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樟子松造林技术

2018-07-28朱峰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造林技术樟子松

摘 要:本文从造林地的选择、整地及造林方法等方面论述了樟子松裸根与容器大苗造林技术,对生产单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樟子松;裸根苗;容器大苗;造林技术

我国适于沙地造林的松属是很多的,但东北部干旱草原地区的沙地都处于北方高纬地带,冬季气候酷寒,樟子松是我国松属树种中最耐寒的树种,也是耐瘠薄土壤的树种,通常在沙土和山地石砾沙土上形成纯林。樟子松是阳性树种,非常洗光,具有抗寒、抗风沙、四季常青、速生等特性。因而是“三北”地区营造用材林、防护林和城乡绿化的主要树种。樟子松对温度的反应不敏感,耐低温,可耐–40℃~–50℃的严寒,甚至更低的温度。樟子松是瘠土旱生树种,不苛求土壤。樟子松主根不发达,侧根特别发达,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风倒现象。樟子松在表土中能够发育强大的水平根系网,可以充分利用表土中的养分和大气降水。樟子松根上发育着团状和分支状的菌根,有助于根系吸收有机物质和无机盐类。因而樟子松对水分的需要量很少,所以,被称为治沙固沙造林的先锋树种。

一、造林地的选择

樟子松造林应选择派水良好、湿润的中等肥力的土壤,山地石砾沙土、粗骨骼土、河岸沙地及其他土壤层瘠薄的地段,适宜栽植樟子松。在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造林,必须实行固沙造林,首先应做到如何保护松树免受沙埋、沙割及风蚀的危害。

二、造林整地

樟子松造林地整地,以往是塊状整地,此种方法适于林区的森林更新。带状整地,根据草层繁茂程度,带宽50~70cm,为了避免引起土壤风蚀,整地应垂直主风向进行;穴状整地,环山机械开沟整地,用开沟犁沿等高线坡度18°以下的地带20~28cm,在雨季进行,第二年进行回土,重耙一次,做到沟土饱满、耙细、压实。风沙危害的地方随开沟造林,此种方法适用于集中连片。在整地的过程中,必须适当保留原有草层,作为松树的保护物。

三、 造林方法

1.苗木处理

保护苗木根十分重要。在圃地起苗时要尽量保持苗木根系完整和湿润。樟子松是针叶树种,苗木地上部分再生能力弱,尤其是顶芽,一旦破损,很难长成树干通直的良材。地下部分根系有很纤细,稍不注意就易枯干、折断,使成活率降低。因此,掘苗、选苗、运苗、栽苗是樟子松造林的关键环节。掘苗、选苗、包装、运输、假植等各道工序应努力缩短时间、避免苗根被风吹日晒。要选择顶芽饱满、茎干粗壮、根系发达、无双苗、随包装、随运输、随栽植。可以晚间运苗,白天栽植,苗木运到造林地要及时假植起来。栽苗时要勤拿少取,苗木罐中不能离水。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采用水浸苗根很苗根蘸泥浆等方法处理苗木。

樟子松苗木选好后每百株捆成一包,用草帘包装,草根相对,苗稍向外进行 捆包。要浇足水,远距离运输途中要多次浇水,以保持苗木根部湿润。

2.裸根根苗栽植方法

樟子松裸根苗栽植方法,适用于大面积造林,可分穴植和缝植两种。穴植是在挖好的植树穴栽苗。缝植是在整好地的造林地块,用镐或锹挖开土层,将苗木放入缝内,使苗根与土壤密接,然后填土、压实。在干旱地区营造樟子松裸根,造林后连续2年要在秋季用土将树苗埋土防寒,第二年撤土,形成侧方庇荫。

3.樟子松造林新工艺

1985年开始推广应用樟子松抗旱造林新工艺。采用新工艺法,造林后不用培土防寒、铲趟抚育,改密植为稀植,简化了育苗工序,一次成林。樟子松造林新工艺分容器苗造林不受季节限制,不缓苗。春季4~5月份将第二年生苗起下,移入塑料袋内,装满土,敦实,不窝根。将装好的苗木袋紧密地摆入宽1.2m、长10~15m的平底槽型低床,摆好后将袋间缝隙用土填满,灌足水同常规育苗管理。培育1~3年,根据造林对苗规格的要求,出圃造林,造林时间在雨季进行效果好。在运苗和假植时不要把土坨弄散,保持苗根土,放入栽植坑时苗要直立,同时将塑料袋拿下收回处理,培土踩实。栽时留出蓄水坑,有利于蓄水保活。移苗桶移植樟子松大苗造林。根据移植苗木大小,选择适宜的移植桶,一般4~5年生苗,选上口直径40~45cm,高30cm的移植桶;6~7年生苗,选上口直径60~65cm,高40cm的移植桶。移苗时,先将移植桶套在移植苗木周围,苗干在移植桶中央,然后用锹贴移植桶壁向下挖土,边挖土边往下压移苗桶,当挖到30~40cm深,土坨与移植桶上口齐平时,再往下挖10cm,用锹切断相连的根系,插上桶底,将苗轻轻移到坑处外。移植过程中,土坨10cm,栽植时要将土坨植苗坑壁结合初填土踏实。

作者简介:朱峰(1985—),男,大学本科,中学二级,主要从事林业生产与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造林技术樟子松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质量研究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我眼中的樟子松
有关营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半干旱地区中的侧柏造林技术有效运用分析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不同强度林火干扰对红花尔基樟子松天然林更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