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8-07-30戴海群

镇江高专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问卷院校职业

王 莉,戴海群,王 健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a. 财经商贸学院;b. 大学生创业创新指导服务中心,江苏 镇江 212028)

近十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毕业人数逐年攀升,从2008年的559万人到2017年的795万人[1],据人社部统计发布,2018年高校毕业人数将达到820万人,创历史新高。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影响大学生求职的重要因素,这一观念在教育界已被普遍认可[2]。200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17〕7号)明确提出,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中指导学生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的规划[3]。但是由于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较晚,理论不成熟,更重要的是缺乏教育经验,制约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部分大学生出现了所选非所学,所做非所爱,所学非所适,就业后频繁跳槽的现象[4]。高职院校的学生相较于本科院校的学生,上述问题更为突出,学生在就业时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以江苏镇江地区4所高职院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收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因素,形成有针对性的职业辅导策略,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发展。

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采用网络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551份,回收1551份有效问卷,有效率100%,涉及文学、工学、医学、管理学、教育学等专业(见表1)。

表1 调查问卷所涉及专业比例

问卷涉及大一到大三3个年级,每个年级回收数量及男女比例见表2。由表2可知,首先,调查回收的问卷中女生比例远高于男生,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医学方向主要为护理专业学生,学院95%以上的学生为女生,导致问卷男女比例差别较大,而剔除医学专业学生后进行分析,发现男女生比例基本为1∶1。其次,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人数随着年级的增加逐渐减少,一是因为大一大二时,绝大多数学生在校内,大三开始部分学生外出实习或工作,在校学生人数仅占年级总人数的30%~40%。

表2 调查问卷男女生比例

表1,表2的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虽然专业学习时间不长,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他们希望通过学习专业的理论指导他们的职业发展。专业性越强的学科,学生越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他们未来发展的影响。

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1 家庭因素影响较大,专业选择存在投机性

根据调查发现,仅有37.98%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表示满意,60%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选择满意程度一般甚至不满意,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所选专业的满意程度不断下降(见表3)。这与学生没有完全根据个人特点客观分析,而是以“是否好就业”以及“听别人说好”作为选择理由,甚至有部分学生是“随便填”来进行专业选择有关。对于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仅有不到40%的学生表示非常清楚,大多数学生不清楚甚至不关心自己的未来职业方向。

表3 不同年级专业满意度 人

研究发现,学生家长是上述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因素。虽然近年来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有40%左右的学生表示是由自己决定专业,但是学生高考选择专业时家长的影响因素占很大比重,有超过50%的学生由家长决定所选专业或参考了家长的意见。有超过6成女生的专业是由父母决定或受其影响。高职院校农村学生比例远高于城市,家长受教育程度相对不高,他们为孩子选择专业时较少从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兴趣爱好出发,绝大多数家长会以未来是否好就业及受周边影响进行选择,具有一定的投机性,基本不会对孩子进行科学客观分析,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不能进行合理的规划。家长给孩子安排的道路剥夺了他们选择未来的自由,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个人兴趣爱好,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2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就业定位盲目

问卷结果显示,超过90%的学生在大一或者之前就已经听说过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67%以上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认为“不重要”或者“无所谓”的学生不足2%。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和意义表示了解的仅占30%,不足一半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培训,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甚至是不明白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在未来择业时,近60%的学生表示并未了解过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只有16%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做了明确的规划,70%以上的学生仅仅将工作环境、发展前景、薪水高低作为择业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这种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对职业发展的服务机制不够健全,大学生对就业认识不够充分,缺乏应对就业时所面临问题的心理准备和措施,对未来的就业盲目定位。

2.3 学校引导不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待加强

虽然大多数高校都已经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影响,但是出于各种主观或客观上的原因,许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人力及物力支持,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无法得到科学的指导(见表4,表5)。

表4 各年级曾进行过职业规划教育的比例 %

表5 各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 %

根据表4,表5可以看出,入校后随着年级的增长,虽然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不断增多,但是对未来职业进行规划的学生人数并没有明显变多。大三年级只有不足17%的学生认为他们对未来职业有明确的规划,40%左右的学生只有3年以内的短期规划,40%左右的学生还没有清晰的想法甚至没有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虽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但是仅有32%的学生表示“如果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选修课,他们一定选”。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与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错位和缺失密切相关。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流于形式,缺乏力度,不仅理论研究薄弱,而且没有建立相应的支撑体系。学校更注重专业教学,忽视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教育,近70%的学生表示在遇到职业选择或困惑时第一选择的是父母而不是教师或专业人员,这反映出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工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无法起到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引导他们探索职业未来的目的。

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分析

3.1 营造环境,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在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选择专业时,很多学生虽然以未来就业为主要导向,但还是考虑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性格特点。然而在进入大学之后,部分学生对所读专业满意度并不高,随着年级的增长,发现专业与自己的预期有差异,导致择业观、价值观失衡。有鉴于此,高校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环境,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工匠精神”“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举措和长期规划,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国家自豪感和内在责任感,将自己的公民责任和职业选择相结合,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升主动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认识外界环境,适应社会发展。同时通过各种形式获得学生家长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强调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未来就业择业的重要性,使家长在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时能发挥积极作用。

3.2 把握时机,引导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求学过程。美、英、日、德等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即开始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有的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伴有职业生涯教育[5]。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近年来虽然开始受到社会、高校和家长的重视,但是很多高校只是将其当作就业指导的附属品,在大三、大四阶段才开始进行,错过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黄金时期。高校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前移[6],从“高考专业选择”到“毕业择业就业”都应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帮助他们科学地选择专业,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入大学每个阶段的教学计划,深入持续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解读内外环境,准确地职业定位、科学地规划方向、坚定地执行方案、合理地修正计划。

3.3 完善体系,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模式

高校虽然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阵地,但中国很多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得并不尽如人意,很大原因是高校对学生的专业实践教育更为重视,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首先,高校应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与实践教育相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力,形成学生主动、家长支持、学校指导、社会推动的联合教育模式。其次,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起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专业教师为辅、结构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团队。对现有的教师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吸纳高水平的指导教师,以他们为核心带动整体队伍的建设发展。最后,线上线下同时发力,丰富教学形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有所区别,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应该灵活地将线上的理论教学、测评,线下的个别指导、实践操作相结合,将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讨论学习、实地实践等多种方法融入各种比赛、大学生活、社会实践,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

综上所述,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则是影响就业结果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应以大学生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加强引导,社会辅助推动,相辅相成,构建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使大学生能更科学合理地规划他们的职业未来。

猜你喜欢

问卷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