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018-07-28赵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5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赵霞

摘 要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直采取教师讲授基础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在这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逐渐丧失。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积极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欲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开展趣味性教学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議: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而教师为教会学生自己动脑筋,就需要积极运用趣味性教学。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经验展开几点探讨,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皮亚杰曾经指出:所有智力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着浓烈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强的求知欲,才能促使学生探究知识,探索其中的奥秘,因此,兴趣在教学中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枯燥地灌输知识,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许多数学知识都是非常枯燥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枯燥的数理知识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一味地将画面做成图片,学生还是会感觉到枯燥,于是就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模拟出许多生动形象的动态情景。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先给学生发一张卡片,然后告诉同学们:这张卡片是晚会的邀请函,只有将上面的算式全部答对,才能成功进入晚会。通过创设出主动的具体情境,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准确的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知识。由此可见,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乐趣,提高了思维的活跃性。

2教学方式多样,开展游戏学习形式

小孩子天性爱玩,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贪玩的天性,开展游戏教学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数学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过去,许多教师认为游戏只会玩物丧志,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紧密,不给学生留下开小差的机会,在练习时也常采用题海战术,在这种高压状态下,学生的创新习惯思维能力受到打压,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教学环节,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在练习时,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趣味性题目,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探究了一套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学习倍数时,他组织开展了“遇3就跳”的游戏,游戏规则是:学生依次报数,数字必须连续,当遇到3的倍数时就要跳过,否则就要接受惩罚。在游戏过程中,同学们的思维高速运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学生对倍数的认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时,他找来等底等高的空圆锥和空圆柱各一只,然后在圆锥里面装满沙子,倒入圆柱中,发现三次刚好装满,将圆柱里面的沙子倒回圆锥,发现三次正好倒完,于是得出圆锥和圆柱的体积的关系为1∶3。由此可见,教学方式多样化,能够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游戏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挖掘生活和数学知识的联系点,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降低数理知识的陌生感。数理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强大影响力,体验数学的奥妙,从而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年、月、日时,田老师让学生利用学习到的知识把生活中的各个节日日期表示出来,并学会年、月、日的计算。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教学人民币时,设计生活中的购物情景,让学生花更少的钱买更多的物品,既让学生认识到人民币的知识,又加强了加减法的训练,一举两得。由此可见,生活中从不缺乏数学知识的应用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探究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好奇心。

4实施互动教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班级授课是一种互动教学模式,在班级授课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完美结合。互动教学中最常见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交流的压力远小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压力,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让学生在激烈的学术争辩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感受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中会提出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让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呈现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数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思辨性,学生在数学知识的交流中发生思维的碰撞,感受到思辨带来的趣味感,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练习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练习的开放性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但强调练习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并不是排斥基本训练,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湘亮.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浅谈[J].学周刊,2014(26).

[2] 庞艳.浅谈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