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跨文化交流中的非语言行为
2018-07-28刘贞利张云杰
刘贞利 张云杰
摘 要:非语言行为不借助声音和媒体,也被称为“沉默的语言”。和语言表达类似,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传达超越语言的含义。这种表达效果,在某种文化中,其社会成员会无意识的按照含有本文化特征的想法和习惯来行动,在交流中不易察觉,这是跨文化交流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文化不同,非语言行为约定俗成传达出的含义也不相同。本文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物体传达的信息、色彩、举止出发,考察中日跨文化交流中的非语言行为的差异。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非语言行为;差异
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与人沟通时,和对方保持什么样的距离,表达了两人的立场和亲密度。朋友之间,距离太过接近,会让人觉得过于亲密,距离太远,又让人有疏远的感觉。在不同的时间、场合和面对不同的交谈对象,交谈双方若能保持适当的距离,会使交流愉快地进行。但是,不同的文化中有各自独特的距离感,在接触不同文化中的人时,自己文化中的空间感和距离感,有时会给对方带来误解和困惑。
中国人和日本人交流的时候,经常使日本人感到困惑的一点是中国人对人的距离比日本人近。例如:跟一个在某所大学任教的日本老师交谈,对方说:“我在这所大学也教了几年的书,还是有一点不习惯的是中国学生问问题的时候离的太近,有时候还会有肢体碰触。学生当然没有恶意,可是我会下意识的往后退。”
一般情况下,日本人在日常对话中的标准距离是相距1米左右,必须保证自己的呼吸不会到交谈对象身上。相比之下,中国人在日常对话中的距离就比较近了。因此,在中国,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同性朋友之间,手拉手、臂挽臂、肩搭肩,这些在日本人看来是十分另类了。
二、物体传达的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随身携带和使用的物品也象征着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会引发不同的问题。就像拖鞋这种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物品,也象征着一定的文化。
日本人在进入学校、公司或者体育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的时候,一天会换好几次拖鞋。男人在开车和乘坐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候很容易把鞋脱掉,只穿着袜子。另外,在公园和草坪上坐着、吃饭和休息的时候,只穿着袜子或光着脚。穿着拖鞋在校园和公司走动,讲课或者工作。因此,大家不会太在意脚上只穿袜子或光着脚,也不会给他人造成不愉快。
为了保持室内卫生,换拖鞋是非常好的一点,但是,公共设施的塑料拖鞋很容易弄脏,穿上走路也不舒服,冬天冷夏天闷,日本人对此也有抵触。于是,在日本学校和公司中,穿拖鞋除了保持室内卫生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来区分内和外。因为穿着拖鞋走出房间就可以在校园走动了,这时,校园是内,校园之外就是外了。有时候会看到穿着拖鞋在校园飞奔的人,脚步声咋教室都能听到,十分不可思议并且觉得危险。
日本的观光客和留学生们,即使到了海外,也如同在自己国家,乘坐观光公交等公共交通时,在教室和其他国家的人一起上课时,很容易就脱掉了鞋子,在椅子上跪坐着。关于穿拖鞋的认识,文化背景不同也各式各样。
在中国,脱掉鞋子穿上拖鞋仅限于自己家这种比较隐私的场所。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酒店的注意事项中,明文规定“不得穿拖鞋入内”。在正式的公共场合中,应该避免穿拖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城市里很多家庭都会放置拖鞋,进门换鞋。但是在自己家换拖鞋穿还好,去别人家要换鞋就会有抵触情绪,甚至有些人会说“要是谁家要进门换拖鞋,那我宁可不去他们家”。另一方面,穿高跟鞋的客人,不拖鞋直接进家里的话,收拾起来又很麻烦,又担心地板上铺的东西,可是出于不强迫客人换鞋是一种礼仪来考虑,又有所顾虑。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在他人面前露脚会感到羞耻的习俗还根深蒂固。这种习惯和固定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根除的。
三、色彩
色彩表现作为一种社会习惯,含有民族的特异性。根据国家和社会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种颜色也能表达完全不同的含义。例如:红色。一方面是表达祝福的颜色,另一方面也是表达死亡的颜色。因国家和地域不同,也会有这种很极端的例子。如果不知道这一点,有时候会带来很多的误会。
也有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人的结婚典礼上,有一个公司的日本人应邀参加,这个日本人特意让人从日本把礼服寄到中国来,想在中国人的结婚典礼上穿,以示尊敬。但是却收到周围人异样的眼光,特别是新郎新娘双方的父母脸色不太好看,这个日本人感到十分不安。特意前来祝福的心情也没有了,十分可怜。因为在中国,“黑屋”、“黑心”、“黑道日”、“黑锅”、“黑信”等这里面的“黑”这种颜色,代表了“罪恶、不吉利、悲哀、死、地狱、恐怖”等负面的含义,被视为不吉利的颜色。因此在结婚典礼这么盛大的场合,没有人穿黑色的衣服。
相反,在日本,黑色西装除了作为丧服之外,也会在结婚典礼等盛大场合使用,仅改变领带的颜色,黑色的西装在婚丧嫁娶等场合都可以穿,特别方便。
四、举止
所谓的举止,也可以说是姿势和手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在交流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中国和日本同样是东方国家,拥有着数千年交流往来的历史,像西方人那样,边说话身体边动的比较少,尽管如此也有差异。
竖起小拇指,在日本意味着有了情妇。数年前在日本的电视上,有一个男职员竖起了小拇指,有“因为这个从公司辞职了”的宣传含义。在中国竖起小拇指,意味着“最次、末位”。这样的广告,在中国人看来,恐怕会想“为什么最次,就从公司辞职了呢”。
其他还有竖起大拇指,在日本有父亲、丈夫、社长等含义,中国指最棒,了不起。竖起食指向下弯曲,在中国代表数字“9”,在日本指小偷。
五、小结
我们在平常会在无意识中运用非语言行为,它的作用超乎我们的想象,在今后研究跨文化交流的时候,这也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明利.跨文化交流中非语言行为之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作者简介
刘贞利(1992-),女,汉族,河北邯郸人,華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生。
张云杰(1994-),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生。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