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一座适合人人发展的“宜学之城”

2018-07-27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8年6期
关键词:宜昌市教职工校长

在湖北的西南部有一座城,她上控巴蜀,下引荆襄,是巴楚文化发展的重望之地。她就是被人们誉为“三峡明珠·世界电都”的宜昌市。而宜昌的教育改革也与这座城一样,在卓越中寻求创新,在创新中寻求教育的本真。

“我们的教育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教育?”“我们究竟应该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教师们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

近几年来,这些问题一直在宜昌市教育局局长覃照的内心萦绕。作为宜昌教育的领头人,他为了寻找这些答案,上北京,趟上海,去浙江,请教专家,观摩学习。2016年,宜昌市委、市政府从国家实施“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战略出发向宜昌教育人提出了要求。于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宜昌市教育局决定:立足新高考及全新的教学组织方式对高中阶段教育带来的新挑战,以及原有城区高中学校发展模式单一的实际,以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以“学校、教师、校长、管理”四位一体改革为抓手,大力探索区域内高中阶段教育特色化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径,持续推动特色学校构建、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校长管理体制改革、宜昌教育微改革和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创新,努力构建“特色鲜明、活力迸发、优质高效、人民满意”的良好教育生态。

改学校:特色办学,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那么,教育的初心是什么?

宜昌市教育局局长覃照认为:教育应该是纯粹的,学生要更纯真一点,而不是整天围着高考指挥棒转。同时,人为地划分示范学校、普通学校,不仅是对学生和老师的不公平,更是人为地制造教育垄断,造成社会资源浪费。这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转型期的人才需求。

2016年以来,宜昌市大力推进普通高中办学与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改革,打破原城区10所高中“省级示范高中、市级示范高中和一般高中”的等级界限,按“优质+特色”的功能重新定位,大力实施布局调整,整合组建成6所高中“3+3”模式(3所定位国内一流的综合高中和3所定位优秀专业领域的特色高中),形成全市普通高中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格局。

建设国内一流的综合高中(第一个“3”),指的是提升三所省级示范高中——宜昌市一中、夷陵中学、葛洲坝中学的办学水平,在学校整体发展突出的基础上,瞄准国内和国际一流高中。

建设优秀专业领域的特色高中(第二个“3”)是一项创新之举。2017年,整合市二中和三峡艺术高中为宜昌市人文藝术高中、整合市外国语学校和市十八中为宜昌市外国语高中、将市七中打造成宜昌市科技高中。构建系统的特色优势学科课程体系和较为成熟的特长培养模式,在人文社科、理工科技、艺术体育、信息技术、外国语言等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是这几所学校的发展目标。宜昌市科技高中校长易炜从学校实际出发,还提出了“3+”教育理念,即“建立‘常规+特色的学校,拥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培养‘优秀+特长的学生,走出一条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为特色的办学之路”。

办特色高中,是为了给学生更多选择。比如宜昌市外国语高中,增加小语种学习,学生在高考时就能选择考日语、法语、俄语等,竞争压力不是那么大。在人文艺术高中,学生们从进校就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了这个目标从高一就努力练习舞蹈、钢琴、音乐、美术……到了高二,如果觉得自己不适合,有了新的兴趣方向,还可以转学到其他的特色高中。真正做到教育为学生服务。

“走特学办学,差异化发展之路,是符合区域发展规律的。它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满足自己兴趣的学校,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分数。这样的改革让我看到了宜昌教育人对教育本真的理解,让我们更加明晰地看到了宜昌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宜昌市外国语高中校长靳其春说。

改校长:选贤任能,走职业化发展之路

有一个好校长才能有一所特色学校。特色办学要求校长有专业化的视野、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办学思路,要能够立足于高中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实际合理定位学校特色,并团结带领全体教师为之不懈追求。

为了选好校长,宜昌市教育局在校长选聘机制上打破传统做法,推行竞聘选任制度,打破了校长任命制,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2017年6月底,为选优配强局属学校领导班子,依据干部管理权限及干部职数规定和《中小学领导人员管理办法》精神,对所有局管干部岗位实施竞聘选任改革,按照动员发布、自愿报名、资格审查、竞聘演讲、专家评分、校长(书记)推荐、确定初步人选、组织考察、党组会研究决策、公示定岗等程序竞争上岗。同时,市委对市管干部进行全面考察,提拔重用11人,调整交流14人,其中学校主要负责人11人,正处级干部8人,极大地优化了学校领导班子结构。

“当时竞争这个岗位的有七八个来自各个学校的副校长,都是工作多年,经验十分丰富。在竞聘演讲、专家提问等环节,组织、人社部门相关专家、名校长和教师代表共70余人现场评分,并由纪检监察干部全程监督。这完全是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过程。在这次竞争中,我有了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它让我认清了自我价值所在。上任后,我更加珍惜大家的信任,对待工作更加努力,干劲十足。”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的副校长齐光环说。

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校长田明艳认为,实施校长竞聘选任制度,打破了校长的终身任期制,打破了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实践进一步证明,校长竞聘选任制度在大力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教师:局管校聘,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长期以来,在现行人事制度框架下,由于“铁饭碗”“大锅饭”等诸多因素,教职工队伍“慵、懒、散”等现象较为突出,教师的工作岗位意识不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低,敬业者长期超负荷工作,懒惰者得过且过。且校际间的教师配备在数量上极不均衡,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破解这一难题,2017年暑期,宜昌市实行教师全员竞聘上岗、全员聘用制度,构建以“一备案” “二统筹”“三自主”为核心内容的“局管校聘”的教师管理新体制。

“一备案”,是指市委编办对局属学校(单位)教职工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对局属各学校(单位)间的教师交流调配实行备案管理。“二统筹”,是指市教育局统筹管理直属学校(单位)教职工编制和岗位职数,统筹管理直属学校(单位)教职工交流调配。“三自主”,是指直属学校(单位)自主确定教职工岗位清单,自主开展教职工全员竞聘,自主负责所聘教职工的日常管理、评价、考核与绩效工资分配。

宜昌市的教师招聘与其他地区有点不一样,那就是“先面试,后笔试”。这给招聘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与难度。比如宜昌某中学公开招聘两名英语老师,有116个人报名——按照以前的做法,先笔试,再选6个人面试。现在116先面试,面试完了选6个人参加笔试,通过这一程序,选拔出来的人都能顺利上岗。过去招聘中,也许有的老师实际操作能力很强,笔试却考不过;也有笔试成绩优秀的人,可讲课不行。这样的人一旦招进来,不能胜任这个岗位,想再做调整就很困难。覃照局长表示,从前是“因人设岗”,如今是“依岗选人”,人力资源得以优化配置。

宜昌市外国语高中国际部主任余新天就是通过“局管校聘”走上了现在的工作岗位。余主任原是教务处主任,局管校聘实施前期,教育局成立了专门的教师管理中心,中心派人分别去学校进行调研,听取了大量老师关于改革的意见。那时,有些年纪大的老师比较抵触改革,年轻的老师又觉得宜昌市的教育活力不足。外国语高中此时还面临着与十八中整合的新形势,将近1200人的全寄宿学校如何管理?如何讓两个学校的老师在新的团队里重新定位?如何进行绩效考核……大家的压力都非常大。

余主任意识到,以前你可以“混”,不作为或者少作为,但现在不同了,你必须“作为”,才能保住自己的岗位,才能得到晋升。

同为宜昌外国语高中的陈蓉老师,原来是宜昌十八中的英语老师。她介绍,原来十八中的学生、老师的状态有些颓废,合并后经历了竞聘,老师们积极主动多了——争当班主任,主动申请带课,主动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提升自我。而合并进来的十八中的学生,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学校环境好,老师教学水平高,学生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

“局管校聘”践行了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实现了岗变薪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全员竞聘上岗工作结束之后,参与试点的6所直属普通高中和2所中职学校,共聘用教职工1663人,其中,定向竞聘聘用116人,校内竞聘聘用1524人,跨校竞聘聘用19人,调剂竞聘聘用7人,待岗培训教职工10人,解聘教职工7人,清退人员富余、表现一般的编外聘用教师共34人。目前,上岗人数中,专任教师比例由改革前的81.31%上升到改革后的86.66%。

宜昌市教育局局长覃照认为,“局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极大地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改革实现了“四个转变”,即:从“单位人”向“系统人”的转变,“因人设岗”向“因事设岗”的转变,“以岗求人”向“以岗聘人”的转变,“要我上岗”向“我要上岗”的转变。改革之后,教职工岗位意识明显增强,众多教师一改过去在工作量上斤斤计较、拈轻怕重的做法,争当班主任、抢着带课。教师资源存量得到充分利用,“逼懒为勤”“逼庸为能”的改革效果显著。教职工配备结构显著优化,教职工交流调配的科学性与效率明显提高,普高教师通过跨校竞聘,到中职学校交流上岗7人,校际间的教师配备数量明显更加均衡。通过“局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严肃了教育人事管理纪律,清除了不符合教师岗位要求的人员,为引进更多的优秀教育人才节余了宝贵的编制资源,风清气正的教师管理环境正在形成。

2018年上半年,为完善“局管校聘”改革的配套政策,制定了《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单位)“局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2018年工作方案》。在枝江市召开了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教育局长等参加的“县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现场会,枝江、夷陵等四个单位作典型发言,有力推动了全市教师人事管理体制改革进程。

改机制:追求卓越,走现代化办学之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建立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积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学校的发展必须通过建设现代学校,创设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调整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以解决长期制约和影响学校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为此,宜昌市从2012年起在全省率先开展“现代化学校”创建工程,将办学思想、依法治校、队伍建设、素质教育、办学条件、教育信息化、校园文化、开放办学、办学成效等全部纳入创建指标,以此为抓手,全面提升高中的现代化办学水平,从而改善学校发展的外部条件。从2017年开始,每年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中组织实施“党的教育方针进校园”等“宜昌教育微改革”十项行动,以“微改革”推动“大变化”。今年继续启动“传承校史文化、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专题教育、减负、家校共建”等五项行动,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动力支撑。

与此同时,从2014年起,宜昌市决定在教育系统导入和应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其核心是以卓越绩效模式的应用为载体,以实现学校全面的质量提升为目标,旨在帮助学校改进其治理体系,建立战略、过程、评价、改进等多维度相互关联和支撑的质量体系,实现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引导学校迈向卓越,为行业树立标杆,为社会树立榜样。目前,全市已经有30多所学校导入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其中,葛洲坝中学通过现代化的教育管理,建立了科学民主的管理机制,形成了科学性的教育管理运行平台,提升了教育管理效能。宜昌市实验小学“中小学卓越绩效管理”亮相全国教博会展台,受到与会者热捧。

通过创建现代学校,导入卓越绩效管理体系,提高了发展质量,提升了办学品质,有利于推动宜昌市教育质量管理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有利于学校改进其治理体系,实现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宜昌市桃花岭小学校长贺金莲说,“过去,很多校长只盯着局长,现在转变为时时关心家长和学生需求,注重学校的个性化发展。目前,一大批优秀校长正茁壮成长,一批社会声誉和社会认同度显著提高、充满无限生机的学校已经扬帆远航!”

(本刊专题报道组成员:陈栋 胡小英 李慕绚 陈建军 张黎磊 王晓玲 王丹)

责任编辑/王娜娜 周小益

猜你喜欢

宜昌市教职工校长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第21题
务实创新 开拓奉献——湖北宜昌市第三批援藏干部援助西藏加查两周年扫描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推广研究——以宜昌市为例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