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荠菜之间的情愫
2018-07-28郭兆婷
作者简介:郭兆婷,现就读于河北师大附中2013级直升1班,品学兼优,爱好阅读、钢琴、芭蕾舞。
每年过了春分、直到清明、谷雨这段时节,万物复苏,郊区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最好吃的是荠菜。妈妈一定把我拉出去和她一起采荠菜。她说:不要总憋在家里,应该多出去贴近大自然,享受它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第一次认识荠菜,是从大人们口中了解到的。听说荠菜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偶尔食用对缓解胃肠道压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便秘的朋友来说,膳食纤维能促进排便。而小时的我还是很偏食的,爱吃“肯德基”,经常会有便秘的毛病,大人们除了给我药物治疗外,还经常在吃的方面琢磨着怎样调理改善。
记忆中很小的时候,我时常蹦蹦跳跳地跟大手们一起寻觅荠菜的踪迹,刚采回的荠菜还带着泥土的气息,叶子饱满,颜色嫩绿,中间伸出一支点缀着星点状白色小花的荠菜花茎,更嫩的一些甚至中间还没有长出花茎。我伸着小手凑热闹,一边看着大人择菜,一边把每个荠菜花摘下来,扎成一束小花。我喜欢荠菜花的美。
年龄大一些,渐渐弄明白了做荠菜餐的步骤。先用剪刀将带泥的根尖部剪掉(不必剪掉全根,因荠菜的整体都可食用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再摘去一部分发黄的叶子,然后将老一点儿的荠菜的中间花茎剪掉(因为花茎太老不易煮熟,嫩的不必摘除),最后把择好的荠菜放入一个大锅中(一定提醒用的是大锅,因为新鲜的荠菜叶片在清洗时是伸展的,需要占用较大的容器空间,一经热水烫过后便会收缩)。之后,用大锅将荠菜反复清洗三、四遍以上,把泥土彻底洗干净,再捞出倒掉旧水,重新放入锅中并加入100℃左右的白开水进行烫洗。这时荠菜叶片立即收缩,放置几分钟,把热水倒掉,不烫手时将收缩后的荠菜水分挤干,在案板上用刀切碎,准备做馅。
老爸把切好的荠菜放入提前用料酒、酱油、香油和大葱等调料拌好的肉馅中,再加入盐、食用油进一步拌成荠菜饺子馅。这时,妈妈早已准备好一剂活好的面团,分成单个饺子面团,准备擀皮用。我是擀饺子皮的主要劳力,妈妈把馅包进去,大功告成啦!有时,我们也蒸一锅热气腾腾的包子,包上几碗小巧精致的馄饨,入嘴慢慢细嚼,散发着田野气息的荠菜的清鲜、醇香味道溢出于味蕾,直入心田,美滋滋简直胜过过节时的一顿饕餮大餐!
不同的地方,荠菜有不同的吃法,比如还有凉拌、清炒鸡蛋、荠菜粑等,全在人们的巧手制作。荠菜的美味无与伦比,吃多了农药、化肥、充斥着添加剂的各种食品,也是这种纯天然野菜备受人们钟爱的理由之一。更为曼妙的是,荠菜的藥用价值很高,据《本草纲目》记载:“荠菜味甘性平,入心肺肝经,具利尿、明目、和肝、强筋健骨、降压、消炎之功。”据我所了解,在对眼睛最好的鱼类、蛋黄、玉米、胡萝卜、猕猴桃六种食物中,荠菜因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而胡萝卜素为维生素A原,荠菜中的胡萝卜素具有明目的功效,可以有效治疗干眼病以及夜盲症。现代中药学认为荠菜还有消肿、止血等多种功效。荠菜也是老少皆宜的食物,特别对于每天有大量读书任务的高中生很有益处,经常食用可以有效缓解视疲劳。父母、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对荠菜也情有独钟,认为荠菜是不可多得的时令野菜。民间俗语有“三月三(农历),荠菜赛灵丹”,我想所谓药食同源,荠菜之于特殊人群,不仅代表鲜嫩的时令蔬菜,加上与“聚财”“吉菜”谐音,品尝自然美味,对身心、对养生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得到大多数人的厚爱。
享受荠菜带来的美味和养生价值可谓一言难尽,挖荠菜时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另一种乐趣:拿着小铲,提着袋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去。青翠欲滴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腕臂,招呼我,欢迎我。苏东坡有“时绕麦田求野荠”,陆游更是“春来荠菜忽忘归”。每到此时,我竟流连忘返了,不时地抬头看看天上吱吱喳喳飞过去的鸟儿,树上绽开的花儿和蓝天上白色的云朵,我的心里充满无限的向往。
现在高中功课比从前相比更紧张,出去到田间采摘的时间相对较少,可我仍然对荠菜怀有不同的感情。小时便秘彻底消除了,一直以来又叹息自己太不小心而过度用眼,面对大部分高中生还未及大学都已是较高度近视的现状,唯有荠菜之对于我辈带来的特有的美意可以寄托,对荠菜的钟爱之情愈加浓厚了。在正当时令,父母来不及采摘时,总不忘到菜市场买回一袋新鲜的荠菜,为全家奉上这道美味、养生的食物,使我充分体味大自然赋予的清香、醇实和厚重。
真是“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又到春天风和日丽的日子,偶尔在读书间隙,我的思绪回到小时候无限遐想的时光,想象着全家到郊外度过这样一个悠闲的日子,一边漫步绿色田野中不经心地采着荠菜,一边淋浴着和煦的阳光,就像置身于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这一刻,我便与荠菜有了更深一层的情愫,它不仅是味蕾的感受,更是纯净、自然、唯美的象征,带给我恒久的回味!但愿我们的生活,也像一棵洁白的荠菜花,简单、美好,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