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赋彩,让美术之花常开
2018-07-28王建
王建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美术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徜徉于美术世界里呢?
一、以趣为蕊,促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物发生了兴趣,那么,他们所作出的努力将达到惊人的程度。”徐悲鸿先生正因为从小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再凭着自己执著的追求,使他成为世界级的美术大师。兴趣是成功的种子,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动力。
(一)以美辅趣,提高审美能力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人必须从单纯物性的境界通过审美的境界而达到理智的或道德的境界。”因此,审美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教育活动,是运动感知、记忆、经验等,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分析、判断,从而獲得审美享受,更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经常带领学生参观各类的书画展览,让学生对儿童画、国画、篆刻、剪纸、陶艺等各种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分析,或者对某些作品提出修改意见。这样,学生在作品欣赏过程中,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加强志趣,感受、认识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美是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之一。应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去感受、认识这些生活中的美,要让学生认识到美术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繁荣的集市》这个创作命题,先带领学生观察市场上的热闹场面,同学们纷纷为他们的创作选择一定的角度。回来后,问他们:“谁能告诉老师,你们在市场上有什么感受?”这时,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市场上人很多。”有的说:“人多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还有的说:“我们国家富强了,人们的经济收入高了。”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在创作时有了新的构思,把集市上的场面和当前国家政策相结合,创作的内容更丰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点缀花瓣,启思维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有一定的自由空间,绘画创作也是如此。拿到一个命题,该如何画?怎样画?孩子们都会犹豫。在教学中,让学生围绕命题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看,自由地想,自由地画,在想象中寻求创作亮点。
(一)求知中,激想象
毕加索老死将至的时候感叹:“拉斐尔的那点画,我们只要一个月就可以学会,而孩子们的画,我却一辈子也学不来。自己画到老也不能达到幼稚的心态。”这句话表明了孩子们的想象是独特的,他们常常带着独特眼光看世界,他们的想象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可思议”。因此,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如教《鞋的联想》一课,让学生任心绪自由驰骋。有同学说:“我想在鞋上加四个轮子,开鞋车去上学。”有同学说:“我在鞋帮两侧系两根带子,一根由太阳公公拉着,另一根由白云阿姨拉着,我可以坐在鞋上荡秋千。”还有同学说:“我在鞋帮顶上装一个排风扇,坐在鞋子里利用风力自由地飘到太阳和月亮上去。”可见学生的想象千奇百怪,他们不再认为鞋只是穿在脚上走路的,而赋予鞋新的生命,想象出带有艺术色彩的鞋的世界。
(二)活动中,练求异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也是求异思维的基础。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只有让学生处于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之中。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带学生们去大自然游玩。一到春天,和学生们一起去公园放风筝。空中风筝造型奇特,五颜六色;地上学生情绪高涨,喜笑颜开。此时,紧紧围绕《放风筝》为主题,稍加点拨,让学生们自行创作。在创作中,学生们个个有话题,人人有感受。有学生说,要做一个最大的风筝,把自己送到月亮上去游玩……可见,学生们已自由轻松地投入到《放风筝》的命题创作中去了。
三、添枝加叶,育精神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提供学生表现的机会,为学生创设利于创新的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如:《一次有趣的活动》这一画题,让学生先思考、回忆,再要求抓住一个“趣”字来描述,讲完了,请其他同学一起来评价他讲得是否有趣。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话题有了新的突破。有的同学甚至想出了杂技表演,班上四五十个同学以接龙的形式,一直从地上穿入云霄,正和太阳公公握手交谈呢!这样,运用活动的大情景图,利用启发性的导语,把学生带入一个“趣”的境界,从而更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结出硕果,化动力
成功感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此为动力,可以更轻松自信地投入新一轮“战斗”。尽量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设计、构思、创作的成果得到展示、交流、欣赏,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活动的开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学生创造了条件,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