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列佛游记》讽刺意义解读

2018-07-28马逸超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5期
关键词:格列佛游记讽刺社会

摘 要:《格列佛游记》是英国著名讽刺小说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代表作。这部分小说通过主人公格列佛的四国之旅来讽刺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和政治环境。格列佛的四国之旅,实际上是对英国社会各方面的讽刺和批判。小说笔调诙谐,语言幽默,却处处都流露出讽刺意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讽刺;社会;政治

作者简介:马逸超(1996.11-),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本科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1

引言:

《格列佛游记》作为一部批判现实,讽刺社会黑暗的小说,将真实与虚构的事物融合为一体,使用以小见大、以大喻小、借古观今、人兽对比这四种方法,幽默而深刻地揭露了英国的社会情况。本文将对格列佛的这四次旅程逐一分析,试解读其讽刺意义。

一、小人国之以小见大

小人国其实是英国的缩影。在小人国,国王用荒谬的绳技来选拔官员,这是在讽刺英国用官制度的荒谬黑暗;王后因为格列佛撒了一泡尿去救火而大为恼怒,讽刺的是英国虚伪的贵族礼教;打鸡蛋该从大头或是从小就能够引发战乱,这是在讽刺英国的天主教和新教之间无休无止但又无任何现实意义的斗争。

所有这些看似滑稽的事情,实际是英国社会的真实写照。英国政治黑暗,运用不合理的制作进行官员的选拔;贵族过着看似体面的生活,但优雅的礼仪背后却是刻板、迂腐和虚伪的思想;政客们亦是常常因宗教问题而纷争不断。

二、大人国之以大喻小

格列佛在大人国的遭遇非常不顺。他被农夫强迫进行表演,每天都精疲力尽。在农夫从他身上看不到更大的价值时,马上将他卖给王后,而他从此被迫于一个侏儒斗智斗勇。当他向国王宣扬英国国威时,国王轻蔑的否定态度让他备受屈辱。

在大人国格列佛时时刻刻面对着人性的丑恶,他在艰难地度过每一天,在与别人的较量中摸滚带爬。作者借格列佛在大人国的遭遇讽刺了英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算计,彼此疏离,没有半丝温情的冷漠现实,表达了他对这个缺乏真善美的社会的失望和谴责。另外,一向让英国引以为豪的制度,在别人看来一文不值,这是对英国政治制度的讽刺,更是对英国气焰狂傲,自高自大,没有合理的自我认知的深刻批判。

三、飞岛国之借古观今

飞岛国是一个看似尊重科学的国家,但是在拉格多科学院科,学家们做的实验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将粪便变回食物,从黄瓜里提取阳光。这些本没有任何实际用途的实验,被看做是对科学的追求。此外,格列佛在巫师岛上见到了许多人历史人物,他们在阴间只能讲真话,所以格列佛发现了许多历史真相,而这与他之前所了解的历史并不相符。

作者借格列佛在飞岛国的经历批判了英国众多盲目无知的科学家,讽刺了这些科学家只一味盲从地做着不切实际的无用功,而忽略了科学研究应从实际用途出发这一真理。格列佛对历史的发现则暗喻了英國社会和政界对许多真相的掩饰。

四、慧骃国之人兽对比

在慧骃国,被称为慧骃的马成为了主宰者,而人被称为耶胡,被按照牲畜对待。在这个国度,马是有智慧能思考的,而人智力低下,不具备思考能力,没有理性。格列佛作为一个有理性的耶胡引起了慧骃的兴趣。

作者借用慧骃国这样一个以马为统治者的国家,讽刺了人类社会的黑暗。慧骃淳朴善良的本性与人类相互陷害、彼此算计的邪恶作风形成了鲜明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对淳朴的社会风气的向往,对复杂人类社会的针砭。

总结:

乔纳森·斯威夫特的这部批判小说写得入木三分,直击英国社会和政治的黑暗和痛处。其笔调越是幽默诙谐,其讽刺意义就越是深入透彻。通过格列佛的四次游记,读者认识到了英国的人世百态、政派斗争,也对自身所处的社会现实有了更深的思考,这便是这部讽刺小说的最大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乔纳森·斯威夫特.刘荣跃译.《格列佛游记》[M].江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

[2]吴厚凯.简论讽喻体小说《格列佛游记》及其文学地位[J].四川大学学报,1995,(05).

[3]张朝霞.《格列佛游记》导读[M].北京:中华书局,2002.

猜你喜欢

格列佛游记讽刺社会
新世纪以来国产歌舞电影典型案例分析
从《格列佛游记》漫谈斯威夫特的讽刺、批判与社会理想
华盛顿?欧文短篇小说中的艺术赏析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管理的实证研究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浅析鲁迅《我的第一个师傅》艺术特色
《格列佛游记》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