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静物摄影中的“物”与“我”

2018-07-28陆佳琳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意境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外摄影案例,根据影像本体论的发展演进,阐释静物摄影在当代艺术创作发展环境下发生的变化,探索当代静物摄影发展的新方向,寻求摄影的创新与突破。

关键词:静物摄影;影像本体;意境;机械复制;摄影形式表现;

摄影艺术将凝固的瞬间展现在大众眼前,既呈现了精彩瞬间的永恒定格,也赋予了静态表象下的生动活力。在摄影艺术大范畴下,不同类别摄影的展现形式为被摄体带来截然不同的生命力呈现方式。静物摄影有别于人物、景物等摄影方式,首先选取的即是无生命体,而如何将不存在生命力表征的物体,通过摄影的形式进行重新演绎与赋予其呼吸、活力,是静物拍摄在摄影艺术发展至今,仍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课题。时至今日,静物摄影不应简单停留在没有灵魂的表征之物的现实展示环节,而应通过摄影人在不同时期环境下,所处、所思、所感,赋予其富有时代特色、语境意味的艺术再加工处理。

一、拍摄瞬间——?展现之物的表现形式

摄影作为一门通过画面内部空间展示,表达艺术美与形式感等内容的艺术创作,首先在拍摄环节必然强调美的展现形式的表达。通过对拍摄整体进行布局、构图控制,在拍摄之初即需要进行事先构思。静物摄影由于其对于拍摄物体的摆布形式完全自主、自由,更有利于拍摄者进行现场调动与布置,通过对画面内部各组成部分进行合理分配,将被摄主体进行提炼。问题同时在此环节产生,究竟是将被摄主体以外在形式的美感进行无意义的排列组合,或是将其看作有生命之物进行挖掘感知。在静物摄影类别下,有其争议性存在;但就当代文艺理论发展的趋势下,多元化思考及多义性语意探究,都使得摄影艺术不再仅仅停留于单一种类创作思考下进行拍摄。

摄影在表层信息看来,可就光影、色调、点线面、比例、空间构成等部分进行表现,传统绘画与摄影带来的美学意味,同样桎梏着摄影的创作形式的发展。由于拍摄瞬间决定了最终呈现的物象信息,图像语言的可读性首先被美学限制。而在当代艺术发展之中,艺术展现形式已然不拘泥于清晰物象、完美构成比例等内容,更在于尋求创新思维模式、思考出发点的选取。

当代美国概念艺术与装置艺术大师约瑟夫·科苏斯(Joseph Kosuth)1965年作品《一把和三把椅子》,即首先提出了对于当时环境下,符号学对于艺术创作或生活的影响。思考当代艺术创作,不仅应关注艺术门类自身技法与表达的创新突破,同时应将目光投注到同时期社会语境下,文艺发展的综合方向与思潮演变。在研究摄影艺术的同时,不仅关注摄影内部的发展变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亦应投入到创作之中。由此进行的拍摄,以静物为题材表征,同样渗透着对于现实、艺术以及人生等深层次思考。科苏斯的《一把和三把椅子》以照片的椅子引申脑中形象思维,文字为语言逻辑思维的象征,与实体椅子进行并置。不仅将装置艺术与概念融合,同时也将摄影影像艺术与文字艺术引入其中,作品充分体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文艺领域对于符号学、语意语境及人类思维模式的探索。

鉴于此种综合艺术创作理念影响,拍摄瞬间定格的物像符号,不仅是展示之物的外形、美感等外在表现形式,同时将理念传达通过画面表层图像构成,进行组合装置,将思维流变通过定格的影像形式展示,并在呈现阶段进行拍摄者与观者之间的沟通连接。由此,个人进行选定拍摄题目之初,由感受时代变迁的流变进而产生拍摄静物摄影构思,选取最为常见的座椅意在通过座椅的老化与淘汰,显示时代不同的变化。有鉴于当代社会多元文化对于大众思维模式、观看模式的影响,首先以直观的图像语言进行静物展示,在拍摄瞬间的同时,将静物之美展现在画面之内,在纯粹环境背景之中,将光影、点线面构成、空间结构等摄影语言进行有序呈现。在形成纯粹化、快速化、易读化的表层审美构成之后,如何把握摄影语言赋予创作的深层次内涵及韵味,是当今摄影艺术发展仍在探索与创新的重要议题。

由于现代化社会的高速发展,科技的进步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但在人类精神层面却显示出了信仰、仪式感的缺失,对于精神追求的迷茫、困顿状态,乃至读图时代影响下的对于获取信息愈发浅显化、直白化,不追根溯源、深层次解析,缺乏沉浸式阅读理解涵义,造成了快速化吸收各类资讯的同时,忽视了消化、沉淀以及反思过程。由此带来的摄影问题即是专注于表层信息即摄影技术化语言的功利性追求,但忽视了摄影艺术深层次的韵味与寓意的形成,造成了摄影创作在反映深层次思考问题上的不足与缺憾。由于此类问题极易导致大众在观看摄影作品时,出现对于摄影思考的疑问:美则美矣、精神何在。就如何体现摄影精神之所在,还应回归到传统审美意境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范畴。

二、结语

现代摄影创作中,不应将静物摄影简单看作是商业摄影、产品摄影的附属或创作形式。不同的拍摄手法与创作氛围,都将为静物摄影作品带来意想不到的意境与新观念的渗入。由现代社会对于语意语境的多样性、多义性分析,解析摄影语言亦应将分析画面表层的形式与表现,代入更深层次的理解感悟之中,将图像语言的表里关系进行合理并置重组。纪实氛围下拍摄的静物摄影,必然有其携带的特殊寓意或隐喻。根据真实环境与社会变迁,应结合拍摄中的现实环境进行思考分析,重新重视静物摄影的画面张力与表现能力;将摄影对于客观物象进行拟人化或生动形象的代入思考,有利于理解分析当代影像创作中,层出不穷的新方法与新样式在各种媒介平台展示上的推陈出新。重视思考静物摄影中的“物”与“我”的观念定位,也有利于在今后的摄影创作中,进行更多表象与表意并重的探索实践,为静物摄影的发展寻求更多表现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绍先.《摄影艺术的学术解读》[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5.

[2] [美] 罗森布拉姆.《世界摄影史》[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2.

[3] [德] 阿德勒.《静物摄影艺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4][德]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摄影小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陆佳琳(1987.4),女,汉族,河北唐山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学院摄影在读研究生。指导教师:王琦。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意境
谈高三古典诗歌意境教学
意境民族
春色满园
试论唐代诗歌的意境美
创意
光影意境
一朵花的意境
中国古代文学意境美刍议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