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 借智 借道 相识 相知 相行
——家校协作、家校共育的六大新视域
2018-07-30王红顺
王红顺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责任者,学校、班主任、教师是孩子教育的直接责任者,家长与班主任对孩子教育的目的、对孩子未来的期盼理应目标相同、相近,故家长与学校、班主任是战友和同盟军;学校、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主战场,因此家校协作、家校共育,让教育效益最大化,是家校共同心愿。为此,作为校长、班主任,有必要、有责任、主动协调家长配合参与学校工作,共同做孩子成长的护航人。
作为校长,与班主任一道,向家长群体借力、借智、借道,同时与家长相识、相知、相行方面,我们做了以下探索。
一、与家长有个约定:做孩子共同成长的护航人
约定主要内容如下:成长的道路永远都在施工,从迈进校园的那一刻起,请您担起护航之责,登上我们实新学校的这辆成长的动车,请您遵守我们共同的约定。
1.走进实新这个大“家”,自由、民主、平等、和谐、尊重是校园的宪法。杜绝训斥、打骂,让孩子成长在安全的环境中生根发芽、盛开繁花。
2.错误是人生中必然迈出的一步,或深或浅都是成长的脚步,我们尽量减少错误,但绝不能野蛮地掠夺孩子成长的机会,因为你的态度将决定孩子以后是否能够勇敢地迈出探索的脚步。
3.用心关注孩子的状态,用大爱引航。不看信号就是采取行动,只能是错误的开始,悲剧的根源。
4.孩子是梦想振翅欲飞的雏鹰,牢笼里无法起跑,停止控制,停止一味地看好系牢,请用你我的手掀掉压在孩子头上的那个控制的盖子,让这个“小精灵”插上翅膀展翅飞翔。
5.孩子们的生活不是我们童年生活的复制,孩子不是未来的大人,每个年龄段都有其独立价值。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是社会的两个元素,各有各的轨道,作为成年人的你我,请不要逆着规律强行占道,侵犯未成年人的权利,让他们自由的表达,自由参与……他们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去成长。因为他们拥有知情权、发言权、组织权、参与权、表决权和监督权,因此,发自内心的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爱孩子。
6.记得在孩子成长的重要路口给孩子以引导,因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7.不要总是高举红色禁止牌,多给孩子发放绿色通行证,让孩子去经历,让孩子去爱好,让孩子去疼痛,让孩子去快乐,让孩子去奔跑嬉戏,让孩子课堂“随意”,遵循规律,不要冠以爱的名义扼杀孩子的童真、童趣、童梦,因为,他们是未来世界的“希望”。
8.赏识、赞美与激励,永远是孩子前进的动力,不要忽视孩子点滴的进步和努力,不要吝啬赞美的语句,要用爱为他加油打气。因为,你我知道,教育就是不断地拉长成长的无限可能。
二、让更多志同道合者加入家长委员会
变具有行政色彩的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为具有协调服务功能分类分层的专业家长委员会。学校(班级)原来的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行政色彩太浓,把它当官做;听汇报,督导、建议多有名无实,仅仅起到点缀作用。于是,我们将原来综合职能——“啥也管,啥也管不到位”的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拆分成单项专业委员会——如,游学事务家长委员会、亲子阅读督查家长委员会、家校矛盾协调家长委员会、社会大课堂兼职讲师家长委员会、校外路队陪护家长委员会、社区资源协调家长委员会、学校义工家长委员会等。先成立班级各类专业委员会,再层层推荐组成校级专业委员会。组成原则:家长依据自己工作性质、兴趣、特长、时间确定申报项目。这样做的好处是迎合了当今家长爱虚荣、要面子心思,实现了“我管別人,别人管我”的互管模式,更重要的是充分开发挖掘利用了家长资源,办了一些学校想办但办不成的事。
利用家校矛盾协调委员会,破解家校矛盾即“校闹”就非常有效。
政府为了维稳,学校尤其是民校门面有点软,再加上家校矛盾不可避免,现在常态是有些家长无理到学校堵门、挂横幅、扰乱教学秩序的校闹时有发生,这成为校长、董事长的烦心事。
我们的做法是: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分支机构——家校矛盾协调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均有一定政治地位的公检法、纪委、纠风办任职、或在社会、村里有威望能说会道“黑白通吃”的家长担任,遇到家校矛盾借助该委员会协调,效果非常好。
三、顺服家长,利用寒暑假践行核心素养家本课程体系
先看一组数据:暑假2个月,计60天;寒假近1个月,计20天全年的双休日总计77天(除去寒暑假的重复双休日)五一黄金周5天(另外两天已算在双休日内)十一黄金周5天(另外两天已算在双休日内),以上合计等于167天,一年为365天,即一个学生一年在校学习的天数为:197天,假日为:168天。在学校天数仅占全年的54%,假日天数占全年的46%。这168天孩子“在家干什么”值得思考。
我们认为,假期对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生命成长有着多层重要意义,是完成课标里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目的黄金阅读期;是如问过闲暇生活的体验期,是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等教育实践期,是落实学生非学科素养及考核学生综合素养成效的实验考核场。为此,我们研究、创意、策划、实施了如下践行核心素养家本课程体系:
1.影视课程
推荐适合孩子假期观看的电影及电视频道及栏目。
2.三名课程
读名著、赏名画、听名曲。让高雅艺术走进孩子心里。
3.观察大自然课程
看星星、听虫鸣、观蚂蚁等系列,让孩子走进大自然这本教科书、实验室。
4.生活技能课程
生活自理、烹饪、茶艺、养花等,让孩子做个能自理、生活有乐趣的人。
5.交友、游学课程
让小学低年级学生了解自己所在乡镇所在自然村,让高年级学生知道自己所在县区所有乡镇;让初中生熟悉自己所在地市文化、风土人情等。有条件的,带孩子一道旅游、走亲戚,鼓励孩子交朋友、看长辈。
四、年度组织书香家庭评选及亲子阅读擂台赛
一个家庭的书架就是孩子的精神家园。学校可通过“小手拉大手,读书进千家”活动,将争创书香校园提升、拓展到评选书香家庭、书香社区,进而使家庭、社区成为学校读书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参与者和建设者。每年四月的世界读书日当天,我们要举办建设小书屋(小书角),争创书香家庭暨亲子阅读擂台赛颁奖典礼。
1.书香家庭评选细则
(1)为孩子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小书屋“四个一”建设达标(四个一指的是一间小书房或小书角、一个小书柜或小书架;一张小书桌、一盏台灯)。
(2)购置了一定数量的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读物:家庭藏书至少有50册;每年购买新书不少于6册;至少订有一种报刊。
(3)家长和孩子能共同拟订详细的读书计划,互相监督,按计划实施。
(4)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实际情况,制定亲子共读计划;寒暑假每周亲子共读时间不少于2小时,督导孩子每天的阅读时间不低于30分钟;确保读书数量在班内、年级内名列前茅。
(5)利用周末时间或其他休息时间,带孩子一起去书店或图书馆买书、看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休闲时尚。
(6)家庭中经常开展读书报告会,讨论交流各自的读书心得和读书方法,教孩子学会读书。
(7)家长要引导和教育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读好书、看名著,广泛涉猎各种类型的书籍。
(8)家长要思考用哪种方法提高孩子的读书兴趣,用高雅文化占领孩子的心灵。
(9)鼓励和引导孩子写出读书笔记或读书摘录,鼓励孩子在阅读中思考人生、思考世界,鼓励孩子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10)鼓励孩子参加各类读书征文、竞赛,积极向各类报刊投稿。
书香家庭每年四月份读书日公布,联合居委会给获奖家庭予授牌表彰。
2.亲子阅读擂台赛的创意
(1)学期初,学校向家庭推荐亲子阅读书目及各自自由阅读书目。
(2)父母与孩子一道协商制定亲子阅读计划。
(3)按计划筹划实施一次家庭阅读茶话会,可邀请亲朋好友参加。
(4)完成同读一本书,家长、孩子各自要写读后感,并参加校级交流。
(5)书香家庭荣誉获得者可以不经过初赛直接进入亲子阅读擂台赛决赛。
(6)父母与孩子一道组成小组参赛,决出本届擂主,颁发价值一千元的购书卡。
五、协调成立、运营家庭互助互育组(拼养孩子)
一般是在班主任协调下同班(同年级)的学生家庭完全自愿组成的合作组织。互助组的成立为家长之间、孩子之间的交流搭建起平台,他们自主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增进孩子和父母的感情,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与合作,鼓励孩子相互学习;家长也可以在活动中更全面地了解、认识孩子,学习借鉴别人的教子经验,互相解释疑惑,交流教子体会。学生家长有着不同的、丰富的、多彩的人生经历,将这些经历跟孩子们分享,不仅孩子受益匪浅,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收获。
家庭互助互育组大多利用周末或节假日一起聚会、外出参观、郊游等。孩子们这样说:“参加这个小组,我们一起郊游、聚餐,比一个人面对老爸老妈强多了。”“自从参加这个组织,我好像不再是独生子女了,感觉不再孤独。”家长们说:“互助互育组让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的家长们成了朋友,成了同学。有些从孩子那里了解不到的东西,可以从孩子伙伴那里了解,也可以从其他父母那里得知。”“因为孩子,我们相识,因为孩子同龄,我们常常面对同样的问题,共同研讨、共同协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做到优势互补,我们太需要了”。
家庭互助组是家长自发组成的一个组织,有新意而且效果好。这是有效进行家庭教育结出的另一个果实。当今,安全问题阻挠着学校的很多校外活动的开展,使得本应当走出校门,到社会与自然中感受与体验生活的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而家庭互助组则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互助组人员不是太多,而家长又特别负责,孩子可以处于绝对安全之中。而孩子则可以乘兴而去,尽兴而归。家长可以尽情地交流教育孩子的体会与方法,特别是在现场活动中,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互助活动,还会不断地向其他时间延伸,这就形成了一个校外家庭联系网。而孩子则在这个组织中,增进了友谊,培养了合作精神。
六、提升服务意识,让家长乐意到校;搭建平台,让家长在孩子成长中扮演重要角色
1.校门口办起家长读书社
每到放学时间,接孩子的家长就会拥堵在校门口,这已经成为城市一景。鉴于很多低年级学生的家长接孩子来得很早,又无事可做,只能站在校门口聊天打发时间,我们在校门口办起了家长读书社,让等待接孩子的家长利用这段时间读书充电。具体做法是:学校把图书室的部分报纸、书刊拿到读书社,供家长和社区居民阅读,搭建了遮阳篷,还购置了许多椅子,让家长们休息、读书使用。
2.让家长乐意到校
学生最厌烦的是叫家长到校,家长最头疼、最害怕的也是接到班主任、教师的电话或孩子捎口信“请”自己到校。家长的普遍的心里是“请”自己到学校准没有好事:要么孩子严重违反了校规、校纪,要么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这样家长自认为被教师叫到学校很没面子,于是父母常为此事推来推去。
我们变换了一种思维模式,变请差生家长到校为请优秀学生家长到校;使学生害怕请家长到校为学生乐意、盼望请家长到校。具体做法是,凡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学生:在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中为班级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学校表彰的;学习成绩有较大进步的;思想表现有明显好转的;被评为校级十星级文明学生的……班主任都要亲自填写学校特意印制的精美的邀请卡,邀请卡上的主要内容一是向家长报喜,祝贺孩子的进步,并感谢家长配合学校、班级工作,二是诚恳邀请3~5名学生家长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为本班学生讲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行业知识、社会实践知识。班主任填写完毕,学校加盖公章后,由学生亲自带给家长。学生看到邀请卡的兴奋劲甭提了!一家人围绕邀请卡有说不完的话,家庭其乐融融。这些家长全身心投入所开讲座的准备上。班里的孩子们听家长开设的讲座比听教师上学科课程还投入。这些为家长争得面子的孩子,成为同伴羡慕的对象。许多孩子私下也发誓,我要改变自己,我也要为家长赢得一张邀请卡,让家长在我班也风光一下!试想这样请家长到校,学生既乐意又盼望,家长面子上又有光,同时又为本班学生举办了各种讲座,填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真是一举两得呀!
3.方便家长,轮流召开班级家长会
定期召开班级家长会有下列一些弊端:追求轰动效应,形式大于内容;因班额较大,讲共性的多,谈个性的少。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不能很好地围绕每个孩子的个性问题,与家长进行一对一的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因家长工作性质的原因,定期召开家长会时,经常有家长因无法请假而缺席。
针对上述情况,我校推出了轮流召开班级家长会的新举措,具体做法是:先确定家长会的主题,然后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牵头、任课教师协助下,在一周范围内以每次不多于十人的形式分数次召开。家长可根据自己工作性质,与班主任协商参加家长会的时间。学生家长普遍反映一是方便了家长;二是因能与班主任、任课教师一对一地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因而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了全方位的认识;三是从班主任、任课教师那里得到的有用的信息增加了,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分工、协作更加默契了。
4.协调亲子矛盾,举办学生、家长辩论会
为了加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消除家长与孩子之间代际的鸿沟,让学生和家长都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同时为了让孩子们能和家长平等地坐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新乡某校举办了两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第一场:学生代表是正方,家长代表是反方。正方的观点是:家长不理解我们孩子;第二场:家长代表是正方,学生代表是反方。正方的观点是子女不理解父母。辩论会主席由校长亲自担任,特邀社区居委会委员、管工委成员、高校教育、心理学专家组成评委。双方在台上各有3名经过海选产生的辩论员作为主辩手,同时允许台下双方观众以辅助辩手的身份参与辩论。刚开始双方情绪激动、火药味十足,唇枪舌剑、毫不留情,都有不置对方于死地不罢休的气势。慢慢地双方气消了,愁眉舒展了,语言平和了,再加上评委们的精彩点评,为辩论赛推向了高潮。事后,父母与家长达成了共识:父母与孩子都不容易,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因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生活中难免会产生误会。今后要做到互相理解,即子女理解父母,父母也要理解子女。
5.让家长享受孩子成长荣耀
我要求班主任每周周末在班级进行“全民公投”(无记名投票),评选出本周综合表现进步最大的十名学生,结合班级任课教师意见,双向通过的学生,一是给其颁发嘉奖卡,二是班主任星期天可带学生到附近景点玩或上网玩游戏一次,当然也可满足学生一个小心愿。
颁发的嘉奖卡要求学生必须带回家,让家长签字,后由班主任保存,期末依据学生获得嘉奖卡数量多少,班级设立一、二、三等奖,颁发有校长签名的嘉奖喜报,并颁发奖品。若学生连续三次获得班级嘉奖卡,则邀请其家长到校以嘉宾形式参加学校升旗仪式,有级段主任为其颁发嘉奖令,并让其走星光大道,授予其颁奖词、同伴献花、发表获奖感言。
纵观与学生家长有关的上述几项创意,转变观念、改变心智模式是多么重要。
校门口办起家长读书社,一方面,盘活了学校阅读资源,提高了学校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校树立了对自己的客户——家长服务的意识、培训的意识。
让学生乐意请家长到校的创意是反其道而行之,变传统的动不动就请差生家长到校为定期通过学生邀请优秀学生家长到校开讲座。不但家长群体这个庞大的教育资源被学校利用了,而且倡导了“请谁的家长到校谁光荣”的舆论氛围,同时形成了一个“学生想叫家长到校,家长也原到学校来的”环境场。
轮流召开班级家长会的创意,是学校的一种换位思考,使学校与家长的关系从传统的命令与执行的关系上升到了双方民主、平等、协商的新型家校关系。同时也使家长会从原来过于追求形式走向了现在追求效果的高境界。
围绕父母与孩子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举办学生、家长辩论会的创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新尝试,极有推广价值。该创意为父母与孩子搭建了一个互说心里话、平等对话的平台,同时也让一些不善言语的父母与孩子,借助集体的力量、舆论的氛围,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亮明了自己的观点。更为可喜的是在双方争辩过程中,父母与孩子在事实面前都学会了换位思考,互相谅解、理解了对方。
颁发嘉奖卡、嘉奖令、嘉奖喜报这个小创意有如下好处:一则孩子很开心,并且乐意让家长签字,甚至理直气壮让家长给予适当物质奖励;二则家长也很开心、感动,甚至感到很有面子。过去孩子犯错误班主任才叫家长,家长感到很丢人、没面子,如今不是“配合教育”,而是光荣地和孩子一起享受表扬的荣誉,这对家长也是莫大的鼓励。更重要的是,从此以后家长定会成为学校铁杆粉丝,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和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