自然生草的短枝占所有枝条的比例均达到50%,自然生草的中枝比例较间作野豌豆的多。

2.5 生草对油橄榄成花生理的影响

2.5.1生草对油橄榄花芽分化的影响 生草对油橄榄花芽分化率的影响见表4,清耕条件下总芽数最高,但同时其叶芽数也最高;间作野豌豆能显著改变油橄榄的总芽数、花芽数、叶芽数(P<0.05),其叶芽数最低,花芽分化率最高;自然生草能显著改变油橄榄的总芽数、花芽数、叶芽数和单枝单位长度花芽数(P<0.05),其花芽数最低,花芽分化率也最低;花芽分化率大小排序为:间作野豌豆>清耕>自然生草,间作野豌豆比清耕高1.74%;单枝单位长度花芽数大小排序为:间作野豌豆>自然生草>清耕。

图1 生草对油橄榄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Fig.1 Effects of sod-culture on soil enzymes activities in olive orchard 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P<0.05)。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reatments (P<0.05), the same below.

处理Treatment细菌数量 Bacteria number(×107 cfu·g-1)放线菌数量Actinomyces number(×106 cfu·g-1)真菌数量Fungi number(×105 cfu·g-1)总数量 Number of total microorganism(×107 cfu·g-1)B/F清耕 Clean tillage1.08±0.22b3.31±0.76b2.59±0.22b1.4441.67间作野豌豆 Intercropping vetch1.67±0.13a4.24±0.47b4.24±0.80a2.1339.29自然生草 Natural grass mulch1.64±0.13a9.15±1.74a3.87±0.90ab2.5942.31

表3 生草处理对油橄榄新梢组成和生长量的影响Table 3 Effect of sod-culture on the composition and increment of the new shoots on olive

通过统计平均新梢生长量和花芽分化率来探究生草对油橄榄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关系的影响,间作野豌豆与清耕对比,间作野豌豆促进了生殖生长,相对抑制了营养生长;自然生草则相对抑制了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表3和表4)。

2.5.2生草对油橄榄花序性状的影响 生草对油橄榄花序性状的影响见表5,间作生草后油橄榄的花序长度和完全花比例并未与清耕间形成显著性差异,间作野豌豆的每花序花朵数最高,比清耕高9.88%。

表4 生草对油橄榄花芽分化率的影响Table 4 Effect of sod-culture on the flower bud differentiation rate of olive

表5 生草对油橄榄花序性状的影响Table 5 Effect of sod-culture on the infl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of olive

2.5.3生草对油橄榄不同类型新梢的花芽分化率的影响 果园生草对油橄榄不同类型春梢花芽分化率的影响情况如表6所示。清耕条件下,长枝和徒长枝的花芽分化率均高于中枝,但单枝单位长度花序数分别比中枝减少了60.76%和102.64%;间作野豌豆和自然生草表现为短枝的花芽分化率和单枝单位长度花序数均高于中枝和长枝,间作生草可以提高短枝的花芽分化率和单枝单位长度花序数。

表6 生草处理对油橄榄不同类型枝条花芽分化率的影响Table 6 Effect of sod-culture on the different kinds of branches of flower bud differentiation rate

2.5.4生草对油橄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相对关系的影响 从表7可以看出间作野豌豆和自然生草处理的新梢生长量和花芽分化率均呈负相关关系,且自然生草处理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而清耕处理的新梢生长量和花芽分化率呈正相关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

2.6 生草油橄榄园土壤肥力因素与油橄榄成花生理间的相关性分析

从表8可以看出,油橄榄成花生理指标与土壤肥力因素存在不同的相关性,花芽数与容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脲酶活性、细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单枝单位长度花芽数与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完全花比例与真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表7 各处理春梢生长量和花芽分化率的相关性分析Table 7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new shoot length and flower hod differentiation rate in sod-culture olive orchard

**表示P<0. 01的显著水平。**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P<0.01.

表8 土壤肥力因素与油橄榄成花生理的相关性Table 8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floral physiology of fruiter and soil fertility factors in sod-culture olive orchard

3 讨论

Palese等[16]指出,生草使油橄榄园的土壤水分提高17%~45%。孙霞等[26]发现间作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可显著提高苹果园土壤含水量,主要是因为生草可显著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27]。本研究结果表明间作生草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并且野豌豆的效果较自然生草好,可能是因为果园生草后,增加了果园的地表覆盖度,加强了对降水的拦截,减少了地表径流,并减缓了土壤水分的蒸散作用,提高深层土壤的储水潜力,故显著提高了果园土壤的含水量。并从试验中可以发现在果园种植筛选优良的草种(野豌豆)比自然生草在保持土壤含水量方面的作用更明显。土壤容重是表现土壤结构的一项重要的物理性质,反映土壤的松紧程度,它从水、气、热等多方面对土壤肥力产生影响[28],其数值大小受质地、结构、松紧度、植被类型和耕作方式[29]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Rosa等[30]发现葡萄园间作生草的孔隙率降低,土壤密度增加,并认为这与表面土层的压实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间作生草降低了土壤容重,与Rosa等[30]的结论不一致。果园生草的土壤容重降低可能是因为生草的草根对土壤的穿插作用增强[29],使得土壤孔隙数量增多[31],土壤通气性好,有利于果树生长;并且在刈割生草覆盖后根和茎叶的腐烂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土壤颗粒间的胶结作用加强,土壤颗粒胶连[28],土壤空间的孔隙较多,这些都直接影响土壤容重的变化。土壤pH值影响多种营养元素的转化方向、转化进程及养分的有效性[32],对果树营养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发现间作生草降低了土壤pH值,而清耕的pH值为碱性,所以土壤pH值降低对这种碱性土壤来说是有利的。生草处理下大量生草根系、茎叶腐解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有效地降低了土壤的碱性[29]。

土壤有机质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微生物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为果树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丰富碳源,因此果园土壤需要保持较高的有机质含量水平。魏树伟等[33]研究表明行间自然生草处理能使梨园有机质含量显著上升,3年后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达到清耕处理的1.9倍。本研究结果也表明间作生草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自然生草的提高效果最好。生草刈割后就地覆盖,由于土壤温度、水分条件的改善,在微生物作用下,植物残体在土壤中被降解、转化后形成腐殖质,从而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34],提高了土壤肥力。N、P、K含量高低直接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李会科等[10]研究表明生草具有活化有机态N、P、K的功能。豆科牧草还可通过生物固氮作用提高氮素利用。同样有研究表明生草可增加土壤有机物质和有效N、P、K含量,增加土壤中矿质元素的有效性[35-37]。总体而言,果园生草对土壤养分的积累具有积极效应[9],本研究发现生草提高了土壤碱解N、速效P含量,间作野豌豆的提高效果最好(表1)。

土壤中脲酶对尿素的分解起重要作用,其活性的大小与植物充分吸收和转化尿素中的氮有很大关系。有研究表明间作牧草土壤肥力的相关酶活性显著提高[38-39]。刘广勤等[39]研究表明,种植鼠茅(Vulpiamyuros)后能显著提升梨园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本研究发现间作生草提高了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间作野豌豆的提高效果最好。间作野豌豆降低了过氧化氢酶活性,自然生草增加了该酶活性,可能是因为间作野豌豆益于油橄榄生长,减少了土壤中过氧化氢等活性氧物质含量,而自然生草导致过氧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的增加,从而促进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提升。

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增加是重要的土壤肥力提高的指标。王艳廷等[31]报道多年自然生草梨园土壤微生物呼吸、活性、活跃微生物量、微生物磷酯脂肪酸总量提高效果明显。本研究也发现间作生草提高了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本研究表明,间作野豌豆的果园细菌和真菌所占比例均最高,自然生草的放线菌所占比例最高。

细菌(B)和真菌(F)这两种微生物含量的比值会显著影响碳循环和固碳能力[40]。Liu等[41]研究表明,B/F随着土壤肥力增高而增大;Yao等[42]研究表明,高B/F土壤的抑病能力强。洪珊等[43]研究发现轮作完1季茄子后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下降,轮作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B/F值显著高于配施普通有机肥和香蕉连作处理,表明茄子轮作配施生物有机肥增加了土壤肥力。本研究发现B/F值在自然生草果园最高,由此看来自然生草相对促进细菌繁殖,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不少学者研究认为细菌型土壤是土壤肥力提高的一个生物学指标[44],故自然生草增强了土壤肥力。这与庞建光等[45]、潘学军等[46]和李华等[47]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果园生草可增加土壤酶活性,并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组成从而影响果树生长。

新梢生长量是反映果树的生长势和生长潜力的指标之一,李华等[47]研究结果表明,在赤霞珠葡萄园行间播种牧草可有效控制植株的长势,降低新梢生长量;李会科[48]研究指出生草限制新稍生长,并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进一步限制新稍生长趋势,本研究表明间作野豌豆和自然生草均显著抑制了新梢伸长,与惠竹梅等[12]研究结果一致。李会科[48]研究指出生草可提高中短枝的比例,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中短枝的比例提高明显。本研究表明:从枝组结构变化看,生草可提高中短枝的比例,生草有利于中短枝的发育,从而改善果树枝组结构,与李会科[48]、邓丰产等[49]在渭北的旱地苹果园生草试验结果一致。生草影响了树体的生长和成花,究其原因是因为生草影响了土壤速效养分(速效磷和碱解氮)、土壤物理性质(容重、含水量)、土壤肥力相关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等土壤性状。果园生草后,草根系穿插于土壤中,改变了原有土壤的孔隙度、容重、有机质含量,生草增加了果园(特别是山地果园)大气降水的下渗,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刈割后草的降解释放的热量提高了土壤中酶促反应的速率,促进物质转化,同时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

野豌豆属豆科植物,与其共生的根瘤菌固氮作用[50]在土壤中发挥重要的氮素转化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种质资源,其能与AMF形成共生体系[51],所以本研究所发现的野豌豆表现出较自然生草更大的优势可能与野豌豆促进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果树及根瘤菌固氮作用这两个因素有关,从根冠比的角度出发,野豌豆的根冠比较低(王颖等[52]测得的数据为0.087),与油橄榄的水肥竞争较弱并能生产更多的可刈割-降解物,土壤中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更高;自然生草中部分植物根冠比较高(如马银山等[53]测得的早熟禾根冠比达到了0.7以上),水肥竞争力较强且地上部分较少,其优越性弱于野豌豆。

果园生草油橄榄的花序长度和完全花比例与清耕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能是因为这两个因素更多地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果园生草对其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李会科[48]研究表明生草对一年生枝成花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清耕区相比,白三叶区中短枝成花率提高7.8%,长枝成花率提高13.44%,生草提高了苹果百叶重、中短枝比例、成花率、座果率。本研究结果表明间作生草可以提高整体的花芽分化率、单枝单位长度花序数,特别是短枝的花芽分化率和单枝单位长度花序数。Monteiro等[54]认为生草对土壤水分竞争造成果树水分胁迫是抑制果树营养生长的原因之一,但在树体新梢旺长时,这种效应可达到控制树体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的效果,间作野豌豆果园表现出一致的效应。不同草种抑制作用不一,因此可通过试验筛选一些浅根性的草种减弱其对果树体生长的抑制效应。

本研究的应用前景和价值在于为当地解决油橄榄大面积种植的山地油橄榄园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导致的果园土壤退化问题,生草能增加地表阻力,促进降水就地入渗,是简单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55-56],已在中国西南山区、三峡库区、黄土高原等地有广泛应用,本研究发现生草能提高油橄榄土壤肥力,促进油橄榄的成花,相对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使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之间达到更好的平衡,并且生草减少除草剂的使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4 结论

生草使油橄榄园的土壤含水量、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得以增强,其中间作野豌豆的效果最好;生草(间作野豌豆和自然生草)还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降低了土壤pH值和容重。间作野豌豆降低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而自然生草提高了该酶活性,生草还使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得到提升;并抑制了新梢伸长,改善了果树枝组结构,促进了中短枝的发育;间作野豌豆还提高了整体的花芽分化率、单枝单位长度花序数,特别是短枝。生草整体提高了土壤肥力水平,控制了新梢旺长,促进了花芽分化,整体来看间作野豌豆较自然生草效果更显著。

猜你喜欢

野豌豆油橄榄生草
野豌豆
果园自然生草及培肥技术
“冷季型草+秋播”生草模式总结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油橄榄叶中橄榄苦苷
青藏高原3种野豌豆光合生理特性的比较
金堂县开展油橄榄栽植管理技术培训
青藏高原东北部3种野豌豆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橘园生草栽培的生态学效应
油橄榄的速生早实丰产栽培技术
沂蒙山区果园生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