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话语表达方式及其传播效果研究

2018-07-28刘青青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传播效果共产党宣言

刘青青

摘 要:翻阅中国共产党和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文献,我们随时都能发现马克思话语的大量引用。《共产党宣言》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段落简短、论证明确,充满了碑文般精炼的语句和惊世骇俗的气势。正是如此坚定的气势,如此自如的运用,使《共产党宣言》在发表168年以来,仍旧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共产党宣言》对于当今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科学社会主义、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话语表达方式;传播效果

一、《共产党宣言》的话语表达方式

(一)话语表达方式及其运用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其中比喻、排比、反讽、设问、反问、借代这六种手法在全文得到反复运用。《共产党宣言》总计444句,比喻出现11句,占2.5%;反问出现10句,占2.3%;设问出现10句,占2.3%;反讽出现9句,占2%;排比出现17句,占3.8%;借代出现11句,占2.5%。

在《共产党宣言》中,修辞手法大量地被运用。在论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和所有制关系曾经促进了生产力、接着又造成经济危机大量地毁灭生产力时,马克思这样写道:“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巫师那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符咒呼唤出来的魔鬼了。”马克思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无计划状态前的一筹莫展的形象。马克思的多种形象化的理论叙述方式,不仅把各种人物和事件勾勒得惟妙惟肖。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发挥得最出色的笔调就是讽刺。这是出于他对丑恶的资本主义世界极端的轻蔑。《共产党宣言》中的激情和气势并不仅仅依靠猛烈抨击,更多的还是运用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段来完成,如“难道雇佣劳动,无产阶级的劳动,会给无产阶级创造出财产吗?”显然,这种设问是无须回答的,但是由于语气上的变化,设问句具有更加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表达效果。排比在《共产党宣言》中,也是很能增添语境气氛的一种形式。譬如:其中半是挽歌,半是谤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未来的恫吓。马克思运用排比,不只是追求语言形式的匀称和声音韵律上的往复美,更主要的还是追求文章的气势,产生一种激越宏大、锐不可挡的气势,把《共产党宣言》中的浩然正气表达得更为强烈鲜明。

二、《共产党宣言》的传播效果分析

1、传播效果

(1)时间维度

十月革命前,《宣言》的传播,以恩格斯去世为标志,可分为两个阶段。到恩格斯逝世时,《宣言》的版本覆盖了18种文字,版次约有130个(含手抄本)。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所有国家的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恩格斯去世后,《宣言》传播非但没有停滞,反而更加蓬勃了。表现在:新文本持续涌现;俄国成为传播的中心,恩格斯去世至1918年间,《宣言》俄文本出版高达77次之多,期间的两次高峰分别出现在俄国1905年革命和1917年十月革命前后,亚洲传播大幕初启。

(2)空间维度

大致说来,《宣言》地域传播总的路线图是:在伦敦面世,1848年革命爆发后登陆欧洲大陆,开始在欧洲各国流传;1848年革命失败后,传播按两大主线进行,一路跨过大西洋传向美洲,一路传向俄国,再扩散到亚洲和非洲;传向美洲的一路又分为先后两支,一支是1848年革命后随共产主义同盟的流亡者登陆美国,一支是随巴黎公社的流亡社员传向拉丁美洲。最终,《宣言》传遍了整个世界。

2、传播效果原因分析

(1)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

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的关系主要考察传播者,在信息的采集、筛选、加工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传播者的信誉度与权威性等对效果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作为《宣言》的写作者和工人运动的领导者,在工人阶级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此外,《宣言》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除了马恩主体的可信性、《宣言》的真理性、劳苦大众的需要等原因之外,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密切相关。马克思、恩格斯立志用人类的一切知识武装头脑,他们博览众书,学富五车,纵横自如地驾驭语言。这就不仅使马克思、恩格斯能够充分、准确、生动地阐明其思想,而且能使其理论得到最迅速、最广泛的传播。

(2)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用对答的方式,系统地回击对共产主义的各种指责,如“共产主义就是共产共妻”;对当时流行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流派,如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进行了深刻地剖析,揭露了它们的理论错误和阶级实质,从而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所有这些流派之间的界限。这些批驳和剖析,即便是今天看来,仍然给人深刻的启迪。

(3)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共产党宣言》指向的对象始终是绝大多数人。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在起草的《宣言》中提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正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艰辛严肃的“深入”,才有令大众怦然心跳的“浅出”。他们的理论不是被供奉在书本上,唯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显示其巨大的威力;他们重视理论的大众化宣传,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发展理论的智慧。

三、结语

高超的语言艺术是《共产党宣言》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马克思根据表达各种不同情感的需要,贴切地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与写作手法,从而使他深邃的思想以清新明快、简洁流畅、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语言得到完美的体现,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马克思主义语言的通俗化对我国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顺利推进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靠少数人不行,必须依靠一大批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骨干力量,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人阶级的重要途径。在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他们的著作已经在欧美许多国家大量出版,尤其是《共产党宣言》。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使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结合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必须尊重民族语言文化的特点。在新的歷史条件下,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特别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9.20.24.19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 丁卫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中国话语表达[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4.

[6] 刘明华.《共产党宣言》全球性传播考略[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2)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244页,人民出版社 1966 年版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252 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6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年,第 610-611 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306 页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传播效果共产党宣言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传播的渠道与效果研究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明星微博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传播功能与效果研究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共产党宣言》主要思想的当代解读
《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地方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