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2018-07-27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8年6期
关键词:校车教室生命

用课程视角来建设空间

学校有一辆废弃校车,闲置在校园一角,孩子们对这辆曾经每天接送他们上下学的校车表现出了强烈不舍,闲暇时,他么会在校车周围转来转去,有的孩子甚至翻窗进去,捧着几本书独自享受阅读的美好时光。

有教师建议:能不能把这校车变成一个流动的阅览室?于是,在设计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和工人师傅一起把这个校车进行了简单的装扮。学生会号召孩子们募捐了一些书籍。“校车阅览室”虽然简陋,但吸引了全校孩子的关注,一时间竟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去处。整理图书、借阅登记、阅读奖励等等活动,全部由孩子们组建团队完成,学校只为其配备了一位年轻的指导教师,站在背后帮助他们出谋划策。

校车的空间改造,体现出了孩子们在改造活动过程中的协商对话、相互妥协、共同决策、求援求助、管理协作等能力,这都是难得的学生实践综合能力。

在我们创新实验学校的每所基地学校里,总有一块“自留地”供孩子们栽种瓜果、蔬菜,养殖鸡鸭鹅等各种家禽,孩子们也经常将自己饲养的小兔小猫小狗,寄养或赠送给学校,供同伴观察习性。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参与动植物的生命成长过程,体会生命的意义和力量,激发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这也是刘坚教授提倡的:未来的学校应该能“顶天立地”。“顶天”方面,是提倡未来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使学习能随时发生,不受区域时空的影响”;所以我们努力将网络学习不只是在电脑教室才能完成,而是创造条件在楼道、教室等地方,都布置有必要的互联网设施,供学习者方便地使用。“立地”方面,即能看见土地,能体会生命的成长。

空間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空间不只是简单的教育承载体,更应该是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将教室建设成有意义的学习空间

学校教育空间的规划,其实是在建构学校的教育学。因此,我们提倡大空间的教室,将平常的三间教室合并成两间一百多平方米的大空间教室,分为学习区、活动区、办公区和阅读区。教室学生的桌椅,也是可以相互拼组的,单人单座、两人结对、三人一伙、四人小组,根据学习需求随时可以随机组合,以便于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沟通。

教室学习区的四周,配备了丰富的学习用具,学生基本上可以随手拿来用。教室里经常是琳琅满目,当然,也有反对意见,担心这会扰乱孩子们的学习注意力。事实上,如果我们人为地将孩子刻意安排在一个封闭的、安静的环境里,排除一切干扰,并不见得对孩子有帮助,相反的,为孩子们营造一个互动的,可灵活组装的,变化的环境,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们采用多元的学习方式。所以,学习、办公和活动应该在互动、对话中相互促进,在碰撞中生发灵感,衍生智慧。

课间不经意在楼道溜达,发现同伴在墙壁上分享了一个好东西,或者发布了一道求解的难题,值得思考琢磨一阵子,这也是一种学习,即 “撞见学习”。正是这种撞见学习,使得学习随时随处都可以发生。我们的教室,我们的校园,应尽量多地为孩子们创造“撞见学习”的机会,创造无意识学习的机会。这种无意识的学习,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无声的,是真正的学习,充满力量。

将教室建设成有意义的学习空间,适宜生发更多的学习方式,实现更多无意识的“撞见学习”,是我们对教室空间建设的追求。

猜你喜欢

校车教室生命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未来的校车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The School Bus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