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高校主办的SCI收录期刊对ESI学科贡献度研究

2018-07-28丁佐奇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贡献度发文科技期刊

■丁佐奇

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天然药物》编辑部,江苏省南京市童家巷24号 210009

科技期刊作为学术传播的核心媒介,国际化是其重要属性。通过科技期刊宣传和展示我国科技成果是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作为学术研究的主力军,高校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依托优势学科创办英文科技期刊,同时英文科技期刊对高校“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高校创办的优质英文科技期刊可提升中国高校的国际知名度,也有利于推动学科的交流与互动[1]。

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数据库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科研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工具之一。2017年1月24日,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三部委联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法》,公布了我国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遴选条件。国内高校高度重视“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科、科研、人才、基地等诸多方面,目前公认的“双一流”考量体系中最核心指标是ESI学科排名[2]。ESI是由世界著名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1]。ESI以学科分类,共分22个学科: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经济与商业、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数学、综合交叉学科、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空间科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系统学与行为学、免疫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药理学与毒理学。ESI对SCIE、SSCI库中全球所有高校及科研机构近11年的论文数据进行统计,按被引频次的高低确定出衡量研究绩效的阈值,分别排出居世界前1%的研究机构、科学家、研究论文,居世界前50%的国家/地区和居前0.1%的热点论文。InCites 数据库是ISI在汇集和分析Web of Science权威引文数据的基础上于2011 年建立的科研评价工具。该数据库新增一些ESI中没有的基于全球、国家和地区的学科平均水平的定标比超分析和评价指标,因此能够较为全面和客观地评价科研机构的学术影响力,并利于进行横向比较[3]。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CNCI)是InCites数据库中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实际被引频次除以同文献类型、同出版年、同学科领域文献的期望被引频次获得,是一个十分有价值且无偏的影响力指标,它排除了出版年、学科领域与文献类型等因素的影响[4]。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科研机构主办的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互为促进、相辅相成[5-9]。也有研究指出,发表于Science、Nature和Cell等高水平期刊上的论文数量越多的高校,其进入ESI前1%和前0.1%的学科数量也相对越多[10];但有关中国高校主办的SCI收录期刊对学科建设贡献度的量化研究鲜有报道。本文拟利用ESI和InCites数据库,从发文量和被引频次两个方面研究中国高校主办的42种SCI收录期刊2007—2017年对ESI学科的贡献度,旨在评估中国高校主办期刊和ESI学科发展的匹配度,并提出促进两者和谐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网站《2017年最新发布的JCR中有CN号的高校期刊名单》为研究对象[11]。该名单中有45种期刊,其中3种期刊主要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故研究其余42种期刊对主办单位ESI学科建设的贡献作用。

1.2 研究方法

进入ESI数据库,查询42种样本期刊主办高校的ESI学科;进入InCites数据库,检索年份设定为2007—2017,在“Journals”中输入期刊名称,查询期刊所在的ESI学科和CNCI值(如果CNCI值等于1,说明该组论文的被引表现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当;大于1表明该组论文的被引表现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小于1则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在“Organizations”中输入高校名称,然后在“Research Area”输入期刊对应的ESI学科,查询该机构在该学科的总发文量、总被引频次和CNCI值,以及该机构的该学科在主办期刊上的总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贡献度计算公式为

(1)

式中ap为期刊发文贡献度,Ns为该机构该学科在主办期刊上的总发文量,No为该机构在该学科的总发文量;

(2)

式中aJ为期刊被引贡献度,Cs为该机构该学科在主办期刊上的总被引频次,Co为该机构在该学科的总被引频次。

利用2017年6月发布的JCR查询各期刊2016年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

2 结果和分析

2.1 高校主办SCI收录期刊对ESI学科贡献度研究

由表1可知,42种样本期刊的主办单位集中在23所高校,其中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主办的期刊各有6种,其次为上海交通大学和吉林大学,各有3种,之后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各有2种,其余高校仅1种。这42种期刊主要集中在13个ESI学科,其中临床医学学科的期刊最多(8种),其次是工程学(6种),材料科学和地球科学各有5种,化学和数学各有4种,计算机科学3种,物理学2种,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免疫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各1种。需要说明的是,数学不是苏州大学的ESI学科,免疫学不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ESI学科,临床医学不是上海体育学院的ESI学科,但这3所高校在该学科各有1种SCI收录期刊。12种期刊的发文量居其主办高校该学科发文期刊的第1位,另有14种期刊的发文量居其主办高校该学科发文期刊的第2至10位。5种期刊的被引频次居其主办高校该学科发文期刊的第1位,另有8种期刊的被引频次居其主办高校该学科发文期刊的第2至10位。期刊发文贡献度从0.1%到20.2%不等,其中大于5%的期刊有19种;期刊被引贡献度从0.1%到18.0%不等,其中大于5%的期刊有5种;42种期刊发文贡献度和被引贡献度的均值分别为5.3%和2.4%。此外,仅5种期刊的被引贡献度大于发文贡献度。42种期刊对应的主办单位ESI学科中,有26个学科的CNCI大于1,而这42种期刊中只有8种期刊的CNCI大于1。此外,仅有7种期刊的CNCI大于其所在高校对应学科的CNCI。42种期刊2016年IF从0.247到9.326不等,其中IF大于2的期刊有10种,且均为专业期刊。发文贡献度和被引贡献度偏低的期刊与期刊数据的历史长短有一定关系,42种期刊中仅7种期刊有完整的2007—2017年这11年数据,而14种期刊仅有近6年以内的数据,从表1可以看出,发文贡献度和被引贡献度偏低的期刊回溯年份较少。但CNCI指标排除了出版年份的影响,所以相对于各主办高校学科发展水平,上述期刊的整体学术质量还有待提升。

2.2 高校无SCI收录期刊的ESI学科分析

这42种期刊的主办单位为23所高校,涵盖除空间科学的其他21个ESI学科。表2列出了各高校拥有的ESI学科数量(由于篇幅所限,具体学科未给出),其中拥有10个以上ESI学科的高校有12所,拥有ESI学科较多的高校相应主办多种SCI收录期刊,譬如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等。但整体而言,各高校主办SCI收录期刊的数量相对于其ESI学科数量来说仍有不足,其中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各有5个ESI学科有SCI收录期刊,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各有2个ESI学科有SCI收录期刊,其他高校仅有一个ESI学科有SCI收录期刊。前文也提到,这42种期刊学科分布集中,归于13个ESI学科,所以大部分高校的较多ESI学科没有SCI收录期刊。这说明高校依托ESI学科创办新刊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表1 高校主办的SCI收录期刊对ESI学科贡献度研究

续表

注:*表示不是该高校ESI学科。

3 讨论

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是高校的学术名片,对“双一流”建设具有推动作用。本研究就高校主办的SCI收录期刊对学科建设的贡献度进行了量化研究,得出以下建议和启示。

3.1 努力提升高校SCI收录期刊影响力,以更好地助力学科建设

研究发现,不同高校主办的SCI收录期刊对ESI学科的贡献虽有差异,但对ESI学科的贡献作用毋庸置疑。除部分IF较高的期刊对ESI学科的被引贡献较大外,高校主办SCI收录期刊对ESI学科的被引贡献度整体小于发文贡献度,且大部分期刊的CNCI低于其所在高校对应学科的CNCI。建议高校主办的SCI收录期刊要严把学术质量关,尤其不能降低本校论文的录用标准,保质保量地发表本校论文。近年来,很多高校从国外知名高校特聘长江学者客座教授,高校主办的SCI收录期刊可借助客座教授资源,组约优质国际稿件,推动期刊国际交流,以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更好地助力学科建设,形成学科品牌力量。

表2 高校无SCI收录期刊的ESI学科统计

注:*表示不是该高校ESI学科

3.2 改革综合性学报,以提升高校主办期刊的专业影响力

我国一部分高校及其学报质量较高,它们还将继续创办“全”而“优”的学报;但是更多高校学报毫无疑义要走专业化道路[12]。本研究的42种样本期刊中,浙江大学的2种期刊虽以“校名+学报”的形式命名,但刊名上分别加了A辑、B辑,分别报道工程学和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领域的研究内容;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的刊名上增加了医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的刊名上增加了材料科学版以注明报道范围。国内部分高校学报专业化转型的第一步便是依托学科优势对学报进行更名,打破以往“校名+学报”的命名模式。譬如InternationalJournalofMineralsMetallurgyandMaterials(《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由《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英文版)》更名而来,FrontiersofInformationTechnology&ElectronicEngineering源自《浙江大学学报:C辑》,还有《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英文版)》更名为JournalofBiomedicalResearch(《生物医学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更名为JournalofPharmaceuticalAnalysis(《药物分析杂志》),《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英文版)》更名为InternationalJournalofMiningScienceandTechnology(《国际矿业科学技术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英文版)》和《浙江大学学报:C辑》更名后各项评价指标进步明显,《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英文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英文版)》更名后被ESCI收录。由本研究的结果可知,我国高校主办的SCI收录期刊中IF居前10位的期刊均为专业期刊。建议高校可以依托ESI学科优势进行综合性学报改革,将综合性学报转型为专业期刊,凝练报道范围和学科方向,以提升高校主办期刊的专业影响力,更好地支撑学科发展。

3.3 依托ESI学科优势创办新刊,以填补ESI学科空白

如果高校学报改革的布局不合理,同一学科出现数量太多的专业性期刊,则会出现“千刊一面”和制造“学术垃圾”的尴尬局面[13]。温晓平等[14]也指出应推进我国顶尖科技期刊建设以减少高水平稿源外流。因此,笔者建议在高校学报改革进程中,要密切关注ESI学科空白。本研究中,42种样本期刊的主办单位为23所高校,涵盖除空间科学外的21个ESI学科;而这42种期刊学科集中分布在13个ESI学科,即大部分高校的较多ESI学科没有相应的SCI收录期刊。建议高校在创办新刊时,借助ESI学科优势,争取填补目前尚无SCI收录期刊的ESI学科空白,这样既有利于兼顾期刊和学科共同发展,也有利于改善国内英文期刊数量偏少、学科分布不均衡的状况。譬如,南京农业大学和江南大学依托ESI学科农业科学分别创办的《园艺研究》和《食品生物科学》,在2017年均被SCI收录。

综上所述,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与ESI学科建设互为促进、相辅相成。本研究中的部分SCI收录期刊创刊年份较短,如果延长被引周期,各刊对学科的贡献度将有所提升。本研究结果有望为我国一流学科建设和期刊国际化发展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科学数据。

猜你喜欢

贡献度发文科技期刊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基于贡献度排序的肾透明细胞癌串扰通路分析
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增收贡献度研究——南疆三地州例证
武器装备体系能力贡献度的解析与度量方法
基于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相关症状对证候要素贡献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