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

2018-07-28徐娟薛小刚

科技视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管理制度

徐娟 薛小刚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作为创新体系的基础,科研平台对于科技资源配置优化、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以及创新型国家和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广西逐步形成了从厅(局)级、省部级到国家级科研平台的较为完善的科研平台建设体系。然而,资源部门所有、建设和运行经费重复投入、投入产出效率较低等等,成为科研平台的良性运行和长远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广西普通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该研究对我区乃至全国各级科研平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方案。

【关键词】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管理制度;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2-0052-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2.023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迅猛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上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2]科研平台是创新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在高新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向创新型社会的建设的宏伟目标,科研平台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开放共享科技资源、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等方面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科研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1]高校具有较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汇聚了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学术思想活跃的科研人员和学者,并通过创新教育体系源源不断培养有活力和干劲的后备人才队伍,在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或涉及基础研究的应用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适合于原始性创新工作的开展,正成为我国创新体系和科研平台建设的主体,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近年来,“985工程”和“211工程”极大的促进了高校科研平台建设的快速发展。[3]目前,我国科学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高校基础研究体系。最近,科技体制的战略性革新,进一步提高了高等院校在整个国家创新體系中的地位。科研平台建设,不仅为创新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为高水平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也会有效促进学科交融和新学科发展。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科研平台建设已经成为各个高校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1 广西高校科研平台建设的现状

广西自治区科技创新体系和科研平台的核心是由高校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组成。因此,施行高校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广西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对于构建创新型新广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02年,广西开始启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2004年广西科技厅启动了广西重点实验室的认定工作,迄今为止,自治区科技厅先后组织认定了7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逐渐形成了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重点实验室建设格局。重点实验室涵盖生物、医药、化学与化工、信息、材料、地学、工程等学科,涉及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点优势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初见成效。[4]然而,与江苏、浙江、湖南等教育科研发达地区相比,我区重点实验室建设起步较晚,科研平台建设与发展已经明显的落后于国家科研平台建设整体发展水平。同时,国家级科研平台偏少,已经成为制约我区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实现科研平台的良性发展和高效运行,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充分助力区域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于自治区科研平台建设和运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2 广西普通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1)高水平的科研平台的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首先,广西部分高校受地域、历史等因素制约,科研平台建设起步较晚,建设步伐相对迟缓。其次,由于地区经济、科教发展布局脱节,高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意识不强,不少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未能完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再次,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不突出,高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契合度不高,高校科技支撑能力发挥不够充分,校企合作活力不强。这些因素,使得广西高校科研平台建设的自身能动性和外部推动性较低,是导致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数量不多的直接原因。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计划的推进,对相关地区的教育科技和创新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广西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充分满足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计划对当地科学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需求。

(2)科研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研平台运转不够活跃。高校与政府、地方科研院所、企业以及高校之间缺乏高效的合作的机制,是科技成果转化速度缓慢的原因之一。而缺乏充分的技术合作和转化资金,往往会导致高校科研平台越来越不适应政府和行业企业需求,从而使得很多建设中的科研平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降低。很多高校对科研平台的内涵、重要性和特殊性认识不够,部分高校片面重视项目研究,长期忽视科研平台的规划和建设,这导致在新时期面向创新驱动发展要求时,现有科研平台建设水平缺乏灵活性和主动性。

(3)缺乏高层次领军人才,科研平台建设缺乏长远学术规划和学术指导。广西高校整体科研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家经济发达地区,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和发改委公布的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广西没有任何一所高校入围,全区仅广西大学土木工程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缺乏高水平科研人才,是科研平台建设面临的首要难题。一方面,缺乏高层次领军人才或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或部分科研平台的带头人综合能力不强、国际视野不够宽广,必将难以对科研平台的建设和科研团队建设形成具有学术远见的规划和有效的学术领导,进而使得科研平台建设缺乏可预期的目标,难以产生标志性的原创成果。另一方面,平台成员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则难以形成团队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进而缺乏自我反思、改进和提升的主动性,使得平台建设和合作研究难以开展,平台运行效率低下。科研人才的培养与科研平台建设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科研平台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系统性,反过来也很难吸引到高水平科研人才和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难以形成人才和科研平台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4)政府建设资金有限,学校配套资金跟不上,科研平台建设经费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科研平台建设以国家和区各级政府拨款经费为主。建设资金有限,要求学校给予配套,而学校往往难以拿出配套资金。高水平的科研平台的往往以高水平的学科和科研队伍的形成为主要标志,这一过程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然而,而各级政府对地方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往往缺乏连续性的投入机制,对于获得资助的平台建设项目,经过一定时间的建设周期(一般3-5年左右),在验收后往往不再有后续支持。这中资金投入和建设的模式,使得那些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科研方向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建设,很多周期长、见效慢的科研方向和项目无法继续研究,一些科研平台的建设不得不陷入停滞甚至半途而废,导致经费和资源的浪费。

(5)科研平台运行机制等软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于仪器设备等高校科研硬平台建设。目前,高校科研平台一般主要依托学院进行管理,研究人员和仪器设备均隶属于二级学院,由二级学院行政领导兼管。学院内部,无专职的管理人员导致科研平台管理比较松散,部门间的协作、学科间的融合十分有限,阻碍了学科建设和发展。同时,科研平台之间缺乏有效的开放和资源共享,各个科研平台各自为战,无法开展系统的大科学研究,无法发挥科研平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和促进学科的交叉。此外,这一管理模式下,缺乏充分的技术合作保障条件,很难实现高校科研平台与企业合作。实现管理机制的创新,建立高效率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已经成为高校科研平台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广西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策略

3.1 强化科研平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做好科研平台建设是改善科研创新环境的前提,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即利于高校科研长远发展,又能够在一定阶段实现重点突破,从而对实现学科方向和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高校科研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科研平台全体科研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也需要高校各职能部门紧密配合,还需要上级政府机关的充分协调,将科研平台的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搞好科研平台的建设。高校科研基地建设涉及科研平台负责人、学院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全体相关科研人员,乃至全校教职工,因此,加强对科研平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是开展科研平台建设工作的重要思想前提。

3.2 重大项目引导,凝练研究方向

科研平台的建设过程,需要与科研活动紧密结合。特别是申请并获得重大科研项目,对加快科研平台建设具有关键意义。因为大项目不仅能够加强科研活动的能动性,体现创造性,而且在增强科研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申请大项目或重点项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平台牵头,申请重点项目,既可以充分发挥平台的支撑作用,又能进一步凝练科研平台的学科方向,有效促进平台科技创新能力的跨越式提升。[5]强化重大项目的申请,能够使得科研活动和平台建设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增强科研平台建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促进基于科研平台的研究团队的形成,形成良好的分工协作和活跃的创新氛围。

3.3 完善制度建设,科学管理高效运行

完善的管理体制,决定着科研平台建设的科学性和科研平台运行的高效性,进而决定着科研平台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针对高校科研平台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管理,实现科学建设和高效率运行,增加科研平台的创新活力。

首先,要变科研平台从属于二级学院为依托学校建设,保证其运行的独立性。因为只有使得科研平台在管理上独立,才能将全校各专业方向的优秀科研人才凝聚在科研平台上,进而形成团队,集中优势力量申请和攻关重点项目和重大课题,实现学科融合,获得大的创新性的成果。学校统筹管理,通过政策引导,给各科研平台相应的优惠措施,诸如:给平台一定的独立的研究生招生名额,依托科研平台建立的人才高地和人才计划,科研平台人员的教学科研确立独立的考核指标单独考核等,从政策和制度上为科研平台独立运行提供保障。

其次,变革管理机制,实现管理创新,建立科学的选人办法、合理的用人机制和权、责、利明晰的考核分配制度,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科研平台人员聘任和考核人事制度建设是整个科研平台运行机制的关键,对于提高科研平台建设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层次分明的学术和管理队伍,科研平台主要责任人和管理团队由高校面向社会甚至国内外公开择优聘任。施行科研平台主任负责制,全面负责科研平台的发展建设。设立行政副主任和行政秘书等组成的管理团队,协助主任处理日常事务。施行科研人员全员聘任制和合同管理,确立择优选聘、优胜劣汰的原则,严格科研人员质量管理。坚持高层次与多学科复合型人才结合促进科研团队发育和学科交融,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促进人员流动和队伍优化。同时,建立全面、科学、合理、适用性强且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研究成果分配制度,做到权、责、利明晰,增强科研团队的活力和创新积极性。

3.4 拓宽科研平台投入渠道,保障科研平台运行

按照规划和进度,持续进行科研平台建设的投入,为各类科研平台的建设运行提供资金保障。同时,科研平台建成以后,还需一定的运行资金支持,才能保证高效率持续运行,多方位、多渠道拓展运行投入,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也是科研平台发挥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另一方面,科学规划,避免重复建设,裁汰冗员,避免经费的浪费,保障科研平台健康运行。

3.5 依托科研平台加强团队建设,培养拔尖人才

人才是科学研究活动最具有活力的因素,是科研的生命和核心。以科研平臺为科研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组织中心,凝聚最优秀的科研人员、构建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是开展科学研究、获得创新成果的关键。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的科研人才队伍,不仅决定了科研平台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也决定科研平台运行的效率,因为科研平台的硬件条件再好,只有合理的和使用者结合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具有活力的、高水平的、创新性的人才缺失将导致平台的僵化和科研停滞不前。因此,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提高各类科研平台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项目申请引导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研。其次,除了必要的人才待遇,还要给予科研人员学习、深造和提升的机会,拓宽视野,提高创新能力。最后,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建立平台之间、国内与国外之间人才的学术交流机制,为人才成长营建良好的氛围。

4 结论

总之,科研平台建设本身是一项浩繁、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面对广西地区的科研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高校科研平台的建设既要有目标,又要有支持、有要求;既要重视科研硬件平台的建设,又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软件平台的建设,把对物质平台的建设和对人才队伍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人才使用和培养策略,走硬件条件、管理和考核制度、学科与团队建设相结合的科研平台建设之路,为构建创新型广西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青峰,王敏,袁文才,李小琴.高校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机制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226-227.

[2]张伟.向创新型国家迈进科技创新开启“十三五”新篇章[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6,29(16):10-11.

[3]翁沈军,史红兵,金钢.高校融入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2(8):30-31.

[4]陈斯雅.为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夯实基础[J].当代广西,2016(22):29-30.

[5]沈满,张一凡.加强高校科研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2014(8):8-9.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管理制度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关于新形势下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检察机关业务运行机制面临的难题及解决之道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