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贾谊《鵩鸟赋》中所体现的思想内涵

2018-07-27孙晓岚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7期
关键词:贾谊哲学思想

摘 要:贾谊的《鵩鸟赋》是贾谊在贬谪长沙后所作的一篇赋,在这篇赋中贾谊主要以《庄子·齐物论》、《庄子·大宗师》等篇的思想内涵来阐明自己在谪居长沙三年后对人生的思考。在《鵩鸟赋》中贾谊强调事物处于永恒变化中,人的祸福、吉凶、荣辱、生死也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而支配万事万物变化则是天命,是个体的人所不能控制和改变的,只能顺天命,坦然面对变化。然而这与贾谊本身的政治思想不符,贾谊对先秦诸家学说都有所涉略,但以儒家,法家为思想根基,对政治抱有极大的热情和理想。重得失,重荣辱的积极入世态度决定了他不能践行《鵩鸟赋》中所体现的思想。《鵩鸟赋》也只是他在政治上失意后的自我安慰。

关键词:贾谊;鵩鸟赋;哲学思想

作者简介:孙晓岚(1991.5-),女,汉族,河北沧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北华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0-02

贾谊在贬谪长沙三年后,政治理想破灭,前途渺茫,忧思甚重,而在贾谊政治失意之时,一只代表不详的鵩鸟飞入房间,这也是贾谊对自己的未来的命运的忧患。现实的失意让贾谊备受折磨只能借鵩鸟来自我安慰。

一、《鵩鸟鵩》中所体现的老庄思想

汉初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当时黄老的无为思想盛行,贾谊兼学诸家,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渴求从老庄思想当中找到摆脱现实失意的苦闷心理的道路,而《鵩鸟赋》就是贾谊的一次尝试,其中表达出来的思想内涵也体现了这一点。

事物的变化永无休止,人的祸福,悲喜,荣辱生死等也在相互转化。在老子的哲学中,包括“道”在内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着的,同时他又认为,事物的变化都是按照特定的规律来进行的,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事物,而规律就存在于事物的运动变化中。在老子的辩证思维中,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同时又都因着它的对立面而形成。两两对立的概念在《老子》书中可谓是俯拾皆是,有无、动静、轻重、废兴、荣辱、祸福等等,对立的双方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实际上,不仅是祸福,善恶好坏等,一切对立的事物之间都是如此,正是由于对反双方的这种互相包含互相依存,才使得他们之间能够彼此渗透,最终导致互相转化。

贾谊受老子的辩证法思想的影响,肯定了世间万物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强调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所谓“千变万化,未始有极”,“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事物的变化是无终止的。不仅自然现象如此,社会发展也呈现出同样的规律:“彼吴强大兮,夫差以败;越栖会稽兮,勾践霸世。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傅说胥靡兮,乃相武丁。”《鵩鸟赋》着重阐发事物永无休止的变化观念,这是事物的质变,而人的生死,祸福,悲喜,荣辱也向着自身的对立面发生质变,改变事物的性质,《鵩鸟赋》所强调的事物的变化正是这种质变。“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与其矛盾的一面,祸与福、悲与喜、盛与衰经常联系着,好可以转化为坏,坏也能转化为好。每一种形态的存在都是很短暂的,从而泯除他们的差别,来达到齐祸福、荣辱、吉凶的地步。这是受了庄子“齐物论”的思想的影响。因齐万物而泯除事物形态之间的分别,那么个体的人也就不必执着于自身的祸福、得失等,也就能顺应各种事物的变化,顺应人生之吉凶、祸福、生死的变化。

突出天、命的思想。隐者的传统问题,是如何在乱世中自我保全。庄子文中,一个经常出现的话题就是人在天地之间的卑微。这种卑微的地位,是要人不要强求人生本来得不到的东西,人生不强求,随波逐流,就能有内心的安宁甚至愉快。《大宗师》篇有一段关于“安命”的寓言:“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成然寐,蘧然觉”。这一篇寓言的主题就是安命不争。子舆出现如此怪异的变化,但他在残酷命运前所表现出来的却是旷达,同时,庄子借用子舆地病变,曲折的表达出生命的卑微这一主题。在宇宙间,个体的人不是万物之灵,人不能自己掌握自己,造化主宰着人的命运,个体的人只能顺从这种命运不能反抗。这样的思想影响了正处于忧愁悲愤,焦虑不安的贾谊,现实的痛苦摆脱不了,也无法改变,只能告诫顺应命运,安命不争来企图获得精神上的安宁。《鵩鸟赋》强调事物永无止息的变化,又从外在的天、命来说明变化的神秘性,绝对性和不可支配性,从而强制个体的人顺命,安命以顺应变化,“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天不可预虑兮,道不可预谋;迟速有命兮,焉识其时”等都表明了天与命的神秘及其绝对的权威。个体的人在面对拥有绝对权威的天、命时,没有反抗的余地,事物的变化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重生死,强调生死由命。在生命过程中,对人威胁最大的莫过于死亡。人们常将生和死截然划分,以死作为生的终结,因而乐生而恶死。死亡的恐惧困扰人生,人们常沉溺于生死所产生的情绪。因而庄子一方面指出人们过于悦生恶死而掩盖了生死的实在性,同时要人培养一种坦然的胸怀去面对死亡。庄子认为生死的变化既然是自然现象,就应安心适时而顺应变化,活着是适然自在,便死的也安然。贾谊对生死的看法受到庄子的影响,又处于那样的环境下,希望从老庄哲学中看淡生死,摆脱痛苦。《鵩鸟赋》看重变化,而人一生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生死之变。贾谊在《鵩鸟赋》中认为生和死是人生中相互对立的两个矛盾方面,他们之间不停地相互迅速转化来消除生死之间的界限,以齐生死,从而做到忘生死,也就无所谓生死之变。强调生死由命,“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人的生死祸福都是由天、命所控制的,是个体的命,不能由自己做主或者摆脱的,人要顺应生死之变就要听天命、顺天命。

二、贾谊的政治思想与《鵩鸟赋》中所体现出的思想内涵的矛盾性

贾谊年少博览群书,兼学诸家,儒、法两家对贾谊的影响很深,他突出地强调以礼治国,但他这种礼治思想与先秦儒家的礼治思想不同,他并没有废除法治,而是把法家的某些思想吸收到自己的治国理念中来,形成了自己的以儒、法两家为根基的礼、法、仁结合的政治思想。贾谊主张以礼为体,以法为用,以礼建立人与人的合理关系,以法去掉实现礼的障碍,并发挥以礼为政,以礼为教的效能。这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政治思想,主张建立合理和谐的人的關系,这和在《鵩鸟赋》中表现出来的消极的避世的思想内涵不符。不管是儒家,还是法家都讲究积极入世,建功立业,而贾谊这样的政治思想则更让他对功业对政治都抱有极大的积极的入世态度,这在贾谊其他作品里亦能反映出来。例如贾谊的《治安策》,《治安策》是贾谊系统地阐发自己治国理念的一篇长文。他在文中明确反对“天下已安已治”的观点并从多个方面指出当时的社会现实所存在的危机和潜在隐患,表现出他洞察社会现实矛盾的能力、居安思危的远见和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心。

贾谊被贬长沙三年仍得不到皇帝的征召,内心忧愁苦闷无人诉说,只能通过鵩鸟来安慰自己。请问于鵩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灾。淹速之度兮,语予其期”。这一段自我剖白非常急切,很清楚地表达了他困居此地的苦闷以及迫切想要离开的心情,至于在后文表现出的齐生死、祸福、喜忧的随遇而安的感情只不过是贾谊在自知前路迷茫下的自欺欺人的安慰。《鵩鸟赋》强调事物变化之永无休止,个体的人要安天命,顺应各种变化,包括人的得失,祸福,穷达等,然而现实中,贾谊很看重自己的穷达、祸福和得失,也正因为如此,贾谊在被贬后才这样苦闷,焦虑。

贾谊的政治思想使其对政治对现实都抱有极大的热情和积极进取的态度,然而现实的贬谪使他忧愁苦闷,贾谊在《鵩鸟赋》中力求齐祸福、生死、得失、悲喜而不能,实际上正是因为他的思想观念中过分看重这些。欲齐而不能齐,欲消而消不掉。而《鵩鸟赋》也只是他自我安慰予以“自诳”的作品,而文中所表现出来的齐物,安命,顺应变化的思想也并没有贯彻到贾谊的生活实践中。

参考文献:

[1]王兴国·贾谊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06.

[3]汤漳平,王朝华译注·老子[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4,07.

猜你喜欢

贾谊哲学思想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贾谊究竟是否怀才不遇
辩汉文帝不用贾谊
漫画
领袖背后的经营哲学思想
贾谊为何英年早逝
怀才不遇的贾谊
立足实践的邓小平哲学思想
春秋时期政治变革中的哲学思想
贾谊谱系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