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要勇于“露短”

2018-07-29张小兵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外国文学古诗文课堂

多年前,和学生一起读张岱《家传》,当说到“文恭捐馆,家难渐至”一句时,我联系前文“遂输粟入太学”,想当然地将“捐馆”理解为“捐钱粮给太学”。正当我得意于自己的推理时,陈瞩远同学立即反驳,认为“捐馆”就是“去世”的意思,并以《红楼梦》中“林如海捐馆扬州城”为例,再以后文江西邓文洁“吊”的行为作证。一瞬间,我自觉无地可容。但转念一想,韩愈不早就说过“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话吗?有学生如此,应当高兴才是,又何必自惭形秽?

教师都有缺点、缺陷、缺憾,犯错误也在所难免。虽说扬长避短有必要,却也并非不可“露短”。

过去,我沉迷于唐诗宋词,课堂上常三句难离诗词。外国文学作品阅读一直是我的短板,学生中不乏强于我者,为了所谓的“面子”,我常自说自话,生拉硬拽。后来,有学生告诉我:“您的解读还是有古诗词味儿,就是少了外国小说味儿。”一语惊醒梦中人,自此,我一方面勤读小说,一方面多向学生学习,以一个学习者的姿态步入课堂,端着架子的感觉顿然消失,心情格外愉悦。说错了就改,不会就问,又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教师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姜同学酷爱历史,广读诗词,课堂上喜欢“插嘴插舌”,常于我讲得精彩处冒出一两句话:“老师,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思考”“这个判断有些武断吧”“我觉得按照史实来说,应该是这样的”“老師读的是中华书局版的吧?可能上海古籍的那本更好”……从教近二十年了,自恃对文本已比较熟悉的我,常故作镇定,外表平静而内在翻江倒海,从骨子里有些不能接受,甚至以为她这是故意“拆台”。教师可以轻松操控整个课堂,目光在哪里,关注就在哪里。刚开学的两个星期,课堂上我有意识地不看她,对她的插嘴也置之不理。第三个星期,课堂安静了,她却开始昏昏欲睡了,偶尔抬头也是不屑的神情。她的“反常”,令我猛然惊醒,知道自己已经实施了一次次冷暴力。

不喜欢异见,这是人的本能;容不得异见,这是人性的劣根。当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时,我便开始接受并引导她,让她“重回课堂”。《三国演义》阅读课上,我结合《三国志》讲文学创作与史书的区别,她则以《三国志》为本聊东汉末年的世事纷争;我联系《三国演义》中的孙吴一族的家族史,谈三足鼎立的形成,她结合历史谈东吴“士庶之争”……遇到复杂的历史问题,而我恰好不明白时,一定会主动请她说一说。原本爱历史和古典文学多一点的小姜,对现当代文学,甚至外国文学似乎也有了一点兴趣。课堂上,她的眼睛多明亮!在她的大学自主招生推荐信中,我这样说:“余初识姜生便觉其大。诵《春江花月夜》,知景、明境而通文,内达人性,外接古月,于大孤独中独得大诗意。同窗皆称善。余顿觉压顶之重,不异泰山临空,汗渍阴发。遂日诵夜读,以追其学。虽奔若牛马,尤恐项背之难望。”

再者,教师如果总是“扬长避短”,可能导致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出现一些缺陷。教出的学生只能越来越像自己,而不是超越自己,成为他自己。教学中常常有一些怪现象,朋友二人都十分擅长外国文学而其他方面能力有所欠缺,然而,一人教出的学生也仅长于外国文学,另一人的学生却有诸多专长。私下聊天才得知,前者遇到古诗文便“绕道走”,每逢外国文学作品便不惜工本大讲特讲;后者凡古诗文和学生商量着讲,主要让学生讲,外国文学作品则精选着讲。“扬长避短”和“勇于露短”的教学效果一览无遗。

想起德国作家凯斯特纳在《开学致词》中的一句话:“假若老师装作知晓一切,你们要宽恕他,但不要相信他。假如他承认自己的缺陷,那你们要爱戴他。”一个真正的好教师,更需要的可能是“露短”。“露短”不是“示弱”,“示弱”是教学技巧,“露短”是生命的真实。

(张小兵,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10003)

责任编辑:赵赟

猜你喜欢

外国文学古诗文课堂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欢乐的课堂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The Land They Lived on: Reading The Bluest Eye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ThePatriarchalSocietyofChinatowninEataBowlofTea
ContrapuntalReadingofJaneEyreandWildSargassoSea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