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常平关帝庙会中看关公文化

2018-07-27王冠颖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关公信仰

摘 要:關帝祖庙坐落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常平乡,是后人为祭祀关公与其先辈所修缮的庙宇群落,同时也是海内外最为受人敬仰的关公文化发源地。关公能够在数千年的传世中,演化为统管儒道释、人鬼神三界的关圣大帝,乃至清朝被给予“万世人极”的最高评价,其精神文化可以在关帝祖庙中追根溯源,在关帝庙会中感受精神传承。本文从关帝祖庙与关帝庙会的由来,及其现实价值来分析关公文化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关帝庙会;关公;信仰

作者简介:王冠颖(1994-),女,汉族,山西运城市人,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影视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2

关帝信仰在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关帝信仰融合了多元文化价值。为了进一步弘扬关公文化,传承关公精神,保护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关公信俗”,山西解州关帝庙文物保管所每年会在常平关帝庙举办纪念关帝诞辰的庙会活动,使数以万计的关帝信众同颂对关帝圣君的崇敬之情,体验关公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一、常平关帝庙会的由来

关羽,字云长,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常平乡人氏,此地古称解梁常平县。传闻,关羽当年杀死了当地一个名叫吕熊的恶霸后,便过上了亡命天涯的生活,当地官府与恶霸家族相勾结,通缉捉拿关羽的同时,还要对关羽的家人进行诛九族的酷刑,关羽的父母年迈,无力随关羽一同外逃,便投井身亡,后人为纪念关羽父母的义举,在这口井上修盖一座宝塔,关羽去世后,历代王朝都敬仰其忠孝仁义,便在其故乡为其修盖庙宇,至金代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庙宇群体,遂取名为“关圣家庙”,又称关帝祖祠。

收藏于常平关帝庙的清代碑记中有迎送帝驾的记载:“常平为帝所生之地,大祠虽居州城之西,而桑梓故里神赛,凭之旧例。乡人每□中秋赛会焉。城居者,平昔朝夕展拜于崇宁宫,至是日,则建旗鼓,具威仪,送法驾于蔼。绎络奔趋,率以为常。又且各纠同心,联班分会,随分捐金,备牲礼、梳皂,烧大烛二枝,以为供献。换岁轮递,循环周始,着为定规阳节。”[1]由此可见,关庙的祭祀活动由来已久,一直受到重视。关公文化也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并且把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定为关帝诞辰,在这一天常平村会举行常平庙会,以表达对关帝的崇敬,并为众人祈福,以求平安。

二、常平庙会祭祀活动

2017年的常平庙会从7月16日开始到17日(农历六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四日)结束,整个庙会有很多活动,包括开幕式、关帝巡乡里、祈福开光、祈福法会、祭祀朝拜、赐福赐飨等仪式。16日上午九点半,在常平村举行关帝巡乡里活动。关帝圣像会在众人的拥簇下从家庙广场出发,沿常平村的巷道由东向西环绕进行,然后直达位于中条山脚下的祖茔广场,最后又返回家庙。随后会在常平关帝家庙仪门举行揭碑仪式。傍晚时分,在常平关帝家庙广场举办大型祈福文艺晚会。

17日上午,首先在关帝家庙门口举行祈福法会。众法师手执法器,步履轻盈登上祭坛,祈求国运昌盛,风调雨顺。在结束之际,千只白鸽在鞭炮齐鸣中飞向蓝天。随后,纪念关帝诞辰1857周年庆典祭祀活动正式开始。在家庙献殿前,陈列摆放着整只的猪牛羊和五果等祭品,在悠扬的古乐声中,众多信众静心聆听主祭人念诵祭文。在司仪的引领下,各个祭拜团队及全国各地的关帝信徒一一进入家庙献殿祈福、上香,行三拜九叩礼仪。

此外,在今年的祭祀活动中,关帝家庙还专门请来运城市著名面点师为参加活动的嘉宾和信众们提供具有晋南风味的 “关帝长寿面”和“福寿花馍”,以寓意健康长寿,福气圆满。

三、常平关帝庙会的功能

1.祭祀祈福

在现代社会中,祭祀祈福是一种常见的活动。人们在面对人力不可抗拒的困境和难事之时,总将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神灵,希望得到保佑。关羽本是东汉末年的三国名将,在历代的流传中他被人们尊称为“关帝”,在常平村,众相邻亲切地将其称为“关老爷”。在庙会的整个活动中,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祭祀祈福。来自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关帝信众、游客及关氏后裔都齐聚常平参加祭祀朝拜活动,表达拜关公,敬关公、学关公的信念。同样在最重要的关帝巡乡里活动中,凡关帝所到之处,道路两旁的村民都会在自家门口或商店之前奉上五果,虔诚地席地而跪,以求得关帝的保佑。

2.教育教化

庙会活动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活动,会潜移默化地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由此来规范指导人的行为和观念。对于社会大众而言,具有一定的道德教化功能。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关公由一位单纯的历史人物升华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偶像和人格楷模。特别是“忠义信智神勇”的关公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而在这次的巡游随行队伍当中,一位怀抱小型关老爷圣象的中年人颇引人注目。这位中年人叫曾锡桢,是台湾人,从小耳濡目染,对关老爷心怀敬畏。到广东做生意之后,他一直把关公文化作为企业文化来打造,尤其是关公的诚信精神,他颇为推崇。这是他第三次来常平,同行的还有他公司的十几位高管。为了此行,他三月份就开始筹划,并自发组织来运参加祭拜。他怀抱的关老爷圣象已经伴随他二十多年,他说道:“让关老爷回家看看,我们也到关老爷故里转转,以后还会经常回来的。”由此可见,关帝文化的教化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乡镇市里,甚至走出了故乡传播到全国各地。关帝文化也不仅仅是晋商的精神之魂,更是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信仰关帝之人所推崇的对象。

3.和谐人际关系

庙会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民俗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一种群体性的活动。常平庙会不仅将村里的村民聚集起来,更与外村的信众紧密相连。不仅体现了常平村的凝聚力,更是凸显了关帝文化的风采。

这次的关帝圣象是从解州关帝庙迎请来的馆藏文物明朝万历年间的“软身木雕”,为了这次庙会的顺利举行,村民们都不约而同地聚集起来,尽心尽力地办好每一件事。巡游过程中的秩序井然,对木雕圣象的完整保护,都需要众人之间的相互配合,默契搭档。在无形中拉近了村民之间的距离,也生动形象的展示出了常平村的精神风貌。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主办方还邀请到新疆、西藏的文艺代表团,他们带来的极富民族特色的歌舞节目让观众眼前一亮。在关公文化交流中,运城与新疆、西藏的彼此亲密互动,也进一步见证了双方建立的深厚友谊。

同时参加此次活动有来自福建、广东、辽宁、山东、浙江、台湾、港澳的信众,以及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一些国家的海外侨胞。关公文化已经超越时空、跨越国度,成为凝聚天下华人的精神纽带和沟通世界的情感钥匙。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传、精神财富和道德力量,关公文化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联系得更加紧密了。

四、关帝庙会的现实意义

关公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关公故事至明代中叶流传已经十分广泛,其忠义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如今,世界各地有华人的地方,必有关公故事的流传。关帝庙会在山西省内是极为有影响力的庙会之一,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来自海内外各地的关公文化协会齐聚常平关帝庙,共同举行关公庙会祭祀仪式。关帝庙会能够传承千年,首先是得益于历朝历代对关帝庙的不断修缮,如今的关帝庙被作为国家重点文物的所得到的保护,这是关帝庙会的举行的物质基础;其次,关公文化的传承更是庙会举办的核心所在,关公对后世人民的道德感化、精神洗礼,是深深融入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上至历代皇帝,下至黎民百姓,关公文化与精神成了最广阔的公众信仰。关帝庙会是后人为祭祀关公所创立的,其核心是为了传承以“忠诚信义”为核心的关公精神,这正是关帝庙会存在的现实意义。

注释:

[1]张培莲. 三晋石刻大全·运城市盐湖区卷[M].太原: 三晋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美)杨庆堃.中国社会中的宗教[M].范丽珠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傅才武.中国人的信仰与崇拜[M].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

[3]王基.关公文化要论[J].晋阳学刊,1996( 4) .

[4]刘永华. 关羽崇拜的塑成与民间文化传统[J].厦门大学学报,1995,(2).

猜你喜欢

关公信仰
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
关公面前耍大刀
关公
关公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关公工艺
不灭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