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音乐所记录的天气变化

2018-07-27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8年5期
关键词:飓风冰川流行音乐

过去半个世纪里,气候学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科学家从各种隐藏的证据中找到了历史上的天气记录,如树木年轮、湖底沉积泥、洞穴石笋石乳等,并藉此推断出上千年历史所出现的暴雨、飓风、干旱等天气变化。

艺术创作记录天气

最近研究表明,除了大自然提供的证据,天气变化也会记录在人们创作的流行音乐中。美国气象学家就发现,美国所遭受的一连串强烈飓风,在同时期流行音乐中留下了烙印。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多个高强度飓风登陆美国,破坏力极大。但到了七八十年代,登陆的高强度飓风则少了很多。通过检索卡拉OK数据库,气象学家找到了750多首歌曲,它们都与这40年来的天气有关,并且还很明显地体现了天气变化。

当现实世界里风雨不断时,流行音乐里的“天气”也是风雨不断。五六十年代的歌曲中,近75%的歌词都强调风雨,频频使用雨、风、飓风等词汇。但接下来20年里,只有46%的歌词含有明显的风雨词汇。

其实这种关联性不仅美国有,世界其他地方也有,而且不限于音乐。人们以艺术作品的形式记录天气变化,实际上是一种普遍现象。

16世纪到19世纪中叶,几百年间世界许多地方遭受了一系列的强寒流袭击,持续时间比较长。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小冰河期”,其中1565年冬天是最寒冷最糟糕的季节。也就在这一年,欧洲的艺术作品出现了一连串的冬季场景主题,如荷兰画家彼得·勃鲁盖尔的《雪中猎人》。事实上此一时期欧洲有上千幅绘画作品都有明显的“冰河”特色。

艺术创作紧贴自然

从更大范围来看,很多艺术作品都含有天气特征,尤其是英国音乐,比其他任何国家的音乐都更关注天气。在音乐创作中,暴风雨天气常被视为“情绪激烈”的一种表达方式。好比气象变化会增加人们乘飞机的动荡颠簸一样,作品中穿插动荡的天气,也能表达情绪的波动。

为准确地在音乐中表达情感,许多古典音乐家转向气候科学(有时甚至是气候数据),希望由此触动灵感而激发其音乐创作。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音乐教授伯特纳,又被誉为“生态声学家”,就潜心研究冰川的声音,并将之写入音乐。

伯特纳到阿拉斯加考察长达43千米的马塔努斯卡冰川。他在冰川上分散放置了19个麦克风,有些放在冰川的高处来录风声,有些放在冰川底部的孔洞里,还有些放在冰川的融水池旁来捕捉冰川融化滴水的滴嗒声……

伯特纳把这些冰川环境里的声音转化为音乐信息,写入了作品,为此还特别新创一个词“声之乐化”,即把自然声音转化为音乐的过程。他的目标是创作“一支独立的冰川声音表现作品,并将其带入演播室、展览馆、音乐厅。”

除此之外,还有希腊音乐家泽纳基斯、美国音乐家奥立弗洛斯等人,都写过类似有关环境声音的音乐作品。或许未来人们研究“古代”天气、环境变迁时,可以从曾经的音乐作品直接收集到“原始”声音,这种第一手資料恐怕是最宝贵的吧。

猜你喜欢

飓风冰川流行音乐
飓风来袭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为什么冰川会到处走?
冰川会发出声音吗?
长途跋涉到冰川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揭开杀手真面目
疯狂的“杀手”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adipose 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cells on the survival rate of fat transpln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