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个“老年摄影家”

2018-07-30贺彦豪

就业与保障 2018年12期
关键词:老照片泉州市摄影

文/图 贺彦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欢跳舞,有的喜欢写作,有的喜欢画画,还有的喜欢摄影。人老了,他们却揣着相机到处跑,寻求生活的乐趣,用闪光的镜头拍下真实的故事、善行的品德、最美的画面,同时也照出他们晚年幸福的生活。

刘季宏:中学老教师恋上了摄影

他走在古城古街,经常是一身暗色T恤衫,头戴运动帽,脚穿运动鞋,背上摄影包;公园绿地、小巷深处都留下他的脚印,但映入眼帘的欢声笑影却是“行猎”的目标,他用尼康相机捕捉着故乡的生活气息。这位精神焕发的“老年摄影家”是谁?他就是泉州市老年书画协会摄影分会副会长刘季宏,今年已76岁了。

刘季宏是一名中学音乐高级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四十多年,曾经在全国“文化杯”优秀音乐家选拔大赛中荣获“桂冠音乐家”称号。由他谱曲的《歌手的心愿》荣获全国“中音杯”音乐作品大赛优秀奖;《祖国送我红霞一片》《太阳不能忘,月亮不能忘》等歌曲先后入选《教坛百家歌曲精选》及《全国教师声乐作品荟萃》。

2003年年底,刘季宏从泉州台商投资区屿光中学退休后,加入泉州市青年志愿者队伍,成为一名年龄最大的志愿者。那天,刘季宏和志愿者年轻人相约来到市区东街王阿婆家里服务。刘季宏说:“当时我被屋里的简陋惊呆了,但自己有过下乡教书的艰苦生活体验,帮助孤寡老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必须的。”经过交谈得知,王阿婆已经85岁,租住一间私房,靠救济金过活。丈夫去世多年,独生女在外地工作,老人患有关节风湿病,手脚不灵活,行动不方便,随着年纪的增长,过日子会越来越难。

从那以后,刘季宏将志愿服务重点锁定在助老帮困上。

后来,刘季宏进入鲤城区老年大学摄影班,就这样恋上了摄影。从学习电脑开始,到图像制作再到照片后期处理,一学就是三四年。刘季宏说:“以前教书是职业,专业性较强,朋友圈局限。现在我通过摄影可以广交朋友,可以外出旅游;世界那么大,百闻不如一见,能多走走看看,用摄影的方式记录下自己所爱的人和事物,多留下一点东西,总是好的。”

2017年5月,为了拍摄秀丽山水风光,75岁的刘季宏早上三四点钟就起床跟随影友开始爬山,冒着细雨一步一步拾阶而上,挑战自我,经过近4个小时才到达南尖山巅,终于把似云似雾、朦朦胧胧的晨曦之美定格在自己的相机。

搞摄影有苦楚,也有快乐。那年他去参观上海世博会,为了抓拍到各国展馆的美图,一天跑了七八个展馆,腿都跑酸了,脚上都起了水泡,但他仍然不管不顾奔走,忘了疼痛。刘季宏说:“这样虽然很辛苦又很累,但让我大开眼界、增长见识,何乐而不为呢?”这几年,刘季宏的多幅摄影作品曾在东南网举办的新春随手拍及乡镇影像拍摄赛事中荣获二、三等奖。

陈良图:社区老书记爱上了摄影

“没想到,我这个被人称为‘小巷总理’的老同志,如今却爱上了摄影。并且通过手机微信,待在家里就能和朋友聊天,还可以看到美景、美图和美文,新时代真是变化太快啦!”说这话的,是67岁的福州市鼓楼区开元街道双塔社区原老书记陈良图。

如今,喜欢外出拍摄、翻拍影集的陈良图很享受生活的乐趣。有一群平均年龄近90岁的老人经常组织同学聚会,他们有的是解放前老地下党,有的参加过抗美援朝,有的是处级离休干部。他们收藏的立功证书、勋章、复员建设证书、牙杯等等物件虽然老旧不堪,却很有收藏价值。于是,他们找到了也是泉州市“老记团”成员的陈良图。搜集老照片资料是一件苦差事,陈良图四处走访,好不容易从这群老人们的家里或档案馆搜集到老照片,有的年代久远,图像模糊不清,有的破破烂烂残缺不全。92岁老人许秀清拿出珍藏了六十多年的老照片。这张发黄的照片是抗美援朝时老人和丈夫孩子在朝鲜战场留下的唯一合影。讲述早年往事时,老人泪流满面。为了了却老人多年的心愿,陈良图煞费苦心,一丝不苟,将老照片还原,让老人们赞叹不已。2017年,陈良图制作的“泉州一中老同学纪念册”影集还被泉州市图书馆收藏。

夜深人静时,陈良图还在电脑前进行影像剪辑、编辑制作,只为能够尽快把影集作品给那些翘首企盼的老年人。就连老伴走到身旁,他也不知道。老伴说:“快奔古稀之年,你这样做为了什么?”而陈良图微微一笑,说:“一燕不能成春。老人帮助更老的老人,就是一种幸福。”

陈良图是个古道热肠的人。自从爱上了摄影,他告诉我:“没想到,我这个老同志,能通过摄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当年学电脑、学上网,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提高效率做好社区工作。后来,他在整理家中老人旧照片时,突然觉得将这些纸质的照片转换成电子格式,不仅可以更长久的保存,还能给后代一个念想。于是,他认真翻拍自己家的老照片,并且整理成电子相册。为了能够更好地与朋友们互相学习,共享美图快乐,共同提高摄影水平,陈良图还创建了“良图摄影旅游歌舞老照片影集交流圈”微信群。迄今,微信群里已有50人。热爱旅游的摄友们活跃在朋友圈微信群,每到一个地方旅游都会发美图、晒照片到微信群。陈良图也经常在群中与大家分享一些他自己制作剪辑的照片集锦、小视频等,好评如潮。

林谋志:转业老军人迷上了摄影

“其实,我觉得摄影爱好对老年人来说挺不错的啊,既能陶冶情操,又能锻炼身体,还能结交朋友,比打麻将强多了。”今年61岁的林谋志是泉州市鲤城区网络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网名“刺桐鸟”。

林谋志从小喜欢美术,有模有样地办过学校黑板报、画刊头设计。长大了去当兵,他重拾美术梦,大胆地向《前线报》投稿并被刊登了,于是创作激情勃发,一路“追星”。他看到摄影记者走南闯北,见过许多大世面,真是令人羡慕,于是,便买了架傻瓜机自学摄影。十八年的军旅生涯,火热沸腾的军营生活让他动情,他用相机记录下中国军人的感动。功夫不负有心人,林谋志的摄影作品相继登上《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20世纪90年代初期,老林身为一名少校军官,不忘初心,转业地方工作后,仍心系摄影,坦然面对生活的磨难,还有诗和远方……

2017年,老林从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退休后,再也闲不住了,每天除了照顾病重妻子的生活起居外,一有时间,就揣着相机到古城的名胜古迹去寻找最美的画面,或者是到郊外的山乡渔村去捕捉富有特色的闽南风土人情。他经常骑着“小黄人”穿行在古城大街小巷、广场庭院、集贸市场、名胜古迹,随手拍摄下美的瞬间。在外出采风时,林谋志认识了《蟳埔风情》摄影基地的蟳埔女小黄。他们相识之后,善待彼此,心存感恩,没有血缘的他们结下了“父女”情。去年,他的一组《蟳埔渔村民俗风情》参加网络媒体摄影比赛荣获三等奖,并被多家刊物刊登。

当老军人手中的枪械变成相机,战场将会变成怎样呢?有一次,林谋志和家人到郑成功公园游玩,走到路口时,他看见路上有一滩积水,路面坑洼难行,便随手拍下照片,向上级反映,这个问题很快得以解决,林谋志得到了丰泽区文明委的肯定和赞扬,并被聘为丰泽区文明巡访员,针对群众关注的民生热点进行调查,用手中的相机抓拍美中不足之处。又一次,他发现泉州刺桐大桥桥下北端,垃圾堆集如山,蚊绳成群,臭气熏天,卫生状况堪忧,于是他用手中的相机抓拍,然后上传朋友圈。微信群发出不同的声音:有的说他多管闲事,有的说他爱出风头,但也有人为他点赞,说他不事权贵,敢说真话。经过林谋志多次反映和媒体曝光后,刺桐大桥桥下的卫生问题才得到了解决。面对泉州广播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林谋志说,学摄影用什么器材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心,用心拍的照片,都很美。

当然,林谋志更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在退休之时,除了自愿向党组织交上一份特殊党费5000元,他还向王宫社区老人会捐献3万元,以表达自己的爱乡敬老之情。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摄影,装饰了他们的人生,也照出老人晚年的幸福。这就是三个“老年摄影家”热爱摄影的初衷。

猜你喜欢

老照片泉州市摄影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老照片
老照片
老照片
老照片
让老百姓看病不难不贵 泉州市医改确定四个主攻方向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