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医学学报重点号组稿模式的建立与思考
——以《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为例

2018-07-28周英智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山东大学约稿编委

■顾 黎 陈 斌 周英智

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250061

截至2016年底,我国医药卫生类期刊有1185种[1],高校医学学报(以下简称“医学学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医学学报对于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医学学报的国内外总体评价指标在医学期刊中处于较低水平[2]。如何提升为数众多的医学学报的影响力是高校医学编辑同仁普遍关注的问题。众所周知,科技期刊的生命取决于内容质量,而专题策划与组稿是提升期刊内容质量最有力的措施,也是打造期刊特色和品牌影响力的制胜法宝[3]。近年来,中华医学会系列专业期刊[4]和其他一些专业性医学期刊[5-6]在此方面的实践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关于综合性医学期刊尤其是医学学报组稿的相关报道较少[7-8]。在学术评价机制引起的不公,缺乏品牌优势,综合性期刊较多等因素的作用下,医学学报经常面临专家对其不感兴趣因而组稿困难的局面,多数学报因此索性放弃组稿,由此陷入单纯依靠自由来稿办刊的窘境。因此,探索如何扬长避短,为期刊的发展创造条件,激发学报巨大的专家群尤其是编委的热情,实现规模化组稿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由于山东大学优质稿源大量外流,笔者所在期刊《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的学术影响力多年徘徊于全国医科大学学报系列的中游。近年来,通过尝试分学科出版和单篇约稿,该刊实现了半专业化,并取得良好的约稿效果。为进一步实现规模化约稿,自2015年开始,经过两年多的探索,该刊出版了6个专题和1个专刊(为行文方便,专题/专刊均称为“重点号”),多位专家主动提出希望继续主持重点号,这标志着《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的规模化组稿模式已经形成,组稿工作进入常规化、持续化发展阶段。本文在分析上述重点号约稿下载频次及被引频次的基础上,回顾重点号组稿的具体路径,总结其要点和不足,以期为兄弟学报的办刊提供参考。

1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简况及重点号下载与被引情况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为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为37-1390/R,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SSN)为1671-7554。《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系《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等国际数据库收录期刊,多次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和“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等称号。

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共出版重点号7期,共计约稿56篇,占该时间段发文总数的18.92%(56/296)。通过中国知网查询(查询时间:2018年5月4日)可知,该时间段内所有文章下载频次前20名均来自重点号,被引频次前20名的文章中有13篇文章来自重点号。重点号约稿的篇均下载频次和被引频次分别是同卷期自由来稿的2.74倍(201.5/73.5)和6.00倍(2.4/0.4)。重点号和同卷期自由来稿中下载频次最高的文章分别为《基于网络爬虫技术的健康医疗大数据采集整理系统》和《多浆膜腔积液、Warburg效应——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下载频次分别为625次和 263次;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章分别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梗死灶数目及体积的相关性》,被引频次分别为14次和7次。

约稿和自由来稿的下载频次和被引频次基本随刊出时间而变化,刊出时间越早,频次越高,载文影响力的释放越完全,符合文献计量的一般规律。由表1可知,7期重点号中有6期的篇均下载频次是同卷期自由来稿的2倍以上,最高达近6倍;被引频次是同卷期自由来稿3倍以上的有1期,6倍以上的有3期,最高达近10倍;最后的2个重点号由于刊出时间较短,被引频次很低甚至为0,这也属于正常现象。最晚出版的“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专题”已获得篇均355.8次的下载和0.5次的被引,这预示了值得期待的后续效应。综上所述,《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通过组织重点号,实现了较大规模约稿,而且约稿的影响力高于同卷期自由来稿。

表1也显示各期重点号的引证数据差距较大。篇均下载频次和被引频次最高的均为“凶险性前置胎盘诊治专题”,最低的分别为“介入呼吸病专题”和“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影响因素研究专题”,后者刊出时间较短,讨论其影响力为时尚早,其下载频次是同卷期自由来稿的2倍以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影响力。而“介入呼吸病专题”刊发已经1年有余,其篇均下载频次和被引频次仅与同卷期自由来稿持平,说明读者对其关注程度不高,该专题的组织未达到预期效果,这可能是因为编辑部与该期主持专家的直接沟通较少,导致主持专家不清楚组织约稿的目标,对约稿的选题和质量把握不够,最终导致稿件内容的创新性较为一般。因此,今后在组稿的过程中,期刊编辑应当特别重视与主持专家的前期沟通,深入了解学科发展,根据学术热点主动策划,以期达到更好的约稿效果。

表1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重点号约稿与同卷期自由来稿的下载和被引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查询时间为2018年5月4日;*2017年6期为专刊,同卷期无自由来稿,故以2017年5期全部自由来稿为参照。

2 重点号组稿模式的建立

自中文科技期刊在以SCI为主导的科研评价机制中被边缘化,医学学报大多陷入办刊怪圈,即主办单位对学报重视不足,中文优质稿源持续流失→发文质量和学术影响力下降→难以获得编委和专家的认可与重视→更加难以获得高质量稿件,尤其是约稿→影响力继续下降,甚至被排除在本校认可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之外→更加不受主办单位重视,由此陷入恶性循环。打破上述循环不能顾左右而言他,只能找准症结,逆势而为。编委会是办刊的核心力量,只有激发编委的办刊热情,期刊才有望在困境中取得突破。因此,从全员重新坚定“紧密围绕专家办刊”的理念开始,才可能形成办刊的良性循环。《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由此出发,建立了重点号组稿模式,主要路径见图1。

图1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重点号组稿流程

2.1 以编委会换届为契机,激发编委办刊热情

稿件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而编委会是稿件质量的保证[9],因此在办刊中特别需要加强主编和编委会的作用,加强编委会制度建设,优化人员结构,加强学科布局,通过定期召开编委会,强化凝聚力和执行力[10-11]。然而,与国外相比,国内科技期刊编委会运行机制不健全、结构不合理,编委挂名和官员化、老龄化情况较为普遍,《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亦是如此。鉴于此,《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在2015年底及时启动编委会换届程序,在学校的支持下首先选定学术造诣高、影响力大的负责医学学科的副校长陈子江教授担任主编,之后征求主编意见,确定副主编和代表本校优势学科的常务编委名单,再在上一届编委会基础上吐故纳新,增加处于学术上升期的中青年专家,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富有活力的新一届编委会。

抓住编委会换届的有利时机,首先召开常务编委会议。会上,详细展示了编辑部严谨的工作模式和近年来为了突破办刊困境所做的多种努力,主编和常务编委们深受触动,主编首先表态为期刊撰稿,同时动员常务编委积极撰稿,常务编委们也纷纷表态。此后,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二医院、省立医院等单位相继召开编委集体见面会。上述会议使编委会全体成员的办刊热情得到初步有效的激发。

2.2 优势学科先行,推出首个重点号范本

妇产科学为山东大学老牌优势学科,期刊社社长经过周密思考后,提出由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妇产科编委左常婷教授主持首个专题。通过前期沟通,左教授表示对此项工作有较强的兴趣。随后,副社长、社长助理、编辑部主任和学科编辑4人集体走访左教授,走访前充分了解左教授及相关团队的学术背景、发文情况等,做到有备而去,面谈中展开互相启发式的讨论,确定了左教授以专题主持专家的身份,围绕“凶险性前置胎盘”这一主题,分别约请临床、影像等方面的专家,从不同角度撰写前沿进展或者述评类稿件。经过半年多的筹备,该专题在2016年9期顺利刊出。为了突出相关信息,专题名称、主持专家姓名和专题文章的题目均被置于期刊封面显著位置,以补白的形式对主持专家所在科室做了简要介绍。该专题的出版为约稿工作提供了首个范本和初步的经验。

2.3 积极走访编委,达成多个重点号意向

首个专题出版后,编辑部筹划于2017年1期推出主编主持的重点号,期望借助主编的示范效应,使重点号组稿工作在编委中得以广泛开展。主编所在的辅助生殖学科也是山东大学强势学科之一,具有组织专题的良好基础。考虑到主编的行政工作非常繁忙,经过商议由其团队骨干石玉华教授(期刊编委)作为组稿联络人。首个专题出版后,编辑部集体走访石教授,该范本的内容与形式引发了石教授的强烈兴趣,她表示将尽快与主编商议专题题目并拟定撰稿专家名单。经过多次联络和跟进,该期重点号于2017年1期按时出版。为了更好地体现期刊服务科研的功能,借助该期封二和彩插的版面加大了对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相关科室和科研团队的宣传介绍,获得了主编和专家们的认可。照此形式,编辑部携带主编主持的重点号陆续走访编委数十人次,多位编委表达了主持重点号的意向。约稿工作进入可持续发展状态,多个重点号的筹备同时进行,先后处于意向达成、筹备、撰稿、审稿、编辑加工、稿件修改和出版的各个环节,多个重点号依序出版。

2.4 召开期刊建设座谈会,及时扩大影响

重点号组稿进入良性循环后,编辑部立即邀请山东大学医科二级单位负责人召开期刊建设座谈会,详尽介绍已经出刊的重点号及其短时间内显示出的良好的下载情况,展示了更多准备中的重点号,同时邀请重点号主持人现身说法,介绍组稿经验和收获。会上,主编高度肯定了这项举措,与会领导也表示将大力支持本单位的专家担任重点号主持人。此类会议增强了相关领导和专家对期刊的关注,密切了期刊与热点人群的关系,起到了在更大范围为重点号组稿造势与宣传的作用。

3 对重点号组稿模式的几点思考

3.1 期刊的良好声誉是获得专家认可的核心要素

期刊的声誉和口碑是作者选择投稿期刊的主要因素[12],也是获得专家尤其是编委理解与认可、最能打动专家的核心资本。良好的声誉和口碑主要体现在期刊对稿件质量的严格把关、高效的稿件处理和热情的服务态度上。鉴于此,《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在采用双盲小同行评议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了统计学审稿流程,退稿率在5年间从54%逐步升至86%;通过扩大审稿专家队伍(由1647人增至3548人),尤其是建立了由近100名青年学者构成的通讯编委队伍,使稿件平均外审时滞由60余天缩短到20余天;编辑对待作者耐心、专业,对待稿件编辑加工仔细、严谨,通过高效编辑使论文在录用后第一时间实现数字单篇优先出版;通过分学科出版,建立了专业对口的纸版推送模式;通过单篇约稿,建立了有效的高质量约稿路径;通过对作者发起问卷调研,了解作者群的需求;发展“热心作者”,大力拓展稿源;通过为本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论文写作课程,努力培育潜在的作者群;通过采编系统、期刊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学科会议多渠道宣介载文等。主编和编委充分了解编辑部围绕内容质量与影响力提升所做的上述工作后,大多深受触动,办刊热情高涨。

3.2 重视编委会议,通过“仪式感”激发编委办刊热情

办刊人越是担心编委漠视期刊,越是疏远编委,也因此缺乏动力组织编委会议。打破该惯性思维的关键是,不仅重视会议的内容,还应当注重会议的形式,以此增强会议的严肃性,例如当时25位常务编委很难在同一时间出席会议,编辑部不仅在前期准备中最大程度地协调时间,对于个别难以到场的常务编委还要求其派代表参会,确保会议内容的有效传达。会前拟定周密的议程表并提前发送给与会者,会后及时通过学校新闻网、期刊官方网站和微信平台等渠道报道会议内容,进行广泛宣传。事实表明,这样的做法使会议不流于形式,更易于达到预期的效果。

另外,某些看似可有可无的细节也有助于激发编委的办刊热情,例如制作精美的聘书和铭牌,借助编委换届会议由主编颁发给常务编委,借助各场编委集体见面会由期刊社领导颁发给一般编委,借助集体走访的机会单独颁发给某些编委,由此产生的“仪式感”也有助于激发编委会多数成员的荣誉心和办刊热情。

3.3 以“双赢”的理念在面谈中说服编委

办刊人应当树立期刊与专家“双赢”的思想,即充分发挥中文学术期刊作者群和读者群的突出优势,通过重点号集中展示专家的学术思想,配合多渠道载文和期刊推介,在目标人群中扩大专家的学术影响力,期刊影响力也随之获得提升。对于临床医学专家而言,高水平专家的学术观点与经验还会直接影响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实践,这一意义的阐明常会激起专家们的社会责任感,此时更容易达成主持重点号的意向。面谈中,应当强调对重点号将特别设置“主持专家”并对其个人及团队做特别介绍,实践表明,此举对专家颇具吸引力。

为了方便编委并显示约稿诚意,《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多采用集体走访的形式与编委逐一面谈。此举的优点如下:专家更容易安排自己的时间并产生很受期刊重视的感受;避免了单独走访可能面临的“冷场”,面谈场面更为正式和热烈;编辑部对面谈局面的掌控更为有力,不同的角色分别强调期刊社对组织重点号的支持、中文综合刊的优势、期刊的严谨和努力办刊的详细情况以及可以为专家提供的服务等,内容互补,保证面谈的信息量、效率和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面谈前还应当做足功课,充分了解该专家的学术履历、科研方向以及相关的学术热点,在讨论中展示出专业的办刊形象。首次面谈中还应当“有言在先”,给主持专家明确提出组稿要求,同时留下纸质的约稿函,对撰稿人层次、稿件质量和数量、投稿和审稿流程、费用、交稿时间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为此后的跟进留下依据。

3.4 意向达成后密切跟进,提供优质服务

首次面谈时,尽量与热情度高的编委当场达成口头组稿意向,之后应当趁热打铁,定期联络,适时跟进,直到约稿全部进入采编系统。编辑部在日常工作中优先处理约稿,必要时最大程度发挥团队力量,例如为保证2017年第6期的专刊及时投放于相关学术会议,《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所有编辑同期处理专刊稿件,加班加点,在排版和印刷厂人员的高度配合下,用严谨、高效的服务给相关学术团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期主持专家热情地表示下一年度将继续合作。由此可见,一旦期刊为编委提供了积极、主动、优质的服务,他们今后为期刊组稿、审稿的积极性会高得多[13]。长期如此,期刊将积累大量黏性较高的专家资源。此外,在重点号出刊过程中应当细心设计,例如适时改动封面的内容与外观,突出专题名称和主持专家姓名,对主持专家和相关团队进行重点宣介等。

3.5 重点号出刊后及时多方推送

发表是论文生命的开始而非结束,因此,文章刊出后的推介是期刊服务学术和专家的重要体现。鉴于期刊载文影响力的发挥具有时效性,重点号的推介尽量在其出刊后的第一时间进行。《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在重点号刊出后,均及时通过期刊主页、微信公众号、采编系统、相关学科会议等渠道进行电子版和纸质版本的广泛推介。实践表明,纸质期刊在学术活动中的推送是增加期刊曝光度和提升影响力的重要举措[14]。

3.6 及时回访,优势学科持续合作

将重点号文章发表后的下载和被引用情况及时反馈给该期主持专家,优异的引证数据常会极大地鼓舞他们的组稿热情。在实践中,多位主持专家均在得到反馈意见后表示希望继续组织重点号。这标志着编辑部在组稿过程中将拥有更大的主动权。因此,后续的合作应该慎重选择下载和被引情况较好的优势学科,可以继续做专题,也可以由专题发展为专刊。可以期待的是,如此持续积累并有意识地选择和引导,综合性期刊有可能逐渐发展为半专业化期刊,同时依托优势学科形成办刊特色。

4 结束语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采用上述模式筹办的7个重点号已经成为多学科的重点号范本,在此过程中,编委团队的办刊热情得到了激发,办刊团队获得了锤炼,组稿工作已经从最初期刊主动寻找重点号主持专家发展到多位专家主动要求担纲的阶段,标志着组稿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应该坦陈,《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重点号组稿工作的核心思想与很多医学精品期刊相同,即充分发挥主编和编委的力量,实现专家办刊,真正对同类期刊有参考价值的是具体的实现路径和多个环节的技巧性处理。《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组稿工作仍然处于粗放阶段,主动策划的成分较少,特色尚未形成,约稿数量、质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今后应当在依靠专家的基础上,培养编辑对学术热点的敏感性,更多参与选题策划,给主持专家多提建设性意见,并对作者有所选择和引导[15];还应当因势利导,促进重点报道方向和办刊特色的形成,同时将重点号主持专家遴选范围由校内扩展到校外,由编委扩展到全国高层次专家,提升期刊的地域影响力。可以预期的是,《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的组稿工作将由常规化、规模化逐步走向高质化、特色化。

总之,医学学报虽然有综合性期刊的劣势,但是在数字出版普及化和文献检索单篇化的今天,这种劣势已经有所弱化,应该看到的是,综合性期刊也有目标学科众多,稿源丰富的优势。而且,医学学报还拥有专家资源丰富、与学科贴进度高、主办单位的科技项目多、作者队伍庞大、办刊条件较有保障[16]等优势。希望《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的实践能够鼓舞医学学报编辑同仁,给大家带来信心,共同迎来新的发展。

致谢衷心感谢于善清、刘霞、张彩凤副编审,徐苗蓁、相峰、房红娟编辑在撰写和修改中所提的宝贵意见。

猜你喜欢

山东大学约稿编委
编委简介
约稿启事
编委简介
约稿启事
编委简介
约稿启事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作品选登
本刊编委简介
《实用临床医学》约稿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