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高端融合平台 DSA介入实现精准治疗
2018-07-28
文/本刊记者 宋 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的发展速度很快,70年代后,随着CT的应用,这项X射线成像与电子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相结合衍生出来的技术已经逐渐走向成熟。目前,DSA技术作为医学影像学领域的高端科技,以其超高的分辨率和低浓度的造影剂要求,在诊疗领域拥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DSA是什么?有创的检查方式真的存在风险吗?国产设备性能如何?带着诸多疑问,记者专访了DSA技术供应商,上海朗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旸,帮助人们解开疑虑。
《中国科技财富》:对于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DSA检测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选择的诊疗手段,因为它是需要在大腿根部股动脉插管进行的有创检查方式。您在DSA技术领域开展了几年的研究,您认为患者的这种想法属于过分担忧吗?
李旸:事实上,将DSA列入一种有创的诊疗方式,是无可厚非的。DSA检测需要用一根细细的造影心导管,经大腿的股动脉或前臂的桡动脉将导管送到冠状动脉的开口处,通过导管向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的位置、狭窄程度、病变性质。这个过程大约需要10—15分钟。不过,这个穿刺点就是诊疗全程的唯一创伤,而DSA又是准确的脑血管造影方法,分辨率高,不仅可以了解到心脏功能和血管之间有无侧支循环,有无解剖畸形等,还对判明病变是否需要外科手术、介入血管成形术或药物治疗等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所以,还是建议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要排斥这项检查。
《中国科技财富》:除了穿刺点,辐射问题也是人们比较在意的一个焦点问题。DSA造影剂会对身体产生什么影响吗?
李旸:经常会有人问,DSA检查的辐射大吗?注入的造影剂对身体有哪些危害?这个问题要从全局考虑。DSA需要在一定的辐射条件下进行,但造影时的辐射剂量较低,医院也会有必要的防护措施,对患者本人造成人身伤害比较小。总体来说,DSA技术所带来的诊断及治疗价值也远远超过其风险性。
《中国科技财富》:最近几年,上海朗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DSA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并已经与多家医院展开合作,投入到实际诊疗当中。朗润提供的DSA技术有着怎样的优势?当前国内自主研发的DSA技术处于什么水平?
李旸:未来的临床医学呈现出一种多图像融合趋势,在介入治疗的整个周期中,DSA设备如果可以融合其他学科的丰富图像信息(CT,MR,US,PET…),不仅给医生提供更加全面的诊断依据,还能让术前评估和规划更加细致准确,在介入手术中让医生根据术前规划掌控全局,依靠直观的融合图像引导直达病灶并精准治疗。因此,我们为每一台DSA搭载了具有良好数据分析能力与稳定性能的软件系统,比如单次曝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系统、医疗影像数据分析云系统、X射线数字化摄影系统等,使仪器操作简单,消除了运动伪影,改善了造影及成像效果,减少了患者接收的辐射剂量,在实现了量级剂量降低的同时,使整个诊疗过程的智能调谐度和精密度,堪比人眼视觉,大大提高了DSA设备检测与介入治疗的精准度,为患者带去了安全优质的诊疗效果。
另外,朗润的DSA产品性能稳定性是经过几十家医疗机构所检验的。基于对产品稳定性的观察和积累,我们在对影像链进行了创新的同时,并不是在表面参数上的一味突破,而是基于融合理念下的有机结合,把系统稳定性作为考核的首要标准,给医护人员提供一个运行稳定的、图像锐利清晰的使用体验,可以说当下国产DSA设备是不输给进口设备诊疗效果的。
《中国科技财富》:今年年初,您凭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领域的相关创新技术设备,荣获了2017年度中国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人物奖。这样的获奖经历会为您和朗润团队带来怎样的影响?您对未来的技术研发有怎样的规划?
李旸:首先肯定会为团队带来一些正面积极的影响,无论是在研发热情上,还是从企业效益来讲。其次,我认为我们应该从这次评选活动中看到市场的需求与医疗器械领域创新的大方向。未来诊疗设备的发展,是将净化工程与数字信息化完美融合,将所有关于患者的信息以最佳方式进行系统集成,使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获得全面的患者信息、更多的影像支持、精确的手术导航、通畅的外界信息交流,为整个手术提供更加准确、更加安全、更加高效的工作环境,也为手术观摩、手术示教、远程教学及远程会诊提供了可靠的通道,从而创造手术的高成功率、高效率、高安全性,以及提升手术过程的对外交流。
朗润团队也会在DSA设备全新的高端融合平台、云分析平台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硬件升级的局限,更长远地定位于融合优越图像和极低剂量的前沿趋势,不断打破心脏、神经、血管造影等专业领域的界限,使临床使用者真正感受到极低剂量造影多学科图像融合带来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