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新教材由“教”变“用”的教学策略初探
2018-07-28蒋沁沁
蒋沁沁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深入,使得小学英语教学教材也进行了适当的改变,对于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进行英语教学,成为了当今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关心的教学重点。如何运用新教材实现由“教”变“用”的转变,是本文要着重探讨的方向。
关键词:小学英语;英语教学;教学策略
前言: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让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教教材”而是“使用教材”。“教教材”是指教师的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以内,教材内容有哪些,教师就严封不动地讲解哪些知识。而“使用教材”则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所需,进行对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取舍或调整,实现教学自主化,让教师能够完全发挥教学才能,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一、“教教材”造成的不利教学影响
(一)学生主体作用被忽视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几乎大部分都是“教教材”的教师模式,常表现为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完全按照着教材的节奏和逻辑进行讲解,学生在台下处于被动的地位。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很难提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小学阶段,如果没有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英语学习将很难进行下去。学生在课堂主体作用得不到重视,将减弱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缺陷
如果教师完全以教材的内容当作教学主体,那么就不能对教材的缺陷进行补充和完善,那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部分教材为追求版面的时髦花样,就忽视了内容的编排,造成教学主题不突出,逻辑结构混乱的情况。教师在面对这样的教材时,如果完全按照书上的思路进行教学,那么呈现的教学效果也是逻辑混乱。
(三)教材难度大
有些教材为追求地道的英语内容,就直接引用国外的英语故事或歌谣,虽然直接引用能提高教材的专业度,但是这也加大了教材难度。由于小学英语教材针对于小学生群体,其词汇量和知识储备量还不够,并不能很好地了解教材所呈现的内容。
不经删改直接引用外国的英语故事或知识,例如圣经故事等宗教内容,其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并不符合我国唯物主义价值观,容易对学生造成价值观冲突。同时又因为其故事逻辑和文化背景迥异于我国文化知识,从而影响学生传统知识的学习[1]。
二、使用小学英语新教材的教学策略
(一)适当刪减和补充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减和补充,对于顺序编排不合理、逻辑不通的内容,进行结构重组,在教案设计中教师要提取教材的有益成分,剔除教学过程中用不到的无益部分。
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以中等水平的学生甚至差等生也能理解的难度为基础,制定合适的教学任务量。与此同时,教师要摒弃以往“教教材”的教学观,对教学内容要有自己的考量,从教材中提取基本知识点,再从中提取利于自身发挥教学才能的元素。
新教材可能存在着内容繁杂的情况,因此教师要秉承着“宁可让学生少学些,也要学的精”的原则,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的愉悦而不是学习英语的负担。另外,教师要认识到教材的不足,例如语言组织不规范、语法结构不合理、中式英语的表达思维等小缺陷,在教学过程中要将避免错误的内容继续传授给学生。
(二)课堂小游戏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很难做到长时间专心听讲,因此小学课堂教学就是要尽可能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中引入适量的游戏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
例如,为学生展示7张图片,每一个图片有1个单词,然后让学生熟读这些单词。教师从7张图片中抽出其中一张藏起来,然后问“Whats missing?”,接着让学生回到“Its……”。最后给正确率前十名学生适当的奖励,如一个糖果或一支铅笔等。
这样的小游戏,能够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或对新授单词进行练习。学生在游戏中能够充分利用记忆能力和观察力,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印象,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游戏的速度要从慢到快,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新单词的难度。尽量选择学生较难掌握的单词加入进游戏中来,起到放松学习压力的同时,还能加强对生词难词的记忆训练[2]。
(三)注重学生差异
教材是教与学的参考,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学内容要随学生水平和个体差异,进行适当的改变。英语教学不止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了解语法结构及知识,还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自身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教材与现实的差异,基于课本而又跳出课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是新课改所提倡的理念。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从教材中提取合适的内容,语言材料要地道,还要辅以直观生动有趣的音像材料,为教材不足部分进行补充。
教材的编写不可能兼顾所有地区学生,因此在教材内容的讲解上要有所取舍。例如高楼大厦等城市景观,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就没必要对这类知识进行过多介绍;对于生活在乡村的学生来说,教师则稍加补充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其概念,把单词和某一具体事物联系起来。
(四)培养学生交际意识
英语首先是门语言,然后才是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交际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语言运用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激起学生用英语交流的欲望。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单词+语法”的结构,还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实现学生运用英语的目的。由于英语教材中并不能完全囊括英语交际的内容,因此需要教师对其内容进行扩展,创造性地补充教材之外的教学内容,使整个教学内容更加饱满。
结论:
教材不仅仅是教学工具,它也是教育目标、观念、方法的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地使用教材,对于其中的内容缺陷要及时剔除出教学内容,对于不够完善和多余的部分,要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因此这要求教师“吃透”教材,提取教材的精华,使教材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曾碧锋.小学英语教科书研究的价值取向分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15(03):8-12.
[2]李月.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