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韩少功散文化小说的结构美学
2018-07-28房国君
摘 要:当前,韩少功的散文化的小说以其自身独有的风采而广受读者喜爱。在韩少功创作思想指导下的小说,具有独特的审美风格。通过以《马桥词典》和《暗示》为例,以其散文化小说的叙述结构方面入手,深入研究散文化小说在结构上的审美特征,为我们当下的小说研究和写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韩少功;散文化小说;结构特征;意义
在文学评论日益受到关注以来,许多文学家和评论家都高度关注韩少功的作品。有数量众多的论文发表取得相当的成果。例如:《韩少功小说散文创作综论》1里廖述务就侧重对韩少功小说、散文的创作有系统地整理和论述。其次,还有一些关于韩少功散文化小说的硕士论文有:林志煌的《论韩少功小说散文化倾向》,主要探讨了韩少功小说散文化创作倾向的意义和价值等等,还有韩少功的一些谈话和采访记录,以及他自身的一些自序等都可以作為参考和研究的依据。
本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对韩少功散文化小说的创作介绍,第二部分以其小说的结构为切入点,以《马桥词典》和《暗示》为例,研究分析韩少功在这一写作思想指导下小说的审美特点。最后,研究这一主题的意义在于发掘散文化小说的特色和优点,通过分析指导我们以后的研究和写作。
一、韩少功及其散文化小说
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和《暗示》代表了韩少功小说创作的一个巅峰,显示出他不同寻常的选择,这在读者中取得的巨大反响也能看出韩少功这个文体选择的价值和意义。他自己曾经在《灵魂的声音》中说:“惊讶是小说的内动力。”2在这两部小说的评价来看,这正是给读者带来了相当的惊讶。韩少功认为传统小说中,小说的人物、情节、情感和故事发展都作为主要表现的因素,这样的创作手法会让读者的视野受到了限制。因此他希望小说的主线能从传统的束缚中打破,去关注一些看似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例如,关注一块石头,强调一颗星星,研究一个乏善可陈的雨天,甚至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连自己都不认识也永远不会认识的背影。
散文化小说是指那些力求突破传统线性的叙述方式,通过一系列手法使故事的因果关系和冲突逐渐减弱,更加注重抒发内心情感情绪的小说形式。韩少功在创作中将小说的散文化进行了运用,使得小说的叙事有了个人的独特性,以自由新颖的风格著称,也增加了新的审美旨趣。
二、叙述结构自由化
韩少功在他写完《马桥词典》后说:“我从80年代起就渐渐对现有的小说形式不满意,总觉得模式化,……我一直想把小说因素与非小说因素作一点搅和,把小说写得不像小说。”3作者在创作上尝试摆脱传统意义上小说结构模式的约束,采取一种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空间营造的超时空手法,从而实现小说在叙述结构上的创新。
在《马桥词典》,词条故事相对来说是独立的,但与此同时又相互联系起来可以贯穿全文,共同构成了小说主题的。在结构上来看也创造了新的文体形式。小说作者在记述和展开小说时给人一种很随意的感受,不像以往作家浓墨重彩的描写,而是十分恬淡悠远,更像是一篇篇散文。从文章内容着手,故事的创造以都以日常生活为基础并慢慢升华。例如在书中的:“神仙府”、“梦婆”、“觉”、“醒”这些富有深刻哲理的词条。这些都是生活日常里的,像是随意一瞥的场景和感受。书中神仙府里的人,露宿在外,在大自然里怡然自得,生活的惬意快乐,但是,在世俗大众的眼里,却是消极颓废,毫无斗志的人,马桥人却有着不同的见解竟然称呼他们是神仙。诸如此类的词条贯穿全文始终。小说里的人物故事表面上被词条分割得破碎无章,其实仍然是在严格的线性叙事顺序下展示。这种特殊的叙事方式打破了时间和逻辑为主线的传统手法,讲求形式的运用,力求用以非整体性的形式来消解传统小说中情节和人物为中心的方式,以词条构建起全文并阐述观点。例如,文章里的词条群就是围绕中心思想或是一些人物创建的。如“发歌”—“撞红”—“觉觉佬”—“哩咯嘟”—“龙”,这是围绕万玉来展开。这样的人物在整部作品中还有很多。所有的这些,都是通过对某个词条做出的解释而得到的。在以往小说家那里,语言是为了表达小说内容的工具。而韩少功则是将语言、文化、历史、人物等东西碎片化,创造出一种无中心、开放、琐碎叙事的结构性叙事,打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词典的形式打破了中国长篇小说的传统结构,对传统小说的经典定义譬如线性叙述、时间顺序、因果关系、典型人物、故事化、情节性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某种意义上的颠覆和消解。例如:虽然故事侧重写的是七十年代发生的事情,但也有对文本里时间的突破,展望未来的改革开放和追溯古代的生活。这就显示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颠覆性。
小说《暗示》是作者又一次灵活的运用。韩少功尝试运用一种“双坐标”的方式来构建全文。思考路线是贯穿全文的隐藏线索,也是纵坐标,而横坐标则重点进行叙事。事实证明《暗示》的创新,实现了作者的这种尝试。因为在具体的实践中,总会以抽象感性的方式表达人生哲理,而以具体理性的方式描绘日常生活现象,二者相互碰撞融合。在追求情节和结构完美融合的艺术境界。在此之后,韩少功的很多作品中都开始使用这种的方式来安排故事发展。韩少功不愿拘泥一法,在后来的文章中更是省去原本小说需要的构成要素。这些小说变的开放,变的引人深思。他的小说与传统的小说早已经不同。而是转向更开放的道路。
在这一创作阶段的作品中,有的人物是模糊的;有的故事甚至没有明确的原因和结果;小说有时有开头有发展却没有结尾。这就是采用“横断面”言说方式的优势。一种文学的革新,首先必须是依仗于形式的变革,形式意识和技术意识并不是雕虫小技,它有特殊的革命性。韩少功这种碎片化、散文化的独特创作形式,在丰富小说艺术手法的同时,也使得小说创作更加灵活随意。在文艺思想方面,韩少功的小说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以自己所处的时代为背景进行创作,将时空布局彻底打乱,把过去和将来混杂在一起加以叙述,渲染故事的神秘性,这样使得主题思想呈现出“不确定性”的审美含义。这就是他为创新小说文体和形式进行的革命。
三、意义
韩少功立足于传统小说并超越了传统小说,并结合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即崇尚真、善、美的艺术境界。
总的来说,散文化小说的结构具有独特的优点,显示出韩少功创作思维的独到之处。作者跨越小说与非小说的界限,在文章时空观上,他将过去和现在的文化杂糅于一个平面中,为读者展现出一个光怪陆离却又多姿多彩的感官世界。让任何水平的读者都能从中得到启发。同时,韩少功散文化小说在结构上进行大胆尝试新文体,使故事间彼此相连又相对独立,这样的手法使小说内涵得到补充,新的美学思想得到传播和认同。他将东方传统的文艺观念和西方思想得到恰当的融合,使小说的审美特征达到新的高度,小说内容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延伸。韩少功对于独特创作风格的坚持,使其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彩却又不失理性意蕴的审美风格,包涵着他自己对于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注释:
1 廖述务.韩少功小说散文创作综论[A].福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5).
2 韩少功:《灵魂的声音》,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3 韩少功.马桥词典·关于《马桥词典》的对话[z].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273.
参考文献
[1]韩少功.马桥词典[Z].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韩少功.暗示[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3]陈思和.《马桥词典》: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因素之一例子[J].当代作家评论,1997(2)
[4]韩少功.马桥词典·关于《马桥词典》的对话[z].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
[5]廖述务.韩少功小说散文创作综论[A].福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5)
[6]朱向前:《理性的张扬与遮蔽一一我读(马桥词典>》,廖述务编《韩少功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房国君(1994.9~),女,山西临汾古县,天津师范大学,2017级硕士 研究方向:文艺学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