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问题研究
2018-07-29凌力
摘 要:美国在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对银行体系造成了冲击。有学者认为银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银行过度的风险承担行为。货币政策将会改变融资成本,风险定价,进一步地影响银行的金融识别以及投资决策。优化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顾加强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进行探讨,期望能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银行
引言
美国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各国的商业银行都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在危机后各国的学者都对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去进行了探讨。爆发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金融机构放松贷款,市场主体过度借贷,金融机构杠杆率过高。但本质却是因为长期宽松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导致证券化信贷产品膨胀资产价格泡沫集聚,使得经营杠杆一再提高,过度的承担风险,银行的风险识别积聚到一定的程度就导致了危机的发生。有研究表明要想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就必须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整,只有改变货币职能观测,从而改变银行的风险识别,才能作用于实体经济和金融稳定。
一、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作用通道
(一)利率影响估值、收入及现金流
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作用通道之一就是利率影响估值,收入现金流。货币政策对利率在进行调整的时候能够影响资产的估值,以及收入现金流。这是因为在对利率进行调整的时候,会出现由于利率的下调导致 借款人的资产估值上升,银行就会因为借款人的资产估值提高,对破产以及违约乐观估计,对风险的评估降低,增加了风险承担。
(二)习惯形成
有研究表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结构都会对市场资产的结构波动产生影响。资产的均衡价格在考虑的时候要对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以及消费习惯进行评估。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会导致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同时也能改善消费者的风险厌恶程度,进一步使得市场的经济活动膨胀。由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是常年累及的,当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变,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下,投资者会增加经济活动,这就意味着在投资的时候,对投资风险的预估的警惕性会降低,个人更倾向于更多的风险承担。
(三)杠杆效应
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会导致使得银行的风险容忍度进一步提高。这是因为杠杆率是资本与资本和负债总和的比值。当银行受到外部的冲击的时候,银行为了保证杠桿比率会进行产品或者资产的变卖而不是对现有的资本就行调整,这就导致了在分子不变的时候,进行分母的调整,使得原本就上升的资产价格进一步刺激银行资本的上涨。在银行负债不变的情况下,只有进行资本扩张才能保证原有的杠杆比率不变。但是在进行资本的扩张的时候资产的价格也会跟着改变,这就又导致资产价值进一步提升,形成周期循环。
二、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宏观经济会对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产生影响。消费者的物价指数是其中一个因素之一。因为在进行货币政策调整的时候首先要维护物价的稳定。很多研究学者在研究货币风险承担渠道的时候,都将物价指数纳入到变量当中。除了物价指数,另一个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因素就是名义GDP增速。有研究认为名义GDP增速若较快将会导致投资者的消费意愿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这样将会产生一些劣质的贷款,从而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承担。
(二)行业情况的影响
银行之间的竞争以及银行业监管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货币政策。银行之间的竞争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如下:银行之间的竞争会影响银行的特许价值,而银行的特许价值又对银行的风险承担有一定的影响。竞争越激烈风险承担动机则进一步的弱化。借款人承担更多的借款风险,从而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加强银行业的监管将会促使银行减少对风险投资的投资组合,使得风险投资的比例大范围的下降。除此之外银行的监管也会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起到影响,经过调查发现银行的监管会弱化货币政策对银行的风险承担渠道,但是也有的学者并不这样认为。
(三)银行特征变量的影响
不同银行的资金水平、负债规模、以及风险管理都有一定的差别。当出现风险的时候一些大型的银行可以将风险进行转移,从而降低风险,也进一步促使信贷投放风险厌恶程度降低。有研究表明越是大型的银行在面临外部压力的同时,风险承担行为更稳定不容易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并且货币当局对大型银行的信贷监管更为严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风险承担行为的稳定。除此之外,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在抵抗风险承担渠道上也有一定的作用。主要是当银行的资本水平充足的时候,当发生信贷损失的时候,银行有一定的资金对风险进行承担,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这就使得银行能够保持稳定的经营状态。有研究发现资本水平充足且收入来源较高的的银行往往更容易激进的进行风险承担。另一方面,银行的盈利水平也与银行的风险承担有关。银行的盈利水平越高对风险的承担意愿也就越弱。相反盈利水平越弱的银行在往往更容易进行风险承担,这是由于盈利水平较弱的银行更偏向于高风险的投资来改善资本状况从而进一步进行盈利。
三、政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信用登记制度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之一。若宏观经济良好银行就会促进贷款人的风险承担行为,对贷款人的还款时间,还款能力持乐观态度。但是在杠杆路径以及估值路径的影响下,贷款人往往不能顺利的进行贷款。这主要是由于银行要降低其风险承担意愿以及水平。只有建立健全信用制度才能改善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效果。
(二)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要对利率市场进行改革,实现利率市场的差异化。我国目前只实现了贷款利率的完全开放,在利率市场化上并没有实现。这就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的调控工具以及手段都是以非市场化为主,此种方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够抑制银行扩张信贷,但是却进一步加剧了银行的资产从表内转移到表外,使得银行真实的风险承担意愿被掩盖。从而削弱了货币政策的调控,使得调控的效果不理想。只有进行利率市场的改革,才能进一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三)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
由于不同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以及风险承担渠道度都有所差别,在进行货币政策制定的时候要考虑都银行之间的差异,对银行的风险承担进行估计,实施擦差异化的监管政策,不能一概而论。要考虑到银行的的规模,盈利能力,吸收存款的能力,当地的货币当局应该根据银行的这种差异化进行差异的管理,不能进行一概而论,不同的银行有所区别对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得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进行调控,进一步防止风险的发生。
(四)从大局着手,货币政策应维护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
传统的货币政策仅仅是对物价、收支平衡、经济增长做了调控,把他们作为一个传统的关注目标,但这是不够的,应该从整个金融体系着手,考虑金融体系的稳定。同时对银行的风险进行关注,了解银行背后隐藏的风险,并根据这些风险作出适当的调整,对银行的信贷供给以及投资增速进行关注,从整体的角度分析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使得货币政策不仅仅只是维持物价,收支平衡的稳定,也能够促进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
四、结束语
只有了解清楚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作用,建立健全信用登记制度,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才有助于银行加强经营管理,使得货币政策的调控起到作用,从而保证金融的稳定。
参考文献:
[1]熊劼.中国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7,(03):14-29+134.
[2]张雪兰,何德旭.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传导路径、不对称性与内在机理[J].金融评论,2012,04(01):71-81+125.
[3]张强,张宝.货币政策传导的风险承担渠道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1,(10):103-107.
作者简介:
凌力(1997-),男,: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