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2018-07-28顾燕
顾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不断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一、通过情境进行优化,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根本要素,新的教学理念也指出,教师应该积极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发自内心喜欢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应该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情境创设方法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等。通过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之后,再慢慢将相应的课程内容导入,学生听课的专注度就会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更佳。以《角的度量》一课为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很难区分量角器的内、外刻度,并且很难掌握角度的测量技巧,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教师可适当运用游戏情境,将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引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细心观察之后发现,学生在课间活动很喜欢玩“翻线绳”这个游戏,决定利用这个游戏来创设情境,将其引入教学中。在课堂上,对学生问到:“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现在我想请两个同学来帮我的忙,哪位同学愿意自告奋勇?”学生踊跃举手,点了两个学生,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和学生玩游戏时常用的线绳,将线绳穿过量角器中间的小孔,线绳被分为两根线,让两个同学分别拿住线的两头,先让同学甲将线绳拉置与右边零刻度重合,让同学乙将另一根线拉至45度的位置;然后让同学乙将线绳拉至与左边的零刻度线重合,让同学甲将线绳拉至135度角的位置。学生发现两个角度线绳的位置是一样的,只是起始线不一样。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如何判断是内刻度角还是外刻度角?学生很快就得出答案,应该观察角的另一边与哪一根刻度线重合。将游戏情境引用到教学中,能够较好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率更高。
二、通过生活进行优化,增强学生数学体验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将数学课程中的知识点与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结合,不但能够让学生感到更加亲切,还能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生活中的事例来引入课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优化教学方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按比例分配”这个内容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决定运用学生常喝的饮料为例子,来促进学生探索的动力。在上课之前,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早上喜欢喝纯牛奶还是甜牛奶呀?” 生:“我喜欢喝甜牛奶,因为甜牛奶比较甜。” 教师:“那有谁知道为什么甜牛奶比纯牛奶甜呢?” 生:“因为甜牛奶里面的糖多。” 教师:“没错,同学们,一盒250ml的甜牛奶中,糖分的确比同等分量的甜牛奶多,那么是不是代表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糖多的总比糖少的甜呢?” 生:“对。” 教师:“那如果我将一勺糖放入一杯水中,并把两勺糖放入一大缸水中,难道水缸里的水就会比水杯里的水甜吗?”学生沉默了,很显然他们并不认可这个说法,然后便引出了“比例”的概念,并让学生观察纯牛奶和甜牛奶中糖类的含量,计算其比例。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大大提升,课堂生命活力被焕发出来。同时,学生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很快发现了比例的要素,并能够深刻理解:只有分母相等的情况下,分子越大比值越大才能成立,教學效果明显提升。
三、通过操作进行优化,提升学生思维向度
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小学生的抽象思维一般较差,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比较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实践操作对于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优化,根据教学内容对于实践活动进行设计,鼓励和引导学生动手进行操作和实践,化抽象为具体,加强学生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向度。
以《认识几分之几》一课为例,在课堂上,打算让学生进行操作实验,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向度,让学生更好理解“几分之几”的概念。对学生提出要求:“同学们,刚刚我们已经学习了几分之几的概念,那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每个人想一个办法,将四分之一表示出来好不好?”刚说完,学生就陷入思考,然后有些学生开始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将草稿纸对折两次,将一张纸分成四等份;有些学生用笔画了一个大圆,并将这个圆平均分为四份,每份图上不同的颜色;还有些学生干脆将自己的橡皮擦用小刀切成了四小块,并将它分享给前后桌的同学。将实践操作引入课堂当中,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好理解相关的知识,同时还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焕发课堂生命活力,促进了学生间的情谊。(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